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这张牌
珠江瞭望
5月20日,农业农村部将153个产品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其中,增城迟菜心、丹霞贡柑、白蕉海鲈、廉江红橙、郁南无核黄皮等62个农产品入选,广东入选农产品数量居全国首位,涵盖水果、茶叶、蔬菜、水产、畜禽等多个品类。
广东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农业占比逐年下降。以2019年为例,广东的一二三产业结构为4.0∶40.5∶55.5,这意味着农、林、牧、渔业占广东GDP只有4%左右。但是,广东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位居全国首位,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奇迹”。这一方面拜广东自然环境所赐,天时地利为“名特新优”农产品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自然条件,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广东近年来大力推行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行动。
诸多农产品跻身“国级”,固然值得高兴,但要打好这张牌,并非易事,因为靠农产品致富,还是比较难的。以笔者家乡粤东农村为例,改革开放以来,有不少返乡农民想通过养殖与种植业致富,虽然不乏成功者,但多数还是没能如愿。很多农民的创业路径是:开始雄心壮志,中间意兴阑珊,最后逐渐放弃。究其原因,不外乎这样几种:歉收了赔钱,丰收了“果贱伤农”;养殖业容易遭遇环保瓶颈;人工成本高,卖农产品赚到的钱有时不够雇用工人。
这次,大量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对广东农村发展是一个重要契机。要打好这张牌,首先,要保护好这个品牌,不让“傍名牌”损害真品牌。一种农产品出了名,难免会涌现一些“孪生兄弟”,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导致这个品牌不断“掉粉”,甚至“同归于尽”。保护“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就要有品牌意识,要将其纳入“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体系,不让“李鬼”有可乘之机。
其次,要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为抓手,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做大整个产业。靠种植农产品卖钱,哪怕产品质量再好、售价再高,经济效益也有天花板。要跳出第一产业束缚,就必须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比如,打造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收割比单纯销售农产品更丰厚的旅游经济价值。
再次,要向销售新业态借力,让“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顺利“出村”。5月20日,省委常委叶贞琴走进拼多多直播间为广东荔枝代言,当日助推广东荔枝在拼多多销量环比增长160%,就是一例。
走好“农产品+旅游+电商”模式,发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的乘数效应,方不负手里的这张好牌。
◎连海平 媒体人
新闻推荐
同心战疫 守护健康 郁南县疾控中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纪实
郁南县委书记梁子财指导县疾控中心疫情防控工作郁南县委副书记、县长韩新锋到县疾控中心调研防控物资储备情况召开防控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