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盎与唐太宗论沉香

茂名日报 2018-12-19 04:43

“冼夫人与电白沉香”征文选登

崔伟栋

唐刘餗《隋唐嘉话》记载了一段趣事,唐太宗李世民和高州首领冯盎聊天,李世民问冯盎:“爱卿呀,你家乡离沉香出产地有多远呢?”冯盎答:“臣家乡就是沉香产地呀,臣家屋前屋后,左左右右都植有沉香树。不过这沉香树生时并没香气,只有腐朽了才有香味。”原文是:唐太宗问高州首领冯盎云:“卿宅去沉香远近?”对曰:“宅左右即出香树,然其生者无香,惟朽者始香矣。”

这个“冯盎”,便是“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的三孙子。

十六国时北燕国君冯弘不肯投降北魏,逃亡高丽国寻求庇护,命其子冯业率领三百人浮海归宋。冯弘亡国后,冯业与其族人居留岭南新会。冯业的孙子冯融,时为梁朝罗州(治今广东化州)刺史。冯融儿子冯宝,梁朝廷授为高凉郡(治今广东阳江)太守,娶岭南高凉俚族大首领冼夫人为妻,冯宝传至冯盎已是第三代。

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冼夫人命冯盎领军征讨番禺叛酋王仲宣。冯盎破陈佛智,进军南海,围歼王仲宣叛军,隋授冯盎为高州(治今广东阳江)刺史。隋仁寿(公元601年至公元604年)初年,冯盎为宋康(治今广东阳江)令,潮、成等五州獠人叛反,冯盎火速进京,奏请征讨叛獠。隋文帝诏令左仆射杨素与冯盎商讨平叛策略。听了冯盎论说,杨素甚为惊奇:“想不到蛮夷中竟出了这样的人物!”隋文帝随即下诏,命冯盎征集江南、岭南军队征讨叛獠。平定叛乱后,冯盎因功授金紫光禄大夫、汉阳(治今广东阳江)太守。冯盎后随隋炀帝征讨辽东,迁升为左武卫大将军。

隋朝灭亡后,冯盎返回岭南,集结诸部落酋渠首领,统率五万军马保境安民。番禺、新兴高法澄、冼宝彻等人受林士弘节度,杀戮隋朝官吏,冯盎领军讨而破之。冼宝彻侄子冼智臣复聚军马抗击冯盎。冯盎率军进讨,两军甫一交锋,冯盎即摘下头盔大呼:“你们认得我吗?”叛军纷纷放下武器,除去战衣向他叩拜,随之溃散。冯盎俘虏冼宝彻、冼智臣等人,据有番禺、苍梧、朱崖等地,自称总管。有人鼓动冯盎:“隋朝已是末世,分崩离析、举国大乱。李唐虽然应运而生,但其影响、教化尚未使人信服,岭南百越之地尚无所归属。明公克平岭南二十多州,占地数千里,还未正名,请进为南越王之号。”冯盎断然拒绝:“我家居留百越之地已经五代了,作为牧伯仅我一姓,子女玉帛我都有了,人生富贵,及得上我的,怕是少有了。我常常忧虑有负先辈嘱咐教诲,葬送祖上基业,还敢自立为王吗?”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冯盎献领地归唐。唐高祖将其领地划为高、罗、春、白、崖、儋、林、振八州,授冯盎为上柱国、高罗总管,封吴国公,不久改封越国公。授冯盎儿子冯智戣为高州刺史,冯智戴为恩州刺史、卫尉少卿,冯智玳为潘州刺史,冯智彧为东合州刺史。不久,冯盎又改封为耿国公。

唐贞观(公元627年至公元649年)初年,有人告发冯盎叛反,唐太宗诏令右武卫将军蔺谟调江、淮军征讨冯盎。魏征劝谏唐太宗:“天下刚刚平定,战乱给黎民百姓带来的疾苦尚未平复,大规模战争之后,疫病流行,况且国家的军队不应为了蛮荒异族轻易举动,战胜蛮夷称不上威武,不胜的话那就是耻辱了。而且冯盎身处边远蛮夷之地,又不像天下未定时那样攻州略县,如今国家已经安定,他还能有什么企图?趁冯盎反叛尚未为实,朝廷应以宽宏之心去安抚他,冯盎感到害怕了,自然会入朝来见天子。”唐太宗采纳魏征建议,派遣散骑常侍韦叔谐前往岭南安抚冯盎。冯盎即让儿子冯智戴入朝侍君,以示守诚不二。唐太宗甚为高兴:“魏征一席言,胜似十万军马。”当时蔺谟的军马已经出动,他想借此机会建功,派副将回朝向唐太宗禀报,表示完全有能力击败冯盎岭南军。唐太宗不许征讨冯盎,下令罢兵。

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冯盎进京朝见唐太宗,唐太宗设宴招待,赐物甚为丰厚。不久,罗州、窦州诸洞獠人反叛,唐太宗诏令冯盎为诸路军先锋将,领两万军马征讨叛獠。獠人占据险要关隘,易守难攻。冯盎手持弓弩,对身边将佐说:“我的箭射完后,胜负就知道了。”冯盎连发七箭,射死敌军七人,叛獠军马当即溃逃,冯盎挥军追击,斩杀叛军千余人。

唐太宗下诏让冯智戴回岭南省亲,并代朝廷慰劳其父冯盎,赐物无法计算,光是赐给冯盎的奴婢就达万人。

冯盎勤政爱民,留心几案,公正无私,若有作奸犯科者,不论亲族豪贵,均严惩不贷,因而深受黎民百姓拥戴。唐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冯盎逝世,唐朝廷赠左骑卫大将军、荆州都督(见《隋书·谯国夫人》、《旧唐书·冯盎》、《新唐书·冯盎》)。

《旧唐书》、《新唐书》均记载冯盎是“高州良德人”。后来的文献记载更为具体,即今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霞洞镇人。如《大清一统志》载:“冯家村在电白县界,冯盎即此界人也。”清乾隆《高州府志》载:“冯盎为夫人之孙,唐时家于良德,即霞洞堡地。”清道光《电白县志》载:“越国公(冯盎)故里在县西七十里霞洞堡。据《唐书》列传,冯盎良德人。今城西七十里下博乡霞洞堡,即旧良德地。”

“下博乡霞洞堡”在唐代属良德县境。清《电白县志》载:“良德县故址在下博乡一都,离今县城西七十里。旧相志(即电白知县相斗南编《电白县志》)里图云:"霞洞、木院、亭子、那夏、三桥、谭乍、那井、茶山、谭白,自县西下博乡一都五十里至七十里地,梁、陈、隋、唐俱属良德县。”“霞洞、木院、亭子、那夏、三桥、谭乍、那井、茶山、谭白,自县西下博乡一都五十里至七十里地”,在梁、陈、隋、唐时属良德县境,在清代时属电白县境,也就是今电白的霞洞镇、林头镇、羊角镇境。这个“下博乡霞洞堡”便在今之电白霞洞镇西村、大村、马路头、旧圩一带,亦即著名的“冯家村遗址”所在地。

史料记载冼夫人、冯宝的后代子孙择居电白霞洞,是从冯盎开始。从此,冼夫人、冯宝的第四代孙冯智戴、冯智戣、冯智玳、冯智彧、冯智式、冯智玑,第五代孙冯子猷(冯子游)、冯君衡,第六代孙冯梧、冯元琎(高元琎)、冯元珪(高元珪)、冯元一(高力士)等都在此繁衍生息。

《隋唐嘉话》这本书异称甚多,如《隋唐佳话》、《传记》、《传载》、《国朝传记》、《国朝杂记》、《国史纂异》、《国史异纂》、《小说》、《小说旧闻》等称谓都是。

《隋唐嘉话》作者刘餗,字鼎卿,是唐代史家刘知几(刘子玄)次子,在新、旧《唐书》中附《刘子玄传》。唐天宝(公元742年至公元756年)初,刘餗为右补阙、集贤殿学士,修国史。著《史例》三卷、《传记》(《隋唐嘉话》)三卷、《乐府古题解》一卷。

《隋唐嘉话》所记冯盎与唐太宗论沉香一事,后来的宋《太平广记·卷第四百一十四·草木九》也有引录:

沉香

唐太宗问高州首领冯盎云:“卿宅去沉香远近?”对曰:“宅左右即出香树,然其生者无香,唯朽者始香矣。”(出《国史异纂》)

《太平广记》直接说明此载出自《隋唐嘉话》(《国史异纂》)。

再后来的乾隆《广东通志·物产》也引录此事:太宗问高州首领冯盎云:“卿宅去沉香远近?”对曰:“宅左右即出香树,然其生者无香,唯朽者始香矣。”

冯盎与唐太宗论沉香的故事,说明电白境自古产沉香。

宋苏颂《本草图经》载:沉香、青桂等香,出海南诸国及交广崖州。

宋丁谓《天香传》载:雷、化、高、窦亦中国出香之地。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岭南诸郡悉有,傍海处尤多。

“雷”即雷州。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东合州为雷州,辖今雷州半岛全境。“化”即化州。宋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辩州改称化州,此乃化州命名之始。因州治西南三里石龙岗有石龙胜迹,以龙能变化,故名化州。“窦”即窦州,信宜市境在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窦州。“高”即高州。《新唐书·地理志》载:“高州,本治高凉(郡治今广东省阳江市),(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徙治良德,(唐)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徙治电白(州治今广东省高州市长坡镇旧城村)。县三:电白,良德,保宁。”

历唐、五代十国、宋、元,直至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高州治所在今高州市长坡镇旧城村没有变。今电白境在宋时亦隶属高州。

以上古籍所载,都说明包括今电白在内的岭南大地自古就产沉香。

冯盎与唐太宗论沉香论出哲理。

沉香树生时并没香气,只有腐朽了才有香味。冯盎这句看似平常的话,说出了精深无比的哲理来。是不是说,一个人,死后还得到后人的敬仰,这才是真正高尚的人,伟大的人呢?

或许,这才是唐刘餗记载冯盎与唐太宗论沉香的真正用心。

(作者单位:茂名市电白区文联)

新闻推荐

雷州重拳打击食药环违法犯罪

今年以来,雷州市公安机关深入推进“飓风2018”专项行动,对群众反映强烈、深恶痛绝的食品、药品、环境领域违法犯罪,实施“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