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爱周高级中学依托信息化创建优质综合高中
文/通讯员周益臻林向翀
湛江市爱周高级中学近年来充分应用“互联网+教育”的信息技术,以电子书包、智慧课堂、手机课堂等教学范式“玩转”信息化教学,不仅实现了以信息技术支撑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翻转课堂”常态化,而且实现了教学水平的逐年提升。学校连续4年被评为湛江市高考先进单位,学校各项工作也取得长足发展。
前几天,学校更是一举获得了一个国字号牌匾,即由全国教育教学质量委员会等单位颁发的“中国信息化教学示范学校”,这是对该校大力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工作的充分肯定。
曾经何时,这间举步维艰的中职学校,缘何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脱胎换骨,令人瞩目?记者近日深入该校探访。
湛江市爱周高级中学位于麻章区福民西路,学校周围环境宁静。走进该校,优美的校容校貌令人耳目一新,而各个功能区布局也相当合理,一个标准化运动场更是凸显了学校的品位。
目前,学校有教职工100多人,其中,中高级职称教师占78%,双师型教师占15%,经省、市“强师工程”培训的骨干教师超过20%,有特级教师、中学正高级教师,国家级和广东省优秀教师5名。这些数字无不昭示着该校的师资力量是相当雄厚的。
一名好校长是一间好学校
学校的领头人梁哲不仅是全国优秀教师,而且是广东省著名教育专家、中学特级教师、首批中学正高级教师。走近梁哲,你会发现他谈吐有广度、也有深度,他的教育思想具有前瞻性。他曾多次强调“优秀教师不能用昨天的思维做今天的事,而要用明天的思维做今天的事,因为学生是明天的人”。
梁哲说,教育信息化可以通过学校的多向发展,给每一个学生包括精英学生、学有余力的学生、常态化的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平等的成长机会和平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在他的引领下,学校制定了《湛江市爱周高级中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4年)》,全面规划了学校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要求。从此,全体爱周高中人团结一致,同舟共济,致力创建优质综合高中,努力把学校办成一所具有高水平、高品位、信息化和现代化的高中学校。
梁校长把信息化工作作为“牛鼻子”,即学校的主要工作。他要抓住这个“牛鼻子”,提纲挈领,不断把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推向未来。
2015年学校开始实施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构建“翻转课堂”,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改革研究》。以此为契机,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处室参与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增设部门“装备中心”,配备专业人员负责,全力加强信息化工作。
在信息化工作中,湛江市教育主管部门不遗余力大力推进,不仅把该校作为教育信息化应用试点单位,给予各种支持。还先后3次在该校召开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推进会议,介绍该校经验,有力促进该校信息化以及各项工作的开展。
手机进课堂“玩转”信息化教学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日新月异,手机越来越成为人们不可分割的部分。但在大多数学校教师和家长的眼里,手机则是误人子弟的“玩具”。湛江市爱周高级中学则把手机作为传授知识、学习互动的学具。不仅允许学生带手机回校,还要求学生把手机带进课堂上课。
为何该校能反其道而用之?
该校副校长林向翀告诉记者,手机进课堂,该校也经历了从禁止手机进课堂,到鼓励手机进课堂,再到手机课堂常态化3个阶段,形成了现在比较稳定的操作范式。
林向翀副校长说,目前,该校的手机课堂呈现常态化,手机课堂教学比赛表明,师生都喜爱手机课堂模式。再说,手机平台能自动记录下各种教学活动,为师生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据介绍,手机教学分课前、课中、课后3个环节,课中的使用控制在20分钟时间。
课前,教师通过手机平台向学生推送电子“学习任务清单”等学习资源,学生在手机平台上完成所有学习任务,教师可即时掌握学生的学习信息,容易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同时,也能实现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实际需要反复学习,更好地进行个性化学习。
课中,教师的授课PPT、训练题、测试题等可以实时推送给学生的手机端,学生也可以将学习情况、答题情况、测试结果等信息实时反馈给教师,且通过学习日志保存在手机上,这样有利于课后的复习。教师可通过学生所反馈的信息,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容易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展示,小组研究等。
课后,教师还可通过手机平台推送难易度不同的课堂巩固作业,实时检测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评讲错误率高的习题,较好地突破学习难点。
建设了高水平信息化、现代化的设施设备
为全面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学校制定了教育信息化3年规划(2018-2020)。有重点有步骤地建设高水平的信息化、现代化的设施设备。
目前,无线WiFi网络覆盖整个校园,有线网络单条光纤直通每一个课室,师生上传或下载教学视频可实现“秒传”,具备“人人通、班班通、处处通”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校园“新华书吧”、云图书馆、云阅览室,具有强大的网络搜索引擎功能,为师生提供门类齐全的电子图书300多万册和丰富的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学生可以自主地““随时学”、“随地学”、“在线学”,具备真正的个性化学习条件。
在该校,笔者曾看到学生吃饭、进入课室、宿舍等都是用一张小卡子。陪同采访的有关人员说,那是学生在用校园一卡通。
据了解,该校已建有校园一卡通智能管理系统。实施“校园一卡通”智能化管理,运用移动通信、红外扫描、互联网WEB、APP技术,将校园安保、家长银行卡与校园卡融合,创建起学生上网管控、校园消费、家校互动、学生进出校园、学生就寝、学生考勤、外来人员出入、水电管控、图书电子阅览室管理、学生管理、教职工管理服务和成绩评价管理等融为一体的智能化管理服务平台。
据介绍,该校的信息化平安校园建设和应用得到广东省和湛江市综治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校园的信息化、现代化程度已达到珠三角地区学校的先进水平。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兵通讯员林航钟名豪)为满足市场需求,东航再投运力开拓湛江航空市场,7月3日起开通湛江至杭州至青岛新航线。3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