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人潮不仅是回家过年
本报记者罗磊
大年二十九的湛江火车南站,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春运的喧嚣与热闹在这里完全感觉不到,甚至比平常都冷清一些。不是南站广场上那几顶只有迎接春运才会出现的大帐篷,我以为自己还游离在春运之外。其实今天已经大年二十九了。
春运的感觉体验是在车厢内。南来北往的旅客怀着不同的目的,登上同一辆列车——K872湛江至成都东。
大部分旅客都背靠人潮,面向家乡。比如四川达州的陈宜(音译),十几年前就来湛江务工,见证湛江近年来的变迁。“十几年前刚来湛江的时候,不管是赤坎还是霞山都不常见堵车,这几年却成为常态,从另一角度反映湛江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好。”陈宜告诉记者,“来湛江一呆就是十几年,从饲料厂搬运工到现在自己成立工程队,日子是越过越好。”在聊天中,陈宜告诉记者,国家和省赋予湛江新定位、新使命,湛江的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好。“我大年初六就回来,有个工程需要协调。虽然在家呆不了几天,但每年回家过年是必选动作,辛苦一点无所谓,拼一年也就为了这几天。”
背向人潮,也不一定面向家乡,而是旅游过年。赤坎的陈先生就是这样。陈先生家住赤坎,每年过年都会选择携妻带子外出旅游。“2016年去过广西,前年去过重庆,去年去过云南,今年选择到四川。”生活也是一种态度,陈先生告诉记者,外出旅游过年就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也可以为孩子增长一点见识。
春节过年,回家也好,外出也罢,图的就是开心快乐,如此而已。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卓朝兴实习生欧阳绮珊报道:1月30日—2月1日,由广东省文明办指导,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等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