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林帝浣还一直身体力行地关注留守儿童 学医青年为央视诗词大会配画被赞“美醉了”

惠州日报 2017-06-22 03:20

林帝浣在贵州毕节看望留守儿童。

随着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落幕,节目中出现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国画背景图走红网络。其背后的创作者正是毕业于临床医学系的大学老师林帝浣,这次并非他的第一次走红。去年,凭借一组国画助力“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的他被誉为“中国节气申遗画作第一人”。对于这位“摄影界书法最美的段子手,漫画界文笔最好的美食家”来说,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身份——— 公益人。多年来,林帝浣一直身体力行地关注留守儿童,他在路上拍下的留守儿童故事触动了成千上万人的心,如今他正为筹建贵州毕节兴隆厂小学教学楼忙碌着。

多才多艺

“斜杠青年”玩跨界

1975年出生的林帝浣从小生活在雷州半岛的一个村子里。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没钱买新书的林帝浣就去废品收购站买旧书,沈从文、林语堂、丰子恺就这样进入了他的视野。因为一次课外兴趣课,林帝浣迷上了画画,用自己省下的零花钱买了三支颜料,他清楚地记得是朱砂、藤黄和花青,当他照着废品站找来的画画书临摹名山大川时,心底慢慢萌生了想要去那些地方看一看的想法。

林帝浣从小就很喜欢唐诗宋词,上初中的时候周末爱泡在图书馆,一看就是一整天。他曾经把图书馆里的《全宋词》借回来,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看完。高中起热爱漫画的林帝浣想当个画家,但700多分的高考分数考个艺术院校绰绰有余,他觉得做个会画画的医生也不错,就报考了中山医科大学。在大学时期,林帝浣是校内文学社的社长,长期负责排版和设计,误打误撞之下自学了网页设计和编程。

1998年,毕业之后的林帝浣没有做医生,而是在广州中山大学当了一名老师,教传播与设计专业。工作之余的他把时间都花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他开始学习国画,后来又练习了书法。书画创作之余,为了收集素材,林帝浣业余时间还开始了摄影的旅程。涉猎丰富的林帝浣并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是选择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斜杠青年”式多元生活。绘画、书法、摄影、写作都信手拈来,他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段子手,他的画作配上“热爱音乐擅长演奏,最厉害的,是打退堂鼓”等段子,在网上吸引了大批粉丝。

边走边画

助力“二十四节气”申遗

从2007年开始,林帝浣开始了边走边画的旅行生活。因为习惯了节俭,虽然买得起飞机票,但他还是喜欢坐廉价的火车、住廉价的宾馆,有时为了赶路看看更多的风景,一天吃不上饭,只能咬两块牛肉干。

因为从小生活在农村,林帝浣深知中国农村,尤其是南方的农村对于二十四节气是很敏感的,有一些节气会过得很隆重。基于对二十四节气的感情,林帝浣在旅行路上开始了二十四节气的创作,他不单拍摄和绘画二十四节气,还把二十四节气转化成当地人的感情,拍了一些普通人的照片,通过不同的角度,去表现节气对于中国人的寓意。其中有一张照片是林帝浣老家的一对夫妻在村口告别,因为丈夫在外打工,他们只有过年才能见面,拍照前,丈夫细心地整理妻子的衣袖,在他们淳朴的外表下寄托着对彼此的牵挂。林帝浣希望通过一些普通人的感情去唤起大家的情感共鸣。他把二十四节气国画和摄影作品发到网上,引发强烈共鸣,被网友誉为最美二十四节气图。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委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申遗工作中,林帝浣的二十四节气国画和摄影作品,被选为中国申报非遗的展品,林帝浣以自己的画笔,用圆形的构图,画出了最美的国画二十四节气。画作中的《春分》更是被选为了申遗宣传册的封面,完美助攻中国申遗,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了中国节气之美。林帝浣也被称为“中国节气申遗画作第一人”!

再次走红

最美背景图亮相诗词大会

因为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林帝浣读到一些打动自己的古诗词,便会忍不住动笔勾勒出意境,看到旅行中的风景,也会唤醒他脑海里的诗句。有一年寒假,林帝浣在重庆坐上了一艘轮船,顺水游走在李白笔下“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的三峡,在一个9元钱的本子上写生,一幅“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图景只需片刻即成。他经常在微博里分享自己的作品,有段时间,他为十余首古诗绘了一组水墨小品,逸笔草草,把唐诗宋词的韵味藏进水墨意蕴间,被网友们纷纷转发。

去年底,《中国诗词大会》火了起来。第二季筹备时,央视节目组一直在寻找背景图,找了很久也没找到。等到在网上找到林帝浣时,留的作画时间已非常仓促。节目组邀请林帝浣配一组古代水墨插画,表达包括 《己亥杂诗》、《夜雨寄北》、《望岳》等在内的10句意境不同的古诗词,用作诗意画舞台背景。要求按照诗词来配画,看着画要能猜出诗词。

因为常年钻研中国传统国画,对唐诗宋词又有着由衷的热爱,林帝浣用两周时间就搞定了10幅画,被节目组全部采用。诗词插画的创作灵感,来自林帝浣对诗词的感悟与各地漫游的观察。诗词大会上展示的“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的插画,就是他联想起在新疆杏花沟旅行时的意境。

今年年初,《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播出正火时,林帝浣创作的那些诗情画意的“中国风”背景画被网友赞叹“美醉了”。其实,除了绘画上的成就,林帝浣还因摄影和旅行获得过 《中国摄影报》2012摄影影响力年度人物、蚂蜂窝旅行网2013年度旅行摄影家。同时他又是位畅销书作家,先后出了7本书。作为非科班出身的画家再次走红,林帝浣觉得自己不过是把“有趣”当成了自己的人生哲学。

践行公益

帮扶留守儿童永远在路上

过去的十年间,每逢寒暑假以及得闲的周末,外出行走成了林帝浣的习惯。因为经常行走在路上,林帝浣见到了很多留守儿童,尤其是西部地区留守儿童的困境让他印象深刻。如果只能挑一张作品来见证自己的摄影之路,林帝浣会在50多万张照片中选择一张在贵州拍摄的照片。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贵州威宁湖边的寒风中,一个留守在山区的女孩流着鼻血和鼻涕,冻得瑟瑟发抖。她已经五岁了,还像个3岁孩子一般矮小。她最大的愿望竟然是能吃到肉和糖果。

多年来,林帝浣一直在用相机记录着乡村留守儿童的故事。广西郊区,一位5岁留守小男孩跟着奶奶挖土豆,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有时连过年都不能回去。他问男孩:“刚挖的?好吃吗?”男孩羞涩地回答:“天天吃!好难吃的!不过很饿的话,还可以……”贵州一位12岁小男孩早早就不上学了,跟着爷爷生活的他独自上山挖猪草,去一趟要用两个小时,一天要去四趟。贵州威宁的罗家兄妹,父亲早逝,母亲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只有一位年迈祖母,他们家的土房子已经坍塌大半,只剩下几平方可供兄妹和奶奶遮风挡雨。大山里,还有很多像罗家兄妹一般境况的留守儿童。

林帝浣在路上拍下的留守儿童,触动了成千上万人的心。然而,对于这些留守儿童仅仅有关注还是不够的,林帝浣开始试着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这些孩子。他将公众号原创文章的打赏捐献给帮助留守儿童的公益机构。今年一月份,林帝浣把和朋友开画展筹得的38万余元换成1500套物资,和一帮热心的朋友一道亲自送到了贵州威宁的孩子们手中,他还亲手绘制了贺卡为孩子送上祝福。当他把一份份包含深情的礼物送到孩子们手中,握住孩子小手的那一刻,林帝浣感到更多的是心疼,他们的小手粗糙得像饱经风霜的老者。

那段时间,林帝浣和朋友们一起走访了多家偏僻的乡村小学。其中,毕节威宁的兴隆厂小学让他念念不忘。兴隆厂小学只有90多个学生,本来已计划撤并到镇上的小学,但因为那里苗族学生语言、交通和生活习惯问题,一旦撤并到镇上,会有大批学生面临失学。但是,学校长期办下去,教学经费极度不足,教学楼已经是危楼,土操场一下雨就泥泞一片,课外活动非常不便。林帝浣想到了办一场公益画展,用画展筹款为兴隆厂小学盖一座教学楼,给操场铺上水泥,让孩子们有一个安全的上课环境。林帝浣和朋友一起经过考察,约请了贵阳建筑设计院的工程师进行了工程评估和建筑方案设计,等待基础建筑完成后,他还计划在软件配置方面做出更多方案,比如教师志愿者计划、留守儿童心理援助、贫困学生帮扶等。

如今,林帝浣正在自己的公众号里呼吁组织和威宁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还将组织7月1日东莞汇一艺术空间、7月8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公益沙龙画展,为兴隆厂小学教学楼筹款。林帝浣深知,公益这条路并不好走,但他将怀着一颗悲悯沉静之心,慢慢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为更多留守儿童带去温暖和力量。

版权所有 转载必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