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创文后交通秩序整治取得较好效果,但也存在反弹迹象记者走访市区发现 车辆乱停放 出行太闹心
策划/吕儒东统筹/钟邦国
文/记者周文硕图/记者殷翊展
记者从市创文办获悉,近几年,湛江市创文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交通秩序整治获得较好效果,但也存在一定反弹迹象。昨日,记者走访湛江市大街小巷发现仍存在不少乱停乱放现象,其中市区主干道、老城区巷道、医院、菜市场、学校周边等乱停乱放现象突出,不仅阻碍通行效率,也影响街道美观。
主干道:椹川大道乱停突出
昨日,记者走访湛江市海滨大道、人民大道、椹川大道等市区主干道发现,椹川大道乱停乱放现象较为严重,海滨大道、人民大道较为规范。
下午4时许,记者骑着电动车从赤坎立交桥出发,向椹川大道北方向行驶。椹川大道北靠近龙潮路一带有多家汽修店、汽配店、汽车美容店等,该处汽车占道停放现象较多。记者目测,约300米的道路有15辆车停放在人行道上,还有车辆横向停放,占据整个盲道。
随后,记者来到东山商业街路段,发现有两辆汽车停在东山商业街出口处,其中一辆是的士。附近店铺一位杨姓老板告诉记者,该处经常有车辆不按规定停车。
下午5时30分许,记者在建新西路北看到,公交站约15米处被7辆疑似“黑的”霸占,多名男子在附近揽客。“去东海吗?坐我的车吧。”男子见到记者,热情搭话。
老城区巷道:停在路边影响通行
昨日下午1时30分许,记者巡城时发现,赤坎区海萍街和五一路交叉口停放了3辆小轿车。该处靠近世贸,人流量大路面窄,造成一定程度拥挤。该处还停放了一辆废弃的电动车,附近商店的店主反映,该辆车停在此处2个月以上。
随后,记者来到赤坎区民生路,该路段电动车乱停乱放现象较为突出,有的电动车霸占机动车道,有的停得横七竖八。赤坎区新春路、大德路、立新路等路面拥挤,却齐刷刷停了多辆车,让原本拥堵的路面行车更加缓慢。
大德路一位居民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建议:“这段路处于老城区,周边住宅拥挤,私家车较多,停车确实是个大问题。平时我们只能停在路边,尽量不影响行车,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希望有关部门能人性化处理,规划停车位,规范停车位置,起码让车辆停放整齐一些。”
医院周边:行人穿梭电动车间
下午2时30分许,记者来到位于康宁路的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北门汽车入口,附近的人行道停放了数百辆电动车,行人只能从电动车停放的狭窄缝隙行走。过往的电动车为了避开拥挤只能在机动车道上行驶。市民反映,不仅如此,门口的非机动车道长期被“摩的”“的士”占领,乱象较为突出。
北门汽车入口摆放了告知牌,写明“关于电动车停放医院东门车场的通告”:院内不得停放电动车,提醒车主将电动车停放在医院东门。但不少电动车主为了贪图方便,宁可将电动车停放在人行道上。
记者来到医院东门电动车停放场,该处有大量空位,和康宁路电动车停放形成鲜明对比。看管人员告诉记者,停车场设计的面积很大,可停放6000辆电动车,还配备了智能充电桩,如电动车没电通过微信扫码可随时充电。“但目前这个停车场只停放了约300辆车,很多车主就是不愿意走这几十米远的路。”
市场:蜂拥抢客乱象迭出
下午3时许,在北桥市场北边马路,一辆货车和两辆轿车没有停放在停车位内。附近一家私人诊所的医生告诉记者:“上午8点和下午5点前后,市场周边有城管、交警、市场物业人员管理,该市场周边的停车还是很规范的。”
当天下午,记者走访湛江市多个菜市场发现,市场周边汽车停放相对比较规范,但电动车停放乱象迭出。
记者在文保市场看到,市场入口处挤满了乱停放的电动车,行人出入不便。“市场买菜高峰时段,乱摆卖的、乱停放的,确实让人难受,如果带小孩来买菜,不得不抱着孩子走过这段路。”一位市民说。
在工农市场,“摩的”霸占工农市场公交车站的现象尤为突出。记者在该公交站对面观察,约有8辆“摩的”长时间停放在公交站,一旦有公交车下客,“摩的”司机蜂拥抢客。
学校:接送孩子堵塞交通
下午5时许,正处放学时段高峰,记者在文明西路看到,非机动车道停放了大量接小孩的电动车,甚至一些停放在了机动车道上。“每天早晚高峰,这条路就被堵得水泄不通,本来挺宽的道路被两边乱停乱放车辆占道,最后只剩下一个车道。”一位路过的车主说。
记者来到湛江一中附近的南方六横路,发现私家车把道路当成停车场。记者目测,约有20辆汽车停放在该路段。“平时有很多车停在这里,车主大部分是附近商铺老板和周边居民。”一市民告诉记者。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私家车及其他车辆急剧增加,在为人们出行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如车辆乱停乱放就已成为一大顽症,不仅严重影响市容市貌、损害城市形象,也给城市交通带来不便。
机动车乱停乱放,虽与停车位不足有关,但停车管理不到位、驾驶人员不良的停车习惯等也是造成停车乱象重要因素。市创文办相关人员表示,文明有序的交通环境离不开每一位市民的参与,希望每一位市民从我做起,自觉遵守城市公共秩序,文明停车,做文明湛江人。
新闻推荐
宝安日报讯(记者郑思韵)为了紧跟新时代步伐,孵化和培育出更多的特色低碳项目,助推低碳经济在中国继续蓬勃发展。6月29日,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