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角溪村光伏发电项目。缪海林向市场租户了解经营情况。扫一扫观看2018佛山扶贫先进典型视频档案。文/佛山日报记者李祥锐图/佛山日报记者张宝翔早上5时多,天还没亮,廉江市横山镇峥角溪村内的农贸市场人声鼎沸。宽敞明亮的农贸市场不仅改变了过去的“天光墟”街景,带给贫困村民稳定的收入,更因为楼顶启动的光伏发电项目,让村民有了叠加的收入。这也成为佛山派驻湛江峥角溪村扶贫工作队首创的复式扶贫模式。经过扶贫工作队两年多的不懈努力,峥角溪村脱贫脱困事业走上了快车道。乡村基础设施短板得到补齐,有机绿色种植基地、农贸市场、光伏发电产业等一批扶贫“造血”项目先后落地。到2017年末,全村104户322名贫困人口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2015年已提升3000多元。峥角溪村贫困户的幸福感与村民获得感正一步步提升。村民们对记者说:“对扶贫工作队,我们是打心底里信服。”立木为信贫困户不再“等靠要”峥角溪村,位于廉江市横山镇东南方向,325国道从村中穿过。该村土地基本是“鸡窝地、巴掌田”,村中既没有主导产业,也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种植业是村民赖以为生的最重要支柱。全村1347户村民中,有贫困户104户、贫困人口322人。精准扶贫的任务落实到禅城公安分局驻峥角溪村扶贫工作队。如何帮助峥角溪村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因地制宜,尽快改变贫穷面貌,成为摆在工作队面前最重要的任务和责任!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禅城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刘思朝及分局党委成员多次到峥角溪村研究解决具体困难。工作队发现,峥角溪村民“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劳动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刘思朝叮嘱工作队驻点干部、禅城公安民警缪海林,要注意引导村民转变被动扶贫意识,同时也要通过一对一、点对点帮扶工作,逐一落实帮扶措施。缪海林,廉江人,人称“小黑哥”,因为“想给家乡做点事”,他从禅城公安分局两千多人的队伍里争取到了驻点廉江峥角溪村。结合峥角溪村的现状,缪海林认为要转变村民观念,首先应从改变种植业的现状出发,带领部分群众脱贫致富,以榜样的力量感召其他村民。为此,他四处劝说贫困户把分散的“巴掌田”都集中起来,搞规模化经营。但世代将土地看作命根子的村民对此并不买账。有人在背后悄悄说这是“给公安局种的,不是给自己种的”,宁愿农田抛荒,也不肯出让给工作队。缪海林没有气馁。他起早摸黑,继续挨家挨户登门做工作:和贫困户聊家庭情况以及他们对工作队的看法;讲述外地成功案例;邀请专家讲解规模化经营的好处……一些贫困户渐渐被说动了,有十多户村民同意与工作队签订无偿出让田地协议,合作开展番薯有机种植产业开发。黄日旺就是其中一位,他家因为子女多,全家收入都靠他一人在工地上做泥瓦匠维持,工作也是时断时续不固定,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平时在村里也抬不起头。缪海林家访时,将他的生活境况与村中富裕户进行对比,仔细剖析起点相似的两家人为何会有这样不同的境遇。黄日旺十分羞愧,内心也有了求变的意愿。他主动签字加入,“不想再让别人看扁。”回忆当时情形,黄日旺说道。签字村民都急于求变,但如何保持住村民们想脱贫的士气,同时在村里树立脱贫的榜样和信心,激励其他村民,扶贫工作队从“立木为信”的故事里得到启发。开工第一天,缪海林从工资里垫付了几百块“卖薯收入”,提前作为劳动报酬分发给参加劳动的贫困户。他们拿到钱后喜出望外,回到村里一说,大伙这才确信,工作队让他们种番薯,真的不是“种给公安局”,而是“种给我自己”,村民“等靠要”的思想松动了。种植第一年,扶贫工作队共举行4场种植技术培训会。到第4场时,原本只要求有劳动能力的61户贫困户参加,最后却有110户家庭到场签到,很多非贫困户都主动要求参加培训。这一天,缪海林在扶贫日记里欣喜写道:“村民们思想转变了,扶贫工作就有希望。”有机番薯项目之后,扶贫队趁热打铁,引导村民先后开展有机花生、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都实现了丰产丰收。最早参与番薯项目的贫困户莫雪娣,如今家庭人均年收入相比2015年增长约两倍,接近一万元。家里盖起了新房,上学的孩子也得到助学帮扶,全家已基本摆脱穷困局面。说起近况,她竖起大拇指:“全靠工作队帮助,我们才有这样的好生活,我打心底里信服扶贫工作队。”将心比心村民让出宅基地种田毕竟是件“看天吃饭”的活计,万一气候不佳、作物失收,贫困户很有可能会因此返贫。如何摆脱“看天吃饭”的窘境,给贫困户构建一个收入稳定、可持久运行的扶贫产业?在积极引导村民开展种养之余,禅城公安驻村扶贫工作队也在苦苦思索。2016年的一个早晨,刚开始驻村生活的缪海林起得很早。他信步走到横穿村子的325国道,却意外看到当地“天光墟”的惊险景象:国道上,有将近1/4的车道被摆摊村民所占据,他们挑着萝筐、推着三轮车,全神贯注与过往客人交涉买卖,身边往来车辆无暇顾及。由于该处正好位于公路急转弯前,附近有树木遮蔽,且天光墟开市时间很早,过路司机正处于疲劳驾驶状态,集市存在非常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过去几年,这里不时有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发生。工作队经过慎重考量,召集全体村委会干部开会,提出建设农贸市场的想法。几经商量,村委会一致通过了工作队的建议。事情定下后即将动工时,扶贫工作队却遇上了新情况:村民黄某一家开车占住了预定建设新市场的位置,不让施工队进场。黄某说,圈出来的市场用地有一部分侵占了他的宅基地,不给补偿,不能动工。缪海林没有急躁,他一方面找来黄某在深圳工作的儿子,请他回家给父亲做思想工作;另一方面还请出村委会里与黄某相熟的干部上门家访,向他宣讲扶贫政策,说明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建设市场的意义。多管齐下,黄家终于转变看法,转而支持市场建设。工作队也后退一步,请施工队重新修改设计图纸,让出部分土地给这家人做宅基地。将心比心,缪海林与黄家结成了好朋友。“黑哥是个实诚人,不欺负我们。”站在新盖的住宅前,黄某如是说。2017年11月,明亮、宽敞、整洁的新市场终于开始试运营。该农贸市场优先吸纳扶贫农副产品进入,并引导市场内经营户优先雇用贫困人员就业,既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后农副产品滞销的问题,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贫困户实现就近就业。通过出租摊位,市场每月还可获得租金收益约1万元,绝大多数分给了贫困户。市场建成后,扶贫工作队看上了市场楼顶闲置的大块空间。他们在上面搭起太阳能发电板,建起光伏发电产业,使之并入南方电网。从3月22日并网至今,峥角溪村光伏产业每日发电约510度,贫困户从中分得近10万元收入。驻廉江工作组组长陈善生认为,这是廉江的第一个复式扶贫项目,不仅规范周边环境,切合国家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同时充分利用空间,避免在村委会、学校等场所布设光伏产业导致的产权难分问题,实现效益最大化。先人后己最后一户危房改造了精准扶贫,除了要激发村民脱贫内生动力,还要改善村容村貌,培育文明新风,扭转乡村落后局面。扶贫开始前,峥角溪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也缺乏主导产业,村容村貌比较破败。驻村扶贫工作队刚进驻时,住在村委会二楼一个漏水的小单间里,每次碰上下雨天,就得在房里撑着雨伞睡觉。而类似这样的危旧房屋,村里还有83间,有20户人居住其中。先人后己,为践行扶贫诺言,驻村工作队不顾驻地条件恶劣,优先着手对村里群众居住的危旧破房实施改造,让这20户贫困户能过上更好生活。贫困户黄伯,住在泥坯屋里已有46年,第一次听说扶贫队打算帮他把房子拆掉重建时,他非常抗拒。缪海林前前后后和黄伯聊了四五天,都没有做通工作。“每次一听到要拆房子,他就摇头,情急时候甚至握着拳头想和我打架!”最终改变黄伯想法的,是9月台风“山竹”来袭前的一件小事情。当时缪海林急匆匆跑到黄伯家里,要把他转移到别处暂避。黄伯问他,以前也有一些村民跟着一起躲避,为什么这次只有他一个?缪海林说,“因为大家都有新房子住,就剩你一个了。”黄伯说:“当时我就醒悟了,这是大势必然,我不应该继续固执己见。”回来后,黄伯同意了危房改造,还经常和路过工地的村民说:“儿子娶老婆有新房子住,我也有面子。扶贫工作队真是我们的贴心保姆。”以前在巡警大队,缪海林每天面对的都是“黄赌毒”,整天盯的都是犯罪嫌疑人,铁面无情。驻村以后对着村民,这位铁面警官的脸上总挂着微笑。“不能黑着脸跟群众谈工作。村民看到我时的笑脸,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他说。目前,全村83户危房已全部顺利按时开始改造。危房改造落实后,扶贫工作队对村委会设施进行重新翻修。由于政策要求,扶贫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不能用于翻修村委会设施。为此,扶贫工作队向社会筹措经费,并派出一位专职干部对该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和建设进度进行严格审计、督查,确保钱都用到刀刃上。记者在村委会翻修现场看到,正在翻修的村委会大楼已换上崭新的门锁和窗户,原本漏水的扶贫队宿舍,也铺好地砖装好吊顶。村委会主任黄水清说,翻修用到的不锈钢门、瓷砖、地砖,全都产自佛山,是佛山各界的馈赠,“每天开门进办公室,都感受到来自佛山人民的深厚情谊。”对话实干是实现脱贫攻坚的唯一路径成为一名驻村干部,我发现扶贫工作也不能光靠在办公室里瞎想,必须走出去,亲耳听听村民的意见、看法,亲眼看看村子的实际情况,这样才可以因地制宜,找到发展的方向。佛山日报记者:从一名打击罪犯的公安干警,到一位专注乡村产业发展的驻村扶贫干部,这是一种巨大的身份转变。经历过这样的转变,您对于扶贫工作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缪海林:还在禅城工作时,我们必须每天都到外面走走,这样才有机会遇上犯罪分子,及时制止罪恶。整天坐办公室,是干不了这行的。这次回到廉江,成为一名驻村干部,我发现扶贫工作也不能光靠在办公室里瞎想,必须走出去,亲耳听听村民的意见、看法,亲眼看看村子的实际情况,这样才可以因地制宜,找到发展的方向。找到方向后,具体要怎么做,这又是另一个难题。过去,我们在打击犯罪时,行动一定要坚决果断,因为一旦犹豫,后果可能不堪设想。扶贫工作其实也类似,不能太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古人有句话说得好:做了,成与败各有百分之五十可能;不做,就是百分百的失败!佛山日报记者:在这次峥角溪村扶贫中,您几次提到差点和干部、村民争吵,后来是如何做到逐步化解的?缪海林:驻村以后经过走访,我们发现,峥角溪村之所以会陷入贫困窘况,村民严重的“等靠要”思想是一个最主要的因素。村民缺少主动脱贫的动力,干部也缺乏主动帮扶的干劲,大家都抱着得过且过的想法,这也是工作队几次差点和他们争吵的原因。为破解村民、干部这种“等靠要”思想,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在种植基地项目,对认真出勤出力的村民,优先为其安排危房改造等优惠政策,对不认真劳作的村民,分红时就给少一点,并告知原因,督促他们改进。慢慢村民和干部的思想就扭转过来了,扶贫工作自然能见成效。各界评价峥角溪村委会主任黄水清——扶贫有方法村民都信服缪海林带领的扶贫工作队很善于与村民沟通,一讲话村民都爱听,工作自然好开展。他们想办法在村里组织种植番薯、玉米等农作物,村民一开始都不信这样可以脱贫。结果缪海林直接拿钱到地里发给认真参加劳作的贫困户,村民们都信了。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原来村里有100多户贫困户,现在已经成功脱贫67户,还剩下36户,年底也即将完成脱贫,村子集体经济明显增强,群众生活明显好转。我很佩服,也很感谢扶贫工作队。禅城区扶贫办副主任兼驻廉江工作组长陈善生——敢于担当迎难而上驻峥角溪村扶贫工作队很有事业心,也敢于担当作为。刚刚进驻的时候,峥角溪村条件差,村民思想比较落后,工作队迎难而上,采取很多办法,先后克服群众阻扰、资金短缺等实际困难,成功保障了农贸市场、村委会办公楼翻新等几个扶贫项目顺利推进。截至目前,峥角溪村是廉江这么多个扶贫项目里收入最多、来源也最稳定的一条村。媒体联动实干阐释佛山精神湛江日报记者欧丹丹第一次接触驻峥角溪村扶贫工作队时,我去他们驻村的宿舍参观了。当时是冬天,很冷,房间里有几条很大的裂缝,呼呼透着风,屋顶上还漏着水。那时室内的光线很暗,房间里也停了电,缪海林躲在一顶很破的蚊帐下面,用手机电筒功能照着整理资料。扶贫的条件就是这么艰苦,但还有很多像缪海林一样的佛山扶贫干部前赴后继来到湛江,为一条条贫困乡村带来各种扶贫产业和致富思想。他们耐住寂寞,克服各种困难,用自己的行动切实改变湛江贫困乡村的落后面貌。佛山是一座以制造业闻名的城市,制造业讲求实干,一步一个脚印,给人很踏实的感觉。在缪海林等扶贫干部的身上,我仿佛能看到佛山这种实干精神的体现。
新闻推荐
12345党报在线
尽快修复受损路段陈先生:湛江中心人民医院路段至麻章区南亚郦都路段坑坑洼洼,严重影响市民出行,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处理。市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