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古八景”背后鲜为人知的
在新兴温氏总部大楼,有八幅巨型浮雕分布在裙楼四角的外墙上,浮雕的内容正是著名的新兴“古八景”,又名“新昌八景”。它们分别是:筠城旭日、枫洞晚霞、龙山胜概、天露仙源、崖楼耸翠、锦水拖蓝、冼亭耕牧、洞口渔樵。每有外地客人或是回乡的游子到访温氏总部,主人都会在这组浮雕面前,向其介绍凝聚着新兴人乡愁的“古八景”。笔者曾经陪同新兴籍将军后人及台湾客人参观温氏总部,聆听过新兴“古八景”背后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由唐朝诗人杜位独自“评出”,获得历代官方及民间的高度认可
笔者查阅民国版的《新兴县志》,里面明确记述“新昌八景”诗为唐朝诗人杜位被贬到新州任参军期间所作。杜位选定的八处景点,直到解放初期,大部分景观尚存。屈指算来,从杜位八景诗出台的唐乾元元年(758年)算起,新兴“古八景”已经传承了一千二百多年。论资历,完全算得上中国的“八景之最”了。
说到杜位,人们或者有些陌生,但说到唐朝诗圣杜甫,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详。而杜位是杜甫的侄子,当年,他与杜甫同在对格律诗情有钟的成都府尹严武幕府中任参谋。唐肃宗二年(757年),杜位因政治原因,被贬到新州任参军。至于杜位“新昌八景”诗出台时间,有人说,是杜位任新州参军十年间,饱览新州山水后的力作。
但笔者觉得是杜位到新兴头两年所作,因为,杜位把这组七律诗取名为“新昌八景”。历史上,新州被改为新昌郡的时间,只有16年:唐天宝元年(742年),把新昌、单堞2县并入新兴县,改新州为新昌郡,辖索卢县、新兴县、永顺县,唐乾元元年(758年)撤索卢县,并入新兴县,改新昌郡为新州,辖新兴、永顺2县。从以上沿革可以看出,杜位到新兴后第二年,新昌郡就被改回新州了,而他创作的这组八景诗,仍称作“新昌八景”,说明它的出台时间,是在这片土地还被称为新昌郡期间,也就是最迟不晚于撤销新昌郡的乾元元年(758年),即他到新兴后的第二年。
杜位创作的这组八景诗,格律工整,语言质朴,意境优美。而杜位选出的“新昌八景”,也代表了当时新兴境内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一千多年来,获得官方及民间的高度认可。历代文人墨客,纷纷步杜位的后尘前往踏访,并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文,成为新兴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新兴“古八景”的前世今生
中国的八景文化兴起于北宋,盛行于明清。而历史人文气息厚重的新兴“古八景”,比文史专家们考证为“中国最早八景”的“潇湘八景”,早了足足三百年,一度让新兴站在岭南地区人文的最高峰。可惜,新兴“古八景”也没能逃过时间法则,大部分已经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不久前,笔者在热衷新兴本土历史文化的黄老师带领下,寻找过新兴“古八景”的前世今生。
“筠城旭日”的筠城,很多人曾以为在现中山公园一带。其实,杜位诗下的筠城,是当时的州治,在今新城镇司前坊第二幼儿园一带,城池纵横不过半华里,城垣是土基,在其上种上簕竹。一句“新州万竹绕为城”已经把城池的情况描述得很清楚,这样的“城墙”,在杜位看来,似乎没有必要:“堪笑王公虚设险,德风化世自然清。”“筠城”后来历经沧桑,数度被劫,时常被淹,于宋咸平六年(1003年)迁到后楼山(今中山公园),并建起了砖石城墙,直到民国初年,还是县署所在地。1931年拆城垣为环城路,拆县署建中山公园,“筠城”随之消失,但“筠”字却融入了新兴人的血液里,现在,新兴很多企业、楼盘取名时,都喜欢用“筠”字,如“筠城”、“筠富”、“筠粤”等等,这也许是一种不解的家乡情怀。
“枫洞晚霞”中的枫树已经消失,晚霞依旧。杜位诗中的枫洞,在县城西郊,村前长满枫树。深秋时节,晚霞与灿烂如火的枫叶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绝妙的乡村美景。现在,当年种植枫树的地方,变成了一条保存着众多苏式民居的街道。后来,有人于枫洞村北侧的锦水河畔建寺,取名晚霞寺。2009年,当地人筹资将晚霞寺迁往南面今址。如今,仍不时有摄影爱好者相约到枫洞村拍摄晚霞,以续心中无法舍却的“枫洞晚霞”。
“龙山胜概”,历经千年,现已居于新兴“新八景”之首。龙山在县城南面约13公里处,因山势蜿蜒如蛟龙出海而得名。而让他成为“常任八景”的主要原因,是在其西北麓有一座由禅宗六祖惠能建造的国恩寺。杜位到新州时,国恩寺的历史才74年,当时盛行尊禅礼佛,杜位到任后所游的第一处景点应是龙山。相传被六祖发现的龙山温泉,后来也成了新兴最宝贵的旅游资源之一。如今,国恩寺的香火更加旺盛,龙山温泉也长年游人如织。2019年,国恩寺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兴曾在2004年和2017年举行过两次“新八景”评选,“龙山胜概”都稳居榜首。
“天露仙源”,让名未让位,今日梅更香。杜位诗下的天露山,位于县城东南30公里太平镇曹田村背后,海拔1137米,为新兴第三高峰。因有泉水从岩石涌出,汇成天露水(现共成河),杜位便称之为“天露仙源”。解放初,有人把与恩平交界,位于里洞东面的铁炉山错写成了天露山,这样,人们只好把原天露山改为水源山。后来,人们在山坡上遍植青梅,每到隆冬时节,梅花争相怒放,洁白如雪,“水源香雪”便取代“天露仙源”,成了“新八景”之一。
“崖楼耸翠”中的崖楼山位于县城北10公里处,是云雾山的一支山脉,横跨车岗镇与云城区的前锋镇。它海拔755米,山势挺拔,山路险峻,站在车岗镇上遥望,其形如崖似楼,因而得名。现在,虽然其苍翠未改,但两次评选“新八景”,它都退出了前八。户外爱好者仍把崖楼山当作首选,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崖楼山更是热闹非凡。
“锦水拖蓝”中的锦水,为新兴江良洞以上河段的古称,因发源于新兴与阳春交界处的锦山而得名。想当年,杜位登上锦水两岸的山上,看到清澈的江流在蓝天辉映下,如一匹绿布一样斜拖而下,“锦水拖蓝”之名便脱口而出。解放初期,客船还可以经此河段开往河头镇。后来,沿河建成了梯级电站,来水也逐年减少,“锦水拖蓝”便在不知不觉中退出了人们的视野。
“冼亭耕牧”中的冼亭已毁,耕牧无存。杜位诗里的冼亭,位于县城南部冼河大桥的南端。冼河、冼亭,都是为纪念岭南少数民族首领冼夫人曾率兵路过新兴前往广州平叛而得名。杜位到任时,距冼夫人率兵路过新兴已过了一百多年。杜位看到,新兴人对冼夫人的敬仰和怀念之情,通过诗联和碑刻留在凉亭上。凉亭四周,是广袤的稻田,被当地人称为“眼训洞”,周边山背,又是重要的牧场。农忙时节,一派田园牧歌美景。可惜,民国期间修建公路时,拆毁了冼亭。当年那片一望无边的田园,已经变成了厂房和高楼大厦。
“洞口渔樵”,是黄老师带我寻访的第一站。站在卢、锦二水交汇处的洞口咀,我浮想联翩:当年六祖惠能和诗人杜位都是从这里乘船离开或回到新州的。那时,两水交汇后的江面蓦然开阔,来往船只日夜穿梭,直到解放初期,这里仍然是新兴重要的交通枢纽。黄老师指着旧码头对面说:“那片坡地是造船厂旧址,该造船厂以造木船和水泥船为主,可达千吨左右。我们脚下,则是热闹的洞口咀码头。”想当年,杜位乘船到此,夕阳西下,归帆片片,江上渔夫撒网,岸上樵夫高歌,此情此景,把杜位因被贬而产生的忧郁愤懑之情一扫而光,那首脍炙人口的“洞口渔樵”也就脱口而出。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航运业的萎缩,码头冷落下来。现在,码头边上的两幢旧楼门口,还挂着“新兴县水运公司”、“新兴县恒达船务公司”等旧牌子,它们见证了这里曾经的热闹和繁忙。现在我们看到的河床,显然被拉深了很多,以致那些深埋在河床里的古木被人捡到岸上,劈开为柴。
温氏总部的八景浮雕:穿越时空,留住乡愁
追寻完“古八景”的踪迹后,黄老师又讲起了温氏总部裙楼外墙“新昌八景”浮雕的来历。
原来,当年准备兴建新的总部大楼时,时任温氏股份董事长温鹏程提出,新兴“古八景”包含了新兴历史上的天体时令、地貌、水文、动植物等自然景观,及亭台楼阁、禅宗胜地等人文景观和历史典故、宗教信仰等内容,突显了新兴奇物山水与悠久人文,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融合的文化产物,是新兴最值得留住的一张历史名片。可惜,历代各版本的《新兴县志》,都没有出现过新兴八景画,没能给人一种直观的美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作为成长于新兴的本土企业,有责任挖掘城市记忆,促进本地精神文明的提升、历史文化的繁荣,所以,温鹏程提出以浮雕的形式,在温氏股份总部,再现“新昌八景”,以向来宾展示新兴厚重的历史和人文,让乡亲铭记怀想。
笔者随后联系到了当年负责这项工作的陈先生及负责温氏总部外墙整体设计的梁先生。陈先生告诉我,接到任务后,他们请画家根据杜位的“新昌八景”诗,画出8幅“八景图”,再请云浮的石材工艺厂,用大理石刻成8幅宽4米,高12米的巨幅浮雕。
现在,温氏总部最引人注目正是这八幅“古八景”浮雕。三年前,笔者陪同叶博士到访温氏总部时,他站在“古八景”浮雕下,边看边感慨道:“我作为在台湾长大的新兴人,看到的不仅是穿越时空的家乡美景,还产生了挥之不去的乡愁。”
新闻推荐
真情慰问 贴心关怀 云城区妇联慰问云城区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家属侧记
本报记者李娜清晨,天空放晴,记者跟随云城区妇联工作人员一同前往“巾帼创业示范基地”——云城区南盛镇旺坑生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