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治过程如闯关 既要反复权衡又要当机立断730克超早产迷你宝宝出院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洁莹通讯员伍晓丹、彭睿宇
早产中的早产,全球存活率不到五成
2020年1月6日,珠江医院新生儿科接到来自罗定某医院的紧急求助电话——一名刚刚出生3天、出生胎龄只有25周又4天的超早产宝宝需要紧急转运至上级医院抢救。珠江医院新生儿科一边远程指导宝宝的早期生命支持,一边立即紧急派出医护转运团队,连夜赶赴当地医院,患儿当晚顺利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珠江医院儿科中心主任、新生儿科主任王斌表示,“通常情况下,妊娠小于28周分娩的是超早产儿。像小榆儿这样25周胎龄的宝宝,堪称早产中的早产,由于全身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会面临呼吸衰竭、严重感染、喂养不耐受等各种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成活率只有30%~50%。”
由于胎龄小、体重低、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小榆儿的救治犹如闯关,每做一个决定,既要反复权衡利弊,又必须当机立断。“不仅要保障宝宝存活,更要尽全力避免各种早产后遗症。”王斌表示。
最初的影像检查结果上,小榆儿的肺像是一块破棉絮,布满白点。“这意味着宝宝的肺功能发育极不成熟。”张丽娟教授表示。因为自主呼吸困难,小榆儿需要在气管插管下呼吸机辅助通气。然而,血氧依然时高时低,飘忽不定。24小时的严密监护,每一个报警声都牵动着医护人员的心。张丽娟教授表示,血氧不好的时候,需要给宝宝做雾化,有时可能一天要做五六次,为了让宝宝更舒服一些,每次雾化前,都会特意将雾化液加热。经过61天的机械通气,小榆儿拔除了气管导管,住院106天后,终于能自由呼吸了。
营养对于超早产的小榆儿来说,至关重要。除了通过鼻饲特殊配方奶保障肠内营养,极低体重儿在出生早期所需要的营养更主要还是来自静脉营养,但宝宝皮肤娇嫩、小静脉血管壁薄,高浓度的营养液可能会造成外周表浅静脉的破坏,加上反复静脉穿刺,都可能增加了宝宝感染的风险。PICC就能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尽管小榆儿的静脉血管细如头发丝,凭借过硬的穿刺技术,钟春霞护士长成功置入PICC置管,为宝宝打通了一条生命通道。
42天后撤管实现全肠道营养,经过一段时间的吞咽功能及口腔运动训练后,出生85天的小榆儿终于可以自己喝奶了。
防颅内出血、自制适合该患儿的个体化水枕水床……为了防止小榆儿出现早产儿常见的颅内出血并发症,新生儿科医护团队采取了各种措施。
小榆儿重回父母的怀抱
经过医护团队100多个日夜的精心守护,4月中旬,小榆儿在经历了呼吸关、营养关、感染关及其他相关早产儿并发症等一系列难关后,度过一个又一个“生命关卡”,体重从入院时的730g增加到3480g,各项生命体征稳定,顺利出院。
然而,4月底,一次吐奶后发绀让小榆儿再次陷入危险。反复低烧不退的他再住进珠江医院新生儿科,被诊断为肺炎。“像小榆儿这样的早产儿吞咽和消化功能比常人弱,容易呕吐、呛奶,带养的时候稍不小心,就可能引起吸入性肺炎。”张丽娟教授表示。进行抗炎、雾化、呼吸道管理等一系列对症治疗后,肺炎逐渐好转。
住院期间,因B超显示小榆儿左侧腹股沟有混合性包块,小儿外科主任杨六成教授为他实施疝气手术。术中还意外发现一个极大的“感染隐患”——阑尾穿孔,于是进行了阑尾切除。
眼见小榆儿的情况越来越好,小榆儿的妈妈来到病房进行家庭参与式护理。护士们手把手地指导她如何喂奶、如何观察生命体征及基本病情及常见异常情况的应急处理。
在医护团队数个月的呵护下,经MR检查、康复师评估等,小榆儿没有明显发育障碍,神经系统发育也未发现后遗症。
5月26日,来到这个世界近150天的小榆儿,体重已经长到了9斤多,终于顺利出院。医治、照料了小榆儿一百多个日日夜夜的珠江医院NICU医护人员将他送回到父母的怀抱。
新闻推荐
新华社广州5月24日电(记者李雄鹰、胥兆瑞)学生人数增加到300多人,老师增加到15人,教学成绩整体排名也从全镇倒数第一不断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