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时代放歌 记录港城交通蝶变

湛江日报 2018-12-25 08:54

2006年,建设中的湛江海湾大桥。汽车在湛徐高速公路上快速行驶。黎湛铁路开建复线时,工人们奋战在工地上。建设前的湛江港一区南一期工程。(资料图片)2018年5月28日,一列和谐号动车组开进高铁湛江西站。气势恢宏的湛江海湾大桥。1955年7月1日,黎湛铁路建成通车。这是建筑中的一座铁路桥。(资料图片)繁忙的湛江港。2010年12月29日,湛徐高速公路通车。粤海铁路。湛江,历史上曾因重要交通地位而兴,在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也曾一度出现交通设施发展滞后的局面。近年来,湛江交通不断提速,进入交通高速发展期。

湛江日报的前身为《人民报》,诞生于1948年12月25日。至今,湛江日报已走过70载。70年间,一代代湛江报人用文字和图片见证着港城的不断发展,也见证着港城交通的蝶变。在湛江日报创刊70周年之际,本报与您一起回首湛江交通蝶变的历程。

见证黎湛铁路通车

1954年,我国决定修建黎(塘)湛(江)、鹰(潭)厦(门)两条铁路。1954年9月25日,黎湛铁路正式开工,解放军铁道兵部队和两广沿线10多万民工同时筑路。1955年7月1日,黎湛铁路全线建成通车。1956年元旦交付运营。

1955年6月25日,本报的前身《每日新闻》就转载了新华社廿三日电,报道了黎湛铁路建成的消息。这篇题为《黎湛铁路已建成,将于七月一日正式通车》的报道称,由于国家及时和充分地供应了建筑材料,两广人民的积极支援和苏联专家热忱帮助,以及设计施工方面、工程人员的积极努力和铁道兵施工部队的忘我劳动,使得架桥队创造了十一小时四十分钟架四孔梁的记录,铺轨部队创造了人工铺轨人日进六公里六百一十六公尺的记录,并按计划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全线铺轨任务。最终,这一条铁路提前六个月通车。

黎湛铁路铁路通车后,湛江地区工商业也得到迅速发展。粤西地区的水海产品、农林牧业产品、地下矿产等被装上火车运往全国各地。本报的详细报道,不仅见证了黎湛铁路给湛江发展提速,更见证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人民的建设热情。

见证湛江港投入使用

湛江海岸线全长460多公里,仅内港岸线长达241公里,湛江正是因海而生、因港而兴,得天独厚的深水大港,打开了湛江连接世界的大门。上世纪50年代,为适应中国对外贸易的需求,国家着手建设湛江港。1955年,国家决定建设湛江港,1956年底投入使用。来往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瑞典、越南的远洋万吨轮船不绝,这些船舶靠泊在新建成的深水码头,装卸了25万多吨物资。

1956年12月5日,本报前身《每日新闻》转载了新华社广州4日电《湛江港第一期主要工程完成,建港职工10个月节省182万多元财富》。该报道称,中国自己设计的第一个现代化商港——湛江港,已经完成第一期主要工程,并经交通部验收,认为工程质量合乎规格。

1956年12月28日,《每日新闻》又转载了新华社湛江27日电《湛江各界人们集会庆祝,国家正式提前使用湛江港》。报道称,湛江港在是年5月份筑成深水码头的时候,就开始使用了。试用几个月以来,效果良好,轮船安全地进进出出,货物装卸效率也逐月提高。国内外进出这个港口的轮船已有98艘次,其中有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瑞典的远洋万吨轮船7艘次,航行于中越航线的中国轮船和越南轮船10艘次。

如今,湛江港已成为南方水陆运输的一个重要枢纽,对促进外贸起着显著的作用,本报的报道见证湛江港的飞速发展,也保存下了湛江港的珍贵历史材料。

见证湛江首条高速公路开通

1999年11月18日,茂湛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官渡至源水段正式通车。2000年12月28日,茂湛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坡心至官渡段正式通车,至此,茂湛高速实现全线通车。作为湛江市首条通车的高速公路,该高速公路的建成和通车,标志湛江、茂名两市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宣告结束。

1999年11月19日,本报以《高速公路官渡至源水段通车湛江市没有高速公路的状况成为历史》为题,在头版头条进行报道。该报道称:“电湛高速(茂湛高速一期)起自茂名市电白县坡心镇,止于湛江市遂溪县黄略镇,全长82.3公里,设计行车速度为120公里/小时。近期按双向四车道实施,远期按六车道规划、征地。全线于1997年9月开工,第二期坡心至官渡段于1998年11月开工,目前进展情况良好,预计可于2000年12月建成通车。”

2000年12月29日,《茂湛高速公路全线通车省有关单位和茂湛两市领导昨日出席通车典礼》再登湛江日报头版头条。该报道称,茂湛高速的通车,缩短了湛江与及粤西广大地区与珠三角洲的空间距离,加强粤西与珠三角洲和港澳地区的经济交往和联系。湛江日报再次记录下了湛江交通史上浓墨厚彩的一笔。

见证粤海铁路通车

粤海铁路是我国一项新世纪之交的工程。它自1998年8月30日开工建设。到2002年1月,湛海线建成并开始运行铁路货运业务;次年1月,琼州海峡铁路轮渡段完工并开展货运业务,12月开展散客渡海客运业务;2004年4月,西环线建成。这标志着粤海铁路全线贯通。

为了见证这条中国最早的跨海铁路的历史时刻,本报分别于1988年8月31日、2000年9月30日、2004年12月6日推出了《铁路部和广东海南两省共建我国第一条跨海铁路粤海铁路通道昨全面开工》《粤海铁路通道湛海线铺架开工》《本报记者随车直击粤海铁路客运列车“处女航”跨海客列开上祖国大陆》等一系列图文并茂的跟踪报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向读者传递了粤海铁路的第一手信息。尽管在交通高度发达的今天,粤海铁路依旧是联接我国内陆和海南岛的重要“生命线”。

见证湛江海湾大桥通车

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湛江人就梦想着在海湾上架一座桥。1992年10月,湛江市委、市政府作出了筹建湛江海湾大桥的决定;2002年11月,大桥奠基;2003年7月,大桥正式动工;2005年12月,大桥主塔封顶;2006年6月21日,大桥胜利合龙,海湾两岸终于“握手拥抱”。2006年12月30日,湛江海湾大桥正式通车!湛江人民终于圆了“大桥梦”!

“2006年12月30日,湛江海湾大桥上,大小车辆川流而过,只需几分钟就轻松跨越昔日的天堑……”“2006年12月30日,兴奋的港城市民纷纷驾车驶上大桥,感受大桥的气魄和便捷。坡头区群众更是迫不及待地从大桥过来办事或"逛逛","真快!就几分钟。""我们真的溶入大市区了!"他们个个笑逐颜开。截至2006年12月30日下午6时30分。有24000多车次从大桥上驶过……”2006年12月31日,本报头版头条上《湛江海湾大桥昨日正式通车》的报道中,描写了这样喜庆的场面。

湛江海湾大桥的建成连通了湛江海湾两岸,改善了湛江市区的城市规划,拓宽了城市发展空间,对于加强粤西地区与珠三角的经济联系、促进周边经济发展、顺畅大西南地区的物资流通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报对海湾大桥建成通车图文并茂的报道,是为海湾大桥建设者们的鼓劲点赞,也是湛江人民情欢乐的真实写照,更见证了湛江历史上难忘的瞬间。

见证湛江进入高铁时代

2018年7月1日,粤西首条高铁——江湛高铁正式开通,阳江、茂名、湛江三市全面融入全国高铁网。湛江人到省城(广州)的时间,也由原来的坐大巴约5个多小时,缩短到坐高铁只需约3个小时。湛江正式步入了高铁时代。

针对首条高铁,湛江日报不仅在高铁的立项、建设、配套等作了大篇幅全面的报道。高铁开通前,湛江日报便派出强大的采编团队,于6月21日提前体验粤西第一条高铁,记者所乘坐列车于当天上午9时从广州南站出发,当天中午11时57分抵达湛江西站,中间停靠新会、阳江、茂名三个站,全程共耗时2小时57分。6月22日,本报以《江湛高铁开通在即——记者带你提前体验粤西第一条高铁》为题,从体验角度向读者详尽地展现了粤西首条高铁的优质人性化服务,细致到如手机通话上网、高铁饮食、厕所点餐、沿途风景等。同时,湛江日报社还发挥了全媒体资源优势,在湛江云媒上实现了视频直播。

7月1日,高铁开通当天,本报更是开设了《高铁飞驰融入大湾区》的专栏,用三个版面做足《高铁今日正式开通运营,郑人豪姜建军接受央视等媒体专访高铁是湛江的幸福路振兴路致富路》《试乘高铁感受:一站一景舒适舒心》等多篇报道,从现场、试乘感受、意义展望等多角度报道了这一盛事。本报关于粤西首条高铁——江湛高铁开通的系列报道,不仅得到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湛江高铁经济也通过湛江日报的宣传更加深入人心。

文/本报记者李亚强图/本报记者郎树臣李波张锋锋郑锋责编/郭春皇美编/田殷华图编/吴智恒

新闻推荐

一对孤儿兄弟走上从军路 如今回到坡头感恩相亲

12月9日,已在广东武警潮州支队服役三年的孤儿陈辉,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到家乡坡头区坡头镇岑霞村,与十多年来一直关心和帮扶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