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廉江包墩村
王权(廉江)
抗日战争时期,廉江仰塘乡民众抗日自卫队在包墩村两次抗击日寇围攻,获得胜利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近闻包墩村、黄竹根村的古炮楼要载入《廉江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由此萌生前往寻访之念。
行前,查看高德、谷歌之卫星地图,图上显示“包墩”和“包墩村(包墩大队)”两处,村场面积一小一大,相距800米左右,中间隔着田野,唯独找不到黄竹根村。该村是否已经易名?或者因村子太小而未能显示?如此情况,更促使我们前往一探究竟。
我们的车子从兰海高速的“仰塘收费站”下来,转入674县道往西南走,拐入那个地图标为“包墩村”的大村子。村口的农妇却指着东北方向说,包墩村不是这里,在那边。我们只好原路退出,转而寻到那个在地图上标为“包墩”的小村子。
在村口一问,果然是包墩村。村民知道我们的来意,立即掏出手机唤来村干部。村干部姓林,是一位热情而纯朴的中年汉子,领着我们朝炮楼走去。
在村边半坡处,立着该村仅存的一座炮楼,它饱经沧桑的外墙泛着黄褐色,方体,高约十米。进入楼内,靠壁仰望,只见楼梯、楼板、楼梁早已朽掉缺失,仍可看出内部是三层,壁上四向分布竖式射孔,四壁顶端框住了方形的一块天空。这炮楼的楼体,并非用钢筋水泥砖石等筑成,而是“摏墙”。此墙异常坚硬,一般枪弹穿不透。这种炮楼的建造年代,估计跨越清末到民国。当年村边六座炮楼以及炮楼之间极之繁密的簕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围子”,把村舍卫护在中间。数百日伪军两次前来围攻,破村不成,反而死伤枕藉,狼狈退兵,不敢再犯。
那么,黄竹根村又在哪里呢?林村长笑着说,就是邻村,也是林姓村子。原来,先前我们想进那个被地图标示为“包墩村”的大村庄,其实就是黄竹根村。包墩村干部欣然充当向导,带我们前往。
黄竹根村的村道已经基本硬底化,建成不久的“文化活动中心”颇有气势。村里原有炮楼四座,仅存的一座由于年代久远,已经拆矮,加了一个瓦顶。
我们最想追寻村中那口大铜钟。当年大钟高挂大树上,树上设了望哨,一有敌情就撞钟报警,宏亮的钟声远播方圆十余里,于是各村疏散老弱妇幼,青壮男丁持械上阵防守。黄竹根村村干部告诉我们,这口村民尊为“神钟”“救命钟”的铜钟,就挂在村庙里。我们看见那钟身铸有繁体阳文“……咸丰十一年……”。可见,此钟存世已一百五十八年,七十多年前在抗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新闻推荐
中国农业科学院等10多名专家莅临廉江考察调研 采用中药理念提升廉江红橙品质
本报讯(记者张永幸通讯员钟文)2月14日,春节假期刚刚结束,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10多名农业专家不远千里来到廉江,通过对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