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之手”董太文 当好“领头羊” 致力乡村发展

南方日报 2021-04-29 07:04

董太文把朱所村闲置用地改造成为“小菜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受访者供图

有这样一个人,他肩负理想、心牵百姓,扎根乡村、卷起裤腿,身影总在村里村外忙碌;他牢记使命、扛起担当,时刻把村庄发展放在心上……他就是董太文,现任天堂镇朱所村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近年来,朱所村在董太文的引领下,坚持以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的模式,广泛发动村民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形成了“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共谋、乡贤合力、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啃掉“硬骨头”

村庄大变样

4月,迎着濛濛细雨,笔者来到位于天堂镇的朱所村。绿树掩映其中,村道干净平坦、房屋整齐,村落里古老的建筑与新建的特色景点相映成趣,游客在花丛中拍照“打卡”。与眼前的“世外桃源”不同,这里多年前曾是满地狼藉的脏乱差形象。

如今朱所村的大变样,正是得益于一个人——天堂镇朱所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董太文。

董太文是新兴县天堂镇人,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先后从事过泥水工、修理工、装修工,也做过筑水坝、货车司机等工作。200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回到村中参与建设,随后加入了党组织,成为储备干部。

怀着对组织的期望、对农村深厚的感情,他开始扎根家乡。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一门心思想让朱所村变个样的董太文,面对困境迎难而上。

他团结带领村“两委”干部,会同理事会成员,利用节假日、午休晚休前等村民在家的碎片时间,不顾严寒酷暑,上门入户挨家逐户走访,广泛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同时,董太文还把当时村里存在的大大小小问题列出来,从路太烂、饮水难、收入低等,逐个啃掉“硬骨头”,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为了改变朱所村的村容村貌,董太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全村清拆除529间,完成拆除100%;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53处785平方米;拆除非法违规商业广告、招牌19处27平方米;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水体污染宗数25宗。

产业旺起来

村民乐起来

董太文深知朱所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他根据该村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把朱所村独特的文化资源及品质生态资源,发展成为“农业体验、文化风情”的体验式乡村旅游,着力打造“网红”景点。

李务本堂(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朱门楼水库、将军巷、天字码头……一个个极具“网红”特色的景点,在当地党委政府以及董太文的推动下崭新亮相,吸引了众多村民与游客前来参观游玩,村里的经济大幅提升。

村庄变美了,村民乐呵了。但董太文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他仍全身心谋划着如何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董太文认为要让农村真正地富起来,产业必须兴旺。为此,他充分发挥“头雁”作用,带领村民发展两大产业,借助本村良好的发展基础和资源区位优势,以“支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商标”的模式,走出了一条“党建+产业”的路子,因地制宜发展紫米产业。

除此以外,以乡贤陈汉飞、盘明星把“航天育种”项目带进朱所作为契机,召开村民大会征求村民的意见,结合广东丝苗米产业联盟的整体布局,依托现代农业公司“广东华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带动,实现“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引入航天育种项目,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目前,我们村通过发展这两大产业,已种植水稻400多亩,带动村中200多名群众就业,年收入增资约1.2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由10年前的一千几百元,到2018年的5.5万元。”董太文自豪地告诉笔者。

现在的朱所村在董太文的带领下,在党员群众的努力下,正全力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向打造“乡村风情、城市品质”的目标稳步迈进。

梁晓珺

新闻推荐

簕竹镇“软”“硬”兼施,推动营商环境提档升级 因竹成名 因鸡闻名 稳坐“过亿元税收”行列

以农牧业为引领,提升一产、扩大二产、发展三产,簕竹镇走出了一条高质量三产融合发展之路。受访者供图2020年,簕竹镇实现地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