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里,更需要阳光 一论关爱扶助弱势群体、实施为民惠民工程
本报评论员云宝平
阳光照在脸上,温暖撒进心里。
近几年来,云浮市大力推进关爱扶助弱势群体、实施为民惠民工程,一系列为民政策的出台,一系列惠民项目的实施,产生了正能量、正效应,关爱扶助弱势群体已经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角落里,更需要光亮。小康社会建设中,我们不能忘记生活中还有一群弱势人群,他们是残疾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农村困难妇女以及打工者等等,他们是更需要“光亮”的人。有一句话被人们经常引用:“上帝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为你打开一扇窗。”然而,“这扇窗”绝对不会自动打开,既需要当事者的内力去奋勇推动,更需要全社会的外力协助打开。如果我们不送给他们一束“光亮”,他们很可能还会在自我的“黑暗”中摸索。残奥会冠军曾思妮谈到,正是云浮市残联挑选运动员的契机,给了她挑战自我、创造未来的机会。少年张家城,也是由于两年前高村镇文化站的一次篮球培训班——这个小小的“光点”,点燃了他火热的希望,从而奋发练习,成就自己的篮球梦,这也是云浮市各级组织大力推进关爱工程惠民工程的原因之一。
角落里,更需要温暖。把些许的温暖,捧给那些“心灵结冰”的人,会产生加速融化的作用。镇安镇27岁的冯勇生逢人就说,是人社部门的1万元创业资助和4000元的租金补贴,让他鼓起了信心和决心,办起了赤诚电器维修部,实现了创业的起步和生活的起航。各级党政组织、各单位和各团体,都应当成为关爱扶助弱势群体的组织者、实施者和行动者,这是云浮市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是云浮市全面建成小康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与历史使命。
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
每个细微的行动,都是一缕“阳光”。一缕缕"阳光"汇聚起来,就是一道光束、一个“阳光行动”。罗定市女教师张颖,放弃珠三角高薪任教的机会,27年扎根特殊教育,成为智障儿童最敬爱的“妈妈”。郁南县大方镇的致富能手梅荷娇,创办果苗场,带动20多位妇女创业,成为农村困难妇女的“好领路人”。在云浮,这样的事例还有许许多多,他们的“阳光”行动,感动和激励了更多的人去发热发光,从而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弱势人群,感动和激励我们在关爱扶助弱势群体的路上,走的更加坚定有力。
我们相信,通过全市各级组织和全市人民持续不断的爱心接力,善德之城——云浮的“阳光”行动会更加暖心、更加贴心,善德之城——云浮的关爱故事会更加光彩、更加动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讯(特约记者叶锦生)截至6月30日,为期4个月的西江禁渔期正式结束,7月1日起正式开捕,休养生息了4个月,渔民们早已按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