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西北地区服务业增长及其影响因素探析
服务业已成为广东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以2016年为例,广东省服务业占GDP比重为52.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1.3%,较第二产业高出24.5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广东省服务业增长了12755.77亿元,居全国前列。而粤东西北地区服务业增长了2320.05亿元,从全国范围看,这一增量与江西、云南、内蒙古等中西部省份相当,粤东西北地区也是广东省服务业增长的重要板块,补齐粤东西北地区的这块短板,对广东省服务经济的快速增长有重要意义。
粤东西北地区服务业增长特征
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粤东西北“十一五”和“十二五”服务业就业增量进行分解,结果显示,粤东西北地区“十二五”的各项分量都较“十一五”有较大幅度提高,其中结构偏离分量为正,且数值比较大,表明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竞争力偏离虽然为负,但较“十一五”有明显提高,表明竞争力劣势有所缓解;总偏离分量由负转正,表明各地区服务业整体竞争力得到了增强,其中粤西、粤东的服务业增长较明显,粤北地区增长比较缓慢。
分城市看,粤西的湛江、茂名,粤东的汕头、揭阳和粤北的云浮、清远是各区域服务业就业增量变动较大的城市,总偏离和实际增量都比较高,服务业增长较快,特别是粤西的湛江和茂名两市,他们的结构偏离、竞争力偏离和实际增量在粤东西北地区变动最大,服务业发展潜力较大。但从竞争力偏离看,“十二五”时期只有云浮、清远为正,具有微弱竞争优势,其他城市均为负,说明粤东西北城市的服务业不具有竞争力,特别是阳江、韶关和梅州,是服务业增长较为缓慢的城市。
进一步讲,将粤东西北城市“十二五”时期的14个服务行业分为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和公共性服务业,粤东西北地区服务业行业增长的特征为:
——消费性服务业是各地区服务业增长的主要源泉,就业实际增量最高,增长了14.26万人,结构偏离和竞争力偏离均为正,是各城市服务业增长的“优势行业”,其中又以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住宿餐饮业为主导产业。
——公共性服务业是各地区服务业就业的主要领域,但竞争力偏离分量为负,其中粤东和粤北地区的实际增量还小于理论增量。这表明虽然公共服务业吸纳的就业量最大,但产业竞争力偏低,增长乏力,为各地区服务业增长的“衰退行业”。从内部结构看,只有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有微弱竞争优势,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个行业的增量最少,竞争力最弱。
——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实际增量最低,竞争力偏离分量为负且绝对值大于公共服务业,这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缓慢且竞争力最弱,是各地区服务业增长的“劣势行业”。其中粤北的韶关、梅州,粤西的阳江和粤东的潮州增长最慢,而粤西的湛江、茂名,粤东的汕头、汕尾以及粤北的云浮、河源则具有后起之势,但他们的优势产业仍集中在传统生产性服务行业,在新兴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则与珠三角差距较大。
影响粤东西北地区服务业增长的因素分析
本文以广东欠发达地区为例,从供需双侧视角出发,梳理出6个系统因素,共12个序参量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通过计算系统特征序列与各相关因素序列的灰色关联度来识别各地区服务业增长的主导因素。从整体看,影响粤东西北地区服务业增长的主导因素依次为消费需求、城市化、人口密集度、工业化、知识要素和创业要素。粤东服务业增长的主导因素依次为人口密集度、城市化、工业化、消费需求和创新要素;粤西服务业增长的主导因素依次为消费需求、人口密集度、创新要素、工业化、城市化、创业要素、知识要素和经济体制;粤北服务业增长的主导因素为消费需求、城市化、人口密集度、知识要素、创业要素、出口需求和经济体制。
从需求侧因素看,消费需求、人口密集度和城市化水平的灰色关联度极高,是影响各地区的主导因素,这可能与欠发达地区以生活性服务业为主导的发展特征有关。供给侧因素则因各地区服务业产业发展特征不同而有所差异,粤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较早,为全省最高,故“工业化”指标的相关度最高;粤西的服务业增长最快,且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和公共性服务业发展较为均衡,因而各影响因素的关联度都比较高;粤北的消费性服务业增量全省最高,故反映市场活力的创业要素和知识要素的关联度较高。
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服务业增长的思路
(一)进一步加强粤东西北地区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
“十二五”时期,粤西、粤东的服务业增长较快,粤北服务业增长较慢,区域中心城市湛江、汕头能起到较好的引领作用,服务业增长潜力比较大,但韶关的引领作用欠佳。在广东省服务业“十三五”规划中,广州、深圳被列为全省服务业发展的辐射中心,汕头、湛江和韶关则为次辐射中心,广州、深圳是全省服务业增长的“领头羊”,相比之下,湛江、汕头与韶关在各区域的增长优势并不突出,与中心城市的地位不匹配。因此,汕头、湛江和韶关需加快提升他们的区域引领辐射作用。
(二)将生活性服务业列为粤东西北地区服务业增长的重点领域
从粤东西北地区服务业增长的内部结构看,消费性服务业的实际增量最高,应将生活性服务业列为粤东西北地区的重点发展领域。首先,各地区应充分利用辖区内丰富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资源,以旅游业为龙头,促进滨海旅游、乡村休闲游、美食游等,带动餐饮、住宿、交通、零售等消费性服务业增长。其次,针对公共服务业衰退的现状,应注重公共服务产品的创新与开发,大力发展潮汕、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凭借公共服务业的规模和劳动力优势,发展健康养老、家政服务、健身休闲等产业,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辐射全省。
(三)以现有服务业集聚区和产业转移园为载体,打造以园区为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业增长地带
生产性服务业是粤东西北服务业增长的短板,但“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产业共建”的战略部署,为粤东西北生产性服务业增长提供巨大的机遇。粤东西北地区有许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产业转移园和省级生产性服务业功能示范区。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应以现有服务业集聚区、产业转移园为载体,打造生产性服务业的园区增长点,引领并辐射周边地区,形成具有集群特征的生产性服务业增长地带。
(四)加快城市化建设,促进服务业“量”的增长
目前粤东西北地区服务业还处于“量”的增长时期,主要依靠消费需求和城市发展需求的拉动,因此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人口集聚,提高有效需求是促进各地区服务业增长的关键所在。粤东西北城市化水平相对比较滞后,特别是粤西和粤北地区。城市化水平偏低将不利于城市经济聚集效应的发挥,不利于服务业的长期稳定增长。
(五)加强服务业与工农业的互动融合,促进服务业“质”的增长
影响服务业“质”增长的主导因素为各高级要素供给,以及服务业与一、二产业的互动融合。与发达地区相比,粤东西北地区在各高级要素供给上具有先天不足,服务业与工业也没有形成良好的联动状态,以粤东为例,其服务业增长的“工业化”指标相关度最高,但粤东的生产性服务业增长并不明显,服务业与工业缺乏有效的协同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落后。唯有服务业与工农业深度融合发展,方能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服务业“质”的增长。
(作者单位:韶关学院商学院)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张青梅通讯员郑琳)日前,云浮一名50岁的女子头痛头晕、脖子酸胀,一度误认为是颈椎病,最终查明是脑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