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先生去世市民回忆先生2014年到湛江讲学时的情景 他把湛江视为家乡

湛江晚报 2019-01-26 09:13

林清玄讲座幽默风趣。林清玄耐心为学子签名。文/记者张雅婷

图/记者李忠

1月22日凌晨,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先生去世。讣告传来,湛江市民倍感痛惜。2014年12月19日,林清玄先生曾到湛江讲学,《湛江晚报》于次日刊登报道《阅读要读心读人读世界》。林清玄先生说:“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把当地视作我的家乡。这两天,湛江就是我的家乡。”

“这两天湛江是我的家乡”

时间回到2014年12月19日的下午,冬日柔暖的阳光透过树木,斑驳地洒在湛江一中培才学校的操场上。这天下午,林清玄以《大象的蝴蝶翅膀——语文写作与古典阅读》为题与广大学生面对面交流,以自己亲身的经历启迪后辈,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力量,并倡导写作中要有对生活的感悟。《湛江晚报》是当时唯一一家受邀采访的媒体,记者在现场目睹了林清玄先生的演讲风采。

年过花甲的他缓缓地走上主席台,摘下帽子,露出光亮的额头。他笑称:“同学们,大家有没有觉得我这个造型很熟悉啊?是不是很像周星驰执导的《西游·降魔篇》里、由黄渤扮演的猴妖的造型呢?说不定他们就是参考我的造型呢!”林清玄幽默风趣的语言,一下拉近了与同学们的距离,掌声四起。

说起湛江,林清玄先生说:“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把当地视作我的家乡。这两天,湛江就是我的家乡。”话音刚落,学生们又致以热烈的掌声。

用自身经历勉励培才学子

作为一名著名作家,林清玄先生没有摆架子,反而平易近人。他说话轻柔,语言幽默风趣,分享自己上学时的趣闻和梦想。他用自身的经历勉励学子,为了梦想应该不断进取,正如大象无论它多笨重,长出蝴蝶的翅膀就能飞得更高。

他说,小时候自己读书差,常常考不到60分。有一年考试,他好不容易考过60分,兴高采烈地回去告诉爸爸。爸爸哈哈大笑地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找一个接班人,现在终于找到了。”听到爸爸这么说,他愣住了,心想:“爸爸是农夫,向上三代都是农夫,我不要做农夫,我一定要用功读书。”林清玄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有所成就。他说:“300多年来,家里人祖祖辈辈都是农夫,我是第一个文化人。”他还举古人为例:“慧能、玄奘、陆羽等很多历史名人都是从人生最底层出发,但他们都很努力地生活,成为了影响世界的人物。”

演讲真挚感人又不失风趣

在演讲过程中,林清玄先生分享的两个观点让记者印象最为深刻:

第一,他说所谓仙,就是那些一直往山上走的人才会变成神仙;俗,则是心一直往山谷走的人就会变成世俗之人。today——“土堆”,yesterday——“也是土堆”,tomorrow——“土马路”,一个人的今天是“土堆”、昨天“也是土堆”没关系,只要你能够在明天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土马路”,这就行了。

第二,他阐述了对尖子生的观点:“我发现许多家长很在意成绩,都想让孩子考第一名,其实,现在世界精英都不是当年的尖子生,他们在班级的排名是第七名到第十七名。原因就是这些孩子的人际关系更好,可以和第一名做朋友,也可以和最后一名做朋友,而且孩子压力小,生活更轻松,更有创意。”

先生说话慢条斯理,真挚感人又不失风趣,很有邻家老人的感觉,台下的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并不时埋头做笔记。

先生没有丝毫浮躁与架子

“林清玄先生是个很善良的人,他的讲座很生动,学生们很爱听。”回想起当时的场景,湛江一中培才学校教学处陈老师记忆犹新。她说,当时操场上坐了超过7000名学生,还不包括高三的学生。为了听到林清玄先生的讲座,高三上自习课的学生纷纷站在教学楼的阳台驻足聆听。“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签名环节。当时很多学生排队请林清玄先生签名,他没有一丝不耐烦,一直签名到天黑。他还特意交代工作人员,不要催促小朋友——"只要小朋友有需求,我都尽可能地满足。"如此著名的一个作家,在他身上却没有丝毫的浮躁与架子。”陈老师回忆道。

湛江一中培才学校校长郑建忠告诉记者,当时林清玄先生讲学的场景,他依然历历在目。“犹记得,先生的讲学全程站立,鞠躬君子,谦卑有礼,先生不愿让一个排队签名的师生失望,逐个签名持续两个多小时,直至暮色四合。”郑校长说,老先生语言风趣幽默,全场7000多名学生始终静心聆听,时而被逗笑,时而热情鼓掌。

谈及对林清玄先生的印象,郑校长说,老先生平易近人,说话风趣,云淡风轻,但可以看出平静温暖的外表下蕴含着一颗坚韧的心。细读他的作品,他的文字优美、饱含哲理。他的文章极少写苦难,所有的生活在他的笔下都变得舒心清欢。正如先生留给世人的最后一条微博: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新闻推荐

8名“一把手”登台“赶考”聚焦“责”“廉”红脸出汗

本报记者陈彦通讯员湛纪宣实习生陈莹莹“本人始终秉持"开荒牛"精神,埋头苦干,以身作则,带头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和廉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