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双脉一个充满传奇故事的村庄

云浮日报 2020-04-12 08:00

村后榕树彭龙、彭飞探望村中长者彭佐熙故居彭程将军故居“前程堂”村前大池塘通讯员莫德平

罗定市生江镇双脉村是一条充满传奇故事的村庄:村中彭、苏两姓,300年前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村民曾经人人习武、个个舞狮,其武艺和狮艺享誉粤西,抗战时期,双脉子弟把武功带到战场上,他们所创的“防身术”在战场上屡建奇功;从双脉走出去的众多抗日将士,参加了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昆仑关战役及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虽然抗战胜利后归来者无几,但他们的故事至今仍在村民中口口相传。

笔者曾经两度慕名前往双脉村,去追寻那些已经有些模糊了的传奇故事。

重情义,同胞兄弟分两姓

从罗定市区出发,沿往生江镇前行约8公里,就到了双脉村。罗定的母亲河泷江从村南流过,村委会与生江镇隔江相望。

双脉村有三个独特的地标:村后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榕村,十几里外也能看见它的尾梢,树底曾是村民纳凉、讲古的聚集地;村前一口近20亩的月牙形池塘,环抱半个村庄,上了年纪的村民几乎都是在这口池塘学会游泳的;村边一长约200米、宽约15米的大石条,草木不生,形如宝剑,令人啧啧称奇。另外,村中还有两座将军故居:原国民党陆军中将彭程的故居“前程堂”已经斑驳,原貌还在;原国民党二十六军军长彭佐熙的故居则已物是人非。

笔者好奇村名的来历,曾有人说是因为双脉始祖传下彭、苏两姓而得名。但村民告诉笔者,在他们始祖彭启邦落籍双脉前村庄已经得名。双脉一名,是因从石牛山出发的山脉,有两支交汇于此;又因双脉地势较高,十几里外也能望见村后的大榕树,而被称为双脉顶。

至于彭苏两姓的来历,村中男女老少,都能详细道来:300多年前,他们的始祖彭启邦,因为家贫,以做小贩为生。有一次,从家乡榃香岗经过双脉村时,遇苏姓人家媳妇戴氏,交谈中,彭启邦得知戴氏夫殁无子,心生爱怜,而戴氏见彭启邦品德端庄,纯朴勤俭,也生爱意。于是,彭启邦到双脉落藉,与戴氏结为夫妻,婚后生有三子,长子显龙,次子耀龙,三子璋龙。为了彰显道义,他们夫妻决定让长子显龙继嗣苏姓。从此,罗定便流传开“双脉始祖重情义,彭苏二姓是亲兄”的佳话。现在,彭苏两姓传世已达十三世,子孙衍及榃龙、榃断、木力、云致等村。300年来,彭苏两姓也一直以兄弟相称,共同拜祭祖先,一起习武舞狮,和乐融融。

崇武艺,双脉狮队曾是远近闻名的英雄狮

说起双脉功夫及狮队,村民依然满脸自豪。笔者在双脉“四小虎”之一的彭龙(又名彭松新、彭佐南)家里,翻看了彭龙留下的照片和文稿。这位跟随彭佐熙将军走上抗日战场的武术家,后成为彭佐熙的中校参谋,在台湾退役后,参加创建“三罗同乡会”,主管财务。在两岸开禁后,经常回乡走亲访友,并撰文记述双脉人习武及舞狮的故事,参与族谱的编纂工作。

双脉功夫起源于清道光年间,上世纪三十年代达到顶峰时,村中人人习武,舞狮技艺随之兴起。最令彭龙难忘的是彭金祥的滚藤碟,这个藤碟像个半圆形的铁锅,表演时左手执碟,右手执刀,刀可攻,碟可防。据传,藤碟还可用于打虎,老虎的利齿奈何不了藤碟。用它搭架采青,更是安全可靠。彭龙懂事时,彭金祥已经年届七十,表演起来仍步步生风,进攻时只露出头部,防守时还可瞬间把藤碟反盖于地上,身体藏进碟里,不露痕迹。藤碟功夫虽然精彩,但练习困难,后来成了绝学,至今无人后继。1931年到1936年间,双脉出了功夫“四小虎”彭水松、彭焱林、苏日南、彭松新,他们4人专门扮演引导狮子的猴王,表演两人对打,动作灵巧,劲头十足,如猛虎争斗,拳拳到肉、脚脚到骨,难分难解,观者无不称赞,大呼过瘾。彭侠是两广驰名的武术家,他受彭佐熙之邀,多次到双脉传授武学,彭水松、彭三火等得其真传。其他如彭佐良的双刀,彭七的三叉,彭启的连桥飞打与棍术,彭三金、彭银林的条凳等亦出神入化、为人称道。

双脉狮队把功夫和舞狮融合到一起,一般是先舞狮子,再表演功夫。因为武功高强、狮艺独特,看双脉舞狮,成了罗定人的最爱。就算是很寻常的狮子过渡,双脉人也表演得生动传神。他们深谙狮子秉性,知它是一等猛兽,生性好动多疑,他们每次过渡,学足狮子动作和多疑的秉性,先用鼻子嗅嗅,再用脚尖踩踩,反复试过几次,确认安全后才一跃而上。狮子过河上岸后,心情愉悦、脚步轻快,便通过一系列滚、爬、跳等动作表演出来。彭佐钦、彭佐良表演狮子过渡最为拿手。当年双脉狮队到各地表演,经常从生江河、云桂山脚河、榃濮河、古城角河等过渡,每到河边,狮鼓一响,两岸乡民便闻声而至,观众常达数千人。

采青,用现在的话来说,是舞狮的“常规动作”,但双脉狮队的表演却独出心裁,即使“青”挂得又高又险,他们也有办法把“青”采下来。“攻狮”则是考验狮子的硬功夫,双脉狮队因这项绝技而闻名。1927年,榃濮梁家庄的梁来盛运回一船鞭炮,请双脉狮队去表演。到攻狮时,鞭炮轰响,狮鼓齐鸣,一时间黑烟弥漫、火光四射,气也难透来。狮队早作准备,浸湿狮头,彭培修、彭金祥、彭焕修、苏少甫等带领队员,腰束纱带,脚打绑带,不断变换阵势,应对猛烈攻来的“炮火”。3个多小时后,一船鞭炮烧完,狮子仍在舞动,围观的人群爆发出比鞭炮声更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这一次攻狮,使双脉狮队扬名粤西,被人们誉为英雄狮。1940年,双脉人想出奇招,自扎特制狮头,以应对攻狮。1943年春节,生江墟的绅士、商贾,联合邀请双脉狮队前去贺岁,攻狮约定在生江墟谢琼生的“裕生”公寓。公寓比商店大,中间有个大天井,四周走廊。攻狮开始后,全屋黑烟弥漫,伸手不见五指,舞手共30人,他们口咬生菜,轮番上阵,每1至2分钟便换人,同时,用水泼湿地面,免使鞭炮纸着火,减低热度。攻狮过程中,生江墟商店的鞭炮全部卖光,地面已浸湿的鞭炮纸屑足有五寸高,狮子在屋内困斗近3小时,人狮无损,为世上少有。

赴国难,多少壮士去不还

抗战爆发时,双脉习武之风正盛。国难当头,血性十足的双脉人,在第九代孙彭佐熙将军的带领下,纷纷走上抗日战争。

彭佐熙出生于1900年,1925年9月黄埔军校二期毕业。1937年彭佐熙驻军德庆,担任93师577副团长。当时抗日战争即将全面爆发,他急回罗定宣传抗日,号召青年入伍。据彭龙回忆,当时跟随彭将军到德庆入伍的罗定子弟有近千人,单是双脉村,就有30多人,这也包括后来成为军中武术教头的彭侠。入伍后,部队即辗转开赴抗日前线,参加的第一个战役就是著名的血战台儿庄。战前,已经担任团教导员的彭侠,向全团战士传授自卫武功,开战后,又根据当时的战场实况,创造出一种“防身术”,使577团的战斗力大为增强。在与日寇的近身拼杀中,彭佐熙部的士兵把这种“防身术”发挥得淋漓尽致,被誉为“钢铁部队”。

之后,双脉子弟又跟着彭佐熙转战湖北黄石、广西昆仑关、缅甸等地。抗战胜利时,彭佐熙已经担任陆军第九十三师师长,他率部进入老挝接受日军投降。其间,双脉子弟已经有多人升任校尉级军官,其中,堂弟彭龙担任中校参谋,堂侄彭程黄埔军校第七期步兵科毕业后,也追随彭佐熙参加过台儿庄和昆仑关战役,先后任连长、营长、团长、高级参谋。

武术教头彭侠参加完台儿庄战役后,在广州用“无影腿”踢毙日本武士的故事至今仍广泛流传。当时在广州设擂的这个日本武士,自恃有军警作后盾,出手狠毒,已经有多名中国拳手死伤在擂台上。彭侠闻讯后,决定前往挑战。当彭侠签过“生死状”,跳上擂台时,嗷嗷乱叫的日本武士,还未把拳头挥到跟前,彭侠已经腾空而起,使出绝招“无影腿”,人们还未看清彭侠的动作,日本武士已经大叫一声倒下,不久即一命呜呼。晚年,彭侠随儿子从台湾移居美国,接受纽约中文电视台采访时透露,他在打擂前,已经和朋友设计好逃走方案。后来,这段传奇,曾经被作家写成小说,被众多影视改编。

为求证此事,去年重阳节前,笔者联系上台北三罗同乡会理事长赖柏儒先生,赖先生很快联系到彭侠已经85岁的女儿。彭女士看过笔者根据史料及乡民讲述撰写的彭侠故事后,激动之余,提出要作一些补正。

1949年底,已经升任国民党二十六军中将军长的彭佐熙率部退入越南,被法军羁留于金兰湾的孤岛上,被称为“中国鲁宾逊”。1953年法国政府同意留越国民党军队去台湾,1954年春,彭佐熙出任台湾中部防守区司令部副司令官,翌年春调任台湾“国防部”战略委员会委员。彭佐熙退役后,热心桑梓福利,倡组三罗同乡会,广设奖学金,培植青年后进,1986年1月12日在台北逝世。

彭程退守台湾后,升任陆军中将,1992年在台北逝世。

上世纪八十年代两岸人员来往开禁后,彭龙第一个回到双脉村。1988年,他与留在双脉的大儿子一见面就吵了起来,儿子埋怨彭龙影响了自己当兵报国的愿望。遗憾的是彭佐熙没有等来两岸开禁这一天,但他的长子彭飞跟着彭龙回来了。彭龙、彭飞回到台湾后,把在家乡看到、听到的一切,告诉还健在的彭程和其他乡亲,年事已高的彭程只能从彭龙拍回来的照片里,怀念他精心建造的宅第“前程堂”、村后那棵已经更新换代的大榕树及在村前大池塘里戏水的快乐时光。

新闻推荐

战“疫”进行时 筑牢防控堡垒 邓发纪念中学全力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学校领导检查校园落实防控工作学校召开工作组成员会议实施行政值班制度宣传到位党员紧守防控一线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坚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