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心系养老话题 建议推进普惠养老院建设 让“夕阳红”更美更长久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必然要求。老龄化社会已经来临,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省长马兴瑞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关爱老年人健康工程。省人大代表在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纷纷就广东省养老服务问题开良方、献良策。心系“夕阳红”的还有湛江代表团省人大代表、湛江第一中学校长郑军,他建议在养老问题上,应加快推进普惠养老院建设。通过未雨绸缪地做好规划,不断提高社会化养老服务水平,从而实现有品质的晚年生活。
社会现状:建立新型养老服务体系迫在眉睫
“空巢老人无人照顾,看病难,内心空虚,现行的养老保障体系无法满足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状况。如何建立新型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呢?”今年是郑军履职的第二年,他更加关注的是养老问题。
总体来看,人口老龄化问题成因复杂,一方面,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使我国人口的生育率降低;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年人有着更好的养老条件;此外,由于现代医学水平的进步,老年人的平均寿命有了很大提高。诸多因素导致我国新生儿逐渐减少,青壮年人口数量减少,而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造成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郑军认为,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让老人对入住养老机构的需求越来越大,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政府办养老的公益性质的凸显,原来由政府和企业承担的部分养老服务职能,被民办养老机构所取代。与巨大机构养老需求相对应的是,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又远远没有跟上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的膨胀速度。2015年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养老机构存在定位不清、结构失衡、服务滞后、监管乏力等问题,养老机构发展政策落实不到位、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空间被挤占。
公办养老机构床位数供不应求,民办养老机构有效需求不足,社区养老资金筹集渠道单一,政府财政压力过大。社区养老服务的资金来源以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拨款为主,社会资助和收费服务为辅。然而政府的财政资金有限,很难支撑社区养老建设发展;社区养老是一个长期的发展项目,庞大的资金数目也是社会公益组织不能长期支付的。资金上的短缺使社区养老的硬件设备和服务水平不能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制约了社区养老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就宏观上讲不完整,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督、评估环节;就微观的服务内容上讲在医疗体系、文化娱乐体系等方面的建设差强人意。就文娱活动而言,日常生活中多数老年人以下棋、打牌、聊天、参加老年活动中心的活动为主要娱乐内容,缺乏一定的社会参与性。
我国正处于“未富先老”的尴尬境地,物质基础比较薄弱,但许多地方政府需同时承担“扶贫”与“养老”的双重任务、这使得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在一些地方得不到保障,辱骂、遗弃、虐待老年人的现象时有发生。目前我国关于城市社区养老的相关政策法规仍停留在建设层面上,而对于具体运作过程和扶持非营利组织、吸收民间资本投入的相关政策法规依据仍然缺失。
代表建议:加大建设普惠性养老院建设
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为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
郑军建议,加大建设普惠性养老院的建设,扎实推进老龄和养老服务工作的全面发展,全方位构建老龄和养老服务工作新格局,不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共享社会的文明、发展、进步。参照学位建设做法,国家应制定强制性政策,以实现每个社区、每一个村委会建设一家普惠性的养老院。政府应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满足90%的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参照香港的做法,全港共有700多家养老院舍,共提供非营利性宿位7万多个。香港的养老护老由社会办院,政府买位,社会福利署一年的安老服务预算达66亿多港元,而且拨款占比逐年上升,因此,符合入住条件的老人由政府补贴每月1万港元的养老费用,个人只需支付1000多港元。
普惠性的社区养老资金来源应该多元化,要建立以社会筹资为主,政府财政支持为辅的多渠道的资金发展体制。一是继续发挥政府在建设社区养老的主导作用,加大政府的财政拨款,为养老服务提供资金支持。二是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政府放宽对非盈利组织的限制,鼓励其积极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建设,开建老年人服务机构,更好的分配和利用社区资源。三是通过合资合作等形式引进外资,发展社区养老事业。原则是维持公益性,避免高消费。
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标准体系,研究制定养老机构建设标准、服务管理、等级评定、护理员培训、服务质量和入住对象评估、居家养老服务标准等养老服务行业规范。强化行业管理,对标准的落实定期检查,强化考核,健全养老服务的准入、退出、监管制度。要进一步丰富养老服务内容。立足于城乡社区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根据老年人的年龄阶段、社会背景、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家庭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老年人的个性需求,针对不同特征的老人提供针对性强、富有特色、周到全面的养老服务。通过提供差异性大、特色性强的服务满足服务对象的多样化需求。例如开展康乐活动、棋类游戏、体操太极、文娱活动等等,确保老人身心健康。
本报特派记者路玉萍林宇云
新闻推荐
2019年市创文宣传工作座谈会召开 打好创文宣传战役 努力讲好湛江故事
本报讯(记者陈彦通讯员陈敏)1月28日上午,湛江市召开2019年市创文宣传工作座谈会。会议主要任务是对2018年创文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