丹青先画美人图 记湛江工笔人物画家常燕燕
由湛江市文联主办,岭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湛江市美术家协会协办的“常燕燕工笔画作品展”将于3月2日在湛江45号美术馆开幕,展出常燕燕工笔画作品60余幅。
常燕燕是岭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工笔画教师、副教授。她是新中国恢复高考后考上大学的“老三届”,曾为敦煌艺术研究院临摹敦煌壁画,数十年痴情于中国工笔人物画,随类赋彩,以形写神。日前,记者在常燕燕家中采访,让我们一起倾听她的艺术人生。
1历经磨砺,当个逐梦人
常燕燕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天津,受父母影响,她自小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那个物质和书籍都贫乏的年代,她把所能看到和找到的年画、连环画临摹个遍,“那时,临摹《西厢记》《西游记》《水浒》《木兰从军》,以及样板戏里的人物成了最大的乐趣,临了一遍又一遍。”她说,这种临摹练就了她对线条和色彩最初的“童子功”。
十几岁的时候,她随父母支援大西北,从天津来到甘肃。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经历了饥荒、文革、上山下乡,作为一名知识青年,常燕燕也被时代的洪流挟裹,到最艰苦的地方锻炼。
“在农场劳动时,队长发现我会画画,休息时就让大伙轮流给我当模特,让我画速写,老人、青年、孩子,一个个画过去,大家拿着自己的画像都很开心。后来,只要有学习画画的机会,场部都会派我去学习。记得那时我把一幅创作的画寄到文化馆,还收到文化馆寄来的两张宣纸,鼓励我继续画画。”常燕燕回忆那段艰苦岁月,仍然心怀感恩。
后来,她被抽去会宁修公路,当起了筑路工。会宁是红军长征大会师的地方,在当时也是甘肃最穷的地方,工作和生活都在山上,住帐篷,没有水,条件十分艰苦,画画成为她的乐趣和希望。每天劳累工作之后,她静静地在帐篷里读书、画画。“一定要好好画画,一定要相信知识和技能可以改变命运!”这个信念,支撑她度过了900多个日夜。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两年半之后,国家恢复高考,她成为第一批考生,并且如愿考上了西北师范大学,成为艺术系的一名学生。
歌德说:没有在长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从时代变革中历炼成长的常燕燕,于风云激变的世事中练就一种笃定敏锐的观察力,这也为她后来画工笔人物作了深厚的生活积累。
2艺术“朝圣”,临摹敦煌壁画
在西北师范大学,常燕燕如饥似渴地学习,并进行了一系列系统的学习与训练,经历了临摹、写生、创作一体化的学习过程。勤奋的人是幸运的,大学二年级时,她有幸入选为敦煌莫高窟临摹学习小组的成员,为敦煌艺术研究院临摹洞窟壁画3个月。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艺术家的艺术圣地,张大千、关山月等艺术大师就从临摹敦煌艺术中脱胎换骨。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好运气。为了保护敦煌艺术,越来越少的人能够近距离看到古老莫高窟的真容。
“当年真是幸运,作为工作人员,我们有每一个洞窟的钥匙,可以安静地近距离地临摹这些壁画。”常燕燕回忆起这段令她受益终身的艺术之旅。
那是一次虔诚的艺术朝圣。敦煌壁画集中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制作手法和风格特征,走进一个洞窟,就如走进一个世界,唐风宋韵扑面而来,线描造型、装饰性构图、工笔重彩、以形写神……她被深深地震撼和感动着,在线条勾勒和色彩流动中,梳理着古代壁画的制作技法和中国绘画源流及技艺体系。
那是高强度高密度的临摹学习,“白天临的作品交给敦煌艺术研究院,工作以外的时间要尽可能给自己临摹作品,下班和晚上的时间也不休息。”三个月,她临了20多幅色彩以及一大卷小画和白描。
人物是敦煌壁画的亮点,也是民族精神的体现。这一次临摹对她的艺术审美影响深远,让她彻底爱上了中国人物工笔画,一画就是几十年。
“西方绘画的起稿是直线式的,敦煌绘画的起稿是团式结构,用大圆小圆椭圆把人的动态表现出来。过去有人说中国画没有比例,但看敦煌壁画其实比例相当准确,只是没像达芬奇那样把西方绘画上升为一种科学理论。中国画注重意,意在先,形在后。”常燕燕说。至今,她仍沿用敦煌壁画的造型和起稿方法。
3匠气俗气,皆因审美不足
1994年,岭南师范学院创建艺术系,常燕燕和先生王黎明先后来到了湛江,开始为南国培育艺术人才。王黎明擅国画,多次建议常燕燕画些花鸟,但她对人物工笔画情有独钟,她说:“我觉得我对人物的理解可以更多一些。”
她画的美人,用笔工细,轻敷淡染,含蓄如轻云蔽月,妩媚若薄雾萦花,大气又不事张扬,有一种超然物外的真性情;人物的背影,多以草木、门窗、布缦等相衬,让画面散发一种温香软玉的优雅气息,这种气质,与她追求平和、雅逸的生活状态与生活情趣一致。
“有时学生问我为什么把写生的模特画得这么优美,我说艺术家要善于发现美、表现美,而我画的人物,除了形角要美,更要有人性之美。”她说。她有写画画札记的习惯,以下摘抄的两段,可以窥见她对艺术的态度和审美——
“从小在天津和北京的大街上看到衣着华丽面容姣好的女人,我会痴痴注目很久,觉得她们真的美极了,现在想来,那是高雅、淡雅、典雅之美。我始终对社会充满美好的概念,觉得人再坏也有善的一面,信奉"人之初性本善",作画时,我大部分是画我的心智,我对生活的理解、对艺术的真诚,是我的人品和格调,体现我的朴实纯真、心灵的纯净,一种平和的心态,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忠诚,朴实无华的画面,体现高格调的意蕴,静静地诉说着我的故事。”
“将唯美画到极致乃是我创作的目的,幻想着美的人物、自然、植物,线是手段,也是目的,色彩随着幻想一遍遍的渲染、罩色,传统的方法呈现出时尚唯美的画面,画出人心灵之美。”
工笔画因为是要“尽其精微”,很多画家虽精雕细琢却匠气太重,容易流俗。常燕燕认为,工笔画家要有工匠精神,但应避免陷于琐细的“精微”中,否则作品会没有灵魂和韵味。“作品的匠气与俗气,皆因画家的审美不足,而审美是一种文化修养,非一日之功。”她说。无论是写生还是创作,她都当作是一种对艺术修养和自我修炼。
或者,正因为她勤于修炼,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美的营养,年届六旬依然眼波流转,毫无暮色,仍以一颗少女心,向画而生。也正因如此,观她的画才让人心生清静,如饮甘霖。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文秋华通讯员杨百宁报道:2月22日,湛江高速交警解救了一名上当受骗的外省青年。据了解,当日下午15时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