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出台意见全面放宽大城市落户条件,专家分析认为 人口向大城市集中是必然趋势
本期嘉宾:华中师范大学社会福利研究中心主任梅志罡;城市化研究专家童大焕;南方日报评论员丁建庭
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会保险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有关全面放宽大城市落户条件的内容,受到广泛关注。
此次意见出台会对哪些城市造成显著影响?未来城市公共服务如何满足人口规模化迁移的需求?本报特邀华中师范大学社会福利研究中心主任梅志罡、城市化研究专家童大焕、南方日报评论员丁建庭发表看法。
对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影响显著
记者:一段时间以来,很多城市都以放宽入户为抓手,打响了此起彼伏的“抢人大战”。此次意见出台,再次明确放宽落户限制,主要是哪些城市将受到影响?
梅志罡:此次意见出台,对不同区域的城市,将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于东部地区城市而言,此次意见出台影响最大的,是常住人口100万至300万的城市。这类城市的产业结构良好,发展潜力比较大,而且可以承接中心特大城市疏解任务,所以,入户放开之后,它们对人口的吸引力更大。对于中部地区而言,除了一些准一线城市,还是以省会城市发展为主,它们在入户放宽之后,对外也会有较强的吸引力。一些城市群,比如长株潭,拥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具备一定的发展规模,在此次意见出台背景下,会进一步呈现人口聚集效应。对于西部地区而言,尽管城市入户放开或放宽,但是,真正能吸引人口大规模进入的城市,其实并不多。西部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其城市化必然是较为缓慢的进程。
我们必须认识到,尽管政策层面降低了入户门槛,但是,城市就业、生活的“门槛”仍然是存在的,一些城市的门槛,甚至并没有显著降低。有人想象认为,随着入户放宽,很多人会涌入城市,这未免过于乐观。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城市化带来的人口转移规模毕竟是有限的,政策推动人口流动转移的效果有待观察,人们会基于生活成本等考虑,理性选择自己的生活地。
丁建庭:放宽落户限制对每一个城市都有影响,整体而言,落户城市将变得更加容易。而在各类城市中,影响却是不一样的,常住人口500万以下的二线城市相对来说受影响更大,或者全面放开,或者全面放宽。具体到广东,韶关、梅州、惠州、珠海、江门、清远、肇庆、潮州、揭阳、湛江、汕尾、云浮、河源、阳江等至少14个城市,城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以下,按照意见要求将全面放开,其中惠州、珠海两个珠三角城市无疑影响更大;中山市城区常住人口在300万-500万之间,也有可能全面放宽入户限制;而城区常住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汕头,又可以分为两类:广州、深圳两个超大城市政策影响有限,放宽限制的口子暂时还不会开得很大,而佛山、东莞、汕头三个特大城市,则还有进一步放宽限制的空间,入户政策有可能进一步调整优化。
童大焕:如果严格实施,户籍新政将对城区人口100万至300万的城市构成有限利好,尤其是环大都市圈一些小城市。人口300万至1000万之间的城市,则照样以人才引进之名进行人口争夺战。那些城区人口100万以下的城市,除了超级大城市周边的“睡城”,大部分可能是房产投资的“危险城市”。因为城区人口低于100万,不易形成服务体系的自我良性循环。
人口越来越集中,资源越来越集约
记者:不同城市采取不同的落户条件,在差异化的落户政策下,未来全国范围内的城市竞争格局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梅志罡:一种看法认为,人口会越来越向大城市集中,小城镇不可避免相对没落;另一种看法则认为,“大城市病”倒逼、政策引导等因素决定,人口将逐渐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疏散。对这两种看法,我都不是很认同。即使现在把一线城市入户完全放开,人口真的就会涌入这些城市吗?不会!原因很简单,如上所讲,人口流动不是盲目行为,而是理性选择的结果。如果大城市生活成本很高,甚至随着人口聚集,成本越来越高,那么,一些付不起成本的群体,就不会向这里流动。当然,我也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如果一些中小城镇没有特殊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安排,其人口被“掏空”、相对没落的可能性很大,这已为其他国家城市化所证明。但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不必对此过度担忧,因为随着人口在城市集中,资源可以更加集中集约使用,城乡分工、城市分工、产业分工也会更加科学合理。
基于以上判断,此次意见出台,在城市竞争格局中,政策受益最大的是一些人口规模在100万至300万的地级市,或者一些发达地区的县级城市。对于喜欢安居乐业的中国老百姓来说,这类城市生活成本较低、生存压力较小,同时可以释放一定城市发展红利,这种折中性的选择更加符合多数人的理性。
童大焕:人口越来越集聚,城市越来越收缩,世界越来越陡峭,是经济规律使然,是竞争与发展需要使然。逆城市化,在人类历史上一直有着广泛的民意基础。技术变化太快,技术决定的城市化速度太快,大部分人的认识跟不上进步。在城市里遇到压力,高房价、通勤挤,都会不自觉地美化乡村,甚至诅咒城市化让自己买不起房,让自己背井离乡。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如今,大城市化的春天终于来了。
丁建庭:综合来看,放宽落户限制对二线城市是重大利好,因为即便没有现在的意见,三四线城市大多都已经全面放开或放宽入户限制,而一线特大城市因为城市承载力所限,短时期内落户政策不会有很大放宽。对于许多人来说,一线城市不容易落户,三四线城市又不愿意落户,显然二线城市的吸引力会更强,去二线城市发展的可能性就更大。而伴随着二线城市人口的集聚,这些城市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势必会增强,有可能诞生更多区域中心城市甚至国家中心城市。近些年,成都、郑州、西安、长沙等城市的快速发展,就是一个有力证明,这些城市展现出了比较强大的人口集聚能力,人口的增加为城市可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支撑。在广东,佛山、东莞、珠海、惠州,受落户政策影响比较大,对提升城市竞争格局相应也会助力更多。
既要开门“引人”,也要服务“留人”
记者:配合城市入户放宽,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如何跟上?户籍制度未来主要面临哪些挑战?
梅志罡:在规模化人口迁移中,公共服务是必须未雨绸缪解决的问题。人口向大城市、中心城市集中,城市公共服务必须重新布局,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新迁入人口实现城市发展利益共享。提前谋划公共服务供给,可以吸引更多人口进入城市,而且让迁入的人安居乐业。相反,如果教育、医疗、安居等供给不足,就会造成城市生活质量下降,城市的魅力就会减损。
丁建庭:户籍松绑是一个方面,融入城市是另一个方面。既要打开城门“引人”,也要提升服务“留人”。正是因为户籍与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捆绑在了一起,才显得户籍是那么重要。对于城市来说,既要整体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也要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常住人口享有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待遇,才能够真正地“引人留人”。相反,如果基本公共服务跟不上,即便全面取消了落户限制,也很难释放吸引力。
随着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提升,以及医保、社保等全国统筹的实现,户籍的“含金量”将逐渐降低,户籍制度有可能进一步放宽,甚至更多城市全面放宽。但在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过度集中,以及就业创业等城市发展环境不一样的情况下,拥有好资源、好环境的城市自然吸引力更强,落户的难度也更高。户籍制度未来的主要挑战,仍是公共服务供给的挑战,除了基本公共服务,人们更期待均衡、优质的公共服务。
新闻推荐
云浮市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任免名单 (2019年12月27日云浮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一、决定免去陈小坚的云浮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职务;陈小坚的云浮市公安局局长职务。二、免去董家辉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