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举接力 爱不止步 被他人善举感动,南区志愿者潘香兰坚持志愿服务12年
文/图 见习记者 陈家浩
本报记者 徐钧钻
●被善举触动
加入志愿者队伍
“2009年2月22日,我留意到城南客运站的人才招聘会正在招募义工,就过去报名,如愿成了其中一员。”坐在椅子上,今年56岁的潘香兰将自己初次加入志愿者队伍的经历娓娓道来,然而,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她就因别人的善举而萌生了帮助别人、传递温暖的想法。“我是罗定人,早年独自来这边谋生。1985年,我因为急性肠胃炎而住院,是一名工友无私照顾了我整整一周。”潘香兰回忆,这名工友名叫黄凤蓉,得知自己住院的消息后,每天都会到医院照顾她,“即使出院后,黄凤蓉坚持劝说我到她表姐家中居住、静养,吃住的费用全都由她承包。黄凤蓉与我的关系向来不错,但她的善举依然让我十分感动。下一次自己也要这样帮助他人,我默默在心里想。”潘香兰说。
说到做到,潘香兰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将想法变成行动,买菜时悄悄帮居住在同一小区、行动不便的长者也捎上一份,为住院的好友带一份热腾腾的早餐、清洁身体……“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发现到处人手不足,我就自告奋勇上了一线。”潘香兰回忆,与以往热闹的城市不同,疫情期间哪里都空荡荡的,前往竹秀园参与值班的途中,本来15分钟就有一趟的公交,她等待了足足一个小时才顺利乘上,“家人很支持我的举动,我也希望贡献一份力量。”
●参加培训学本领
提升志愿服务能力
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之余,潘香兰不忘通过培训学习更多本领。她告诉记者,遭遇一些特殊情况时,她会因为缺乏专业技巧而束手无策,“加入志愿者队伍后,我常常到南区敬老院去探望老人。寂寞的长者将我们当作是亲生儿女一般,看到我们前来探访,不少都会流下泪水。”陈爷爷便是其中之一。“最初,我并不知道如何去安慰老人,只能默默陪伴在身旁,等待他的心情平复下来。但经过培训后,我学习到通过轻抚肩膀、耐心向长者解释儿女们难处的方法来宽慰他,科学的技巧进一步促进我们的交流。”
每一次志愿服务活动,潘香兰都乐在其中,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人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每当朋友问起,我都会邀请他们一起参加,他们的孩子也在我的带动下成为了志愿者,有一些读到大学同样坚持参加活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既开心,还能帮助别人,何乐而不为呢?”潘香兰笑着说。
新闻推荐
近期,省应急管理厅会同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完成2020年第二轮省级救灾物资前置工作。此次前置重点针对后汛期台风灾害多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