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醒民: 弘扬抗战精神 讲好十九路军故事

云浮日报 2019-11-17 08:04

蔡醒民手捧蔡廷锴将军荣誉牌蔡廷锴与家人合影,前居中为蔡廷锴,后居中为蔡醒民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85周年纪念活动到罗定泷水中学参观2016年6月,蔡醒民在郁南蔡朝焜纪念中学演讲参加《蔡廷锴》开机仪式2016年10月,蔡醒民到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寻找史迹通讯员莫德平

走在人群中,他特别引人注目——身高一米八五,比他有“高佬”之称的祖父、抗日名将蔡廷锴还高大。坐在讲台上,人们的目光自然聚焦到他身上,侃侃而谈间,人们的情感往往会随着他的讲述,回到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十九路军的每一段历史、每一场战斗、每一个战将,他都了如指掌。他就是十九路军淞沪抗日历史研究会会长蔡醒民。退休20多年来,他寻访遍前辈们走过的足迹,组织编写了11本十九路军历史资料。参加国庆70周年庆祝大会归来后,笔者听蔡老讲述了更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我和祖父都参加了11次国庆大典”

国庆70周年,蔡醒民应邀参加了游行队伍中的“致敬”方阵,坐在12号礼宾车上,举着祖父蔡廷锴将军的荣誉牌,通过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的致敬。

“我和祖父都参加了11次国庆大典。”蔡老的话,让我有些意外。

原来,蔡醒民10岁那年,就被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的祖父蔡廷锴从香港带到北京上学。之后,连续10年参加了国庆节观礼或游行。

蔡醒民还清楚记得到达北京的日子:1950年8月11日。9月开学后入读汇文小学。从那年开始,每逢国庆节,他和同学都集合到天安门广场上观礼。到高中二年级时,学校要挑选身高达到一米八以上的同学参加游行,班上只有蔡醒民和另外两个同学达到要求。那是1957年的国庆节,蔡醒民穿着白衬衫、蓝裤子,和其他同学扛着标语牌通过天安门,接受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当时的情景现在还记得,听着欢呼声,走在长安街上,神气极了。”

1958年蔡醒民考入中国地质大学后,仍然参加了1958年和1959年的国庆游行。“我们一早就从清华园坐运煤火车前往,游行结束,大家集队唱着歌走回学校,一点也不觉得累。”

而他祖父蔡廷锴将军,解放时就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开国大典时和新中国领袖们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之后每年国庆节,都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礼。1960年起,国家本着厉行节约的方针,暂停了国庆阅兵。

“没想到,相隔60年后,我还有机会参加国庆游行。这说明国家没有忘记我爷爷那一辈国家领导人的历史贡献。”说起今年参加国庆游行,蔡老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当天早上,我们从酒店出发时,长安街两边站满了人,沿途群众摇动花束向我们热烈欢呼,部队官兵及少先队员向我们敬礼,天安门两侧看台上的人群也纷纷起立向我们鼓掌,我们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虽然无法观看到阅兵的过程,但出发前我们看到了东风41型导弹,见到祖国国防实力日益强大,看到首都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心中充满了骄傲和自豪。”蔡醒民说。

国庆活动结束后,蔡醒民把祖父的荣誉牌带回家里,和亲友们分享这份光荣和喜悦。

从不打祖父的名号办事

当话题转到蔡老自己的人生经历时,他说:“祖父当年严肃地叮嘱我们,任何时候,你们都不准打着我蔡廷锴的名号办事!对祖父这一叮嘱,我一刻也不敢忘记。”

蔡醒民说,祖父征战半生,漂泊无常,解放后生活才安定下来,可子孙们又大都不在身边。两个姑姑大学毕业后,一个分配去了海南,一个去了江苏,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在北京,除了继母,只有自己陪着祖父了。1963年他从中国地质大学毕业时,想到祖父寂寞,曾尝试着向学校提出,是否可留在北京工作,但领导说一切要服从国家需要,这样,他被分配到山东水利勘测设计院地质队。

当他把分配通知书拿回家里告诉祖父时,祖父用慈爱的目光看着他说:“山东不是很远,一天就可以回来,你放心去报到吧,记得常写信回来。”

蔡醒民到山东水利勘测设计院地质队后,长期在野外从事水坝、水库、电站、桥梁、打井等建设工作,平时基本没有假期。每每看到祖父来信中“甚念”两字时,便深深感觉出祖父的孤独。1964年临近春节时,祖父来信要求蔡醒民一定要回家过年,“如果买不到火车票,你买飞机票也要回来。”看完信,蔡醒民久久无法平静,祖父是多么渴望天伦之乐啊!

“1968年4月,我在野外作业时,突然接到祖父患病的消息,赶回北京不久,他就去世了。留给我的是无法弥补的遗憾。”

1973年初,组织把蔡醒民从山东调回广州,被安排到广州白云太和帽峰山的金矿工作。“那是大山深处一个只有11名职工,70多名民工的小金矿,我的专业完全派不上用场,只能跟着工人运矿。”蔡醒民说。

粉碎“四人帮”、邓小平复出后,提出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归口”。老同学告诉他,中山大学重新开设地质系,急需专业教师。这样,他1978年初调入中山大学。走上大学讲坛后,蔡醒民如鱼得水,教学、科研工作都得心应手,很快便担任了地质系教研室副主任,全国地质专业教材编委。

生性耿直从不说假话的蔡醒民于1988年被调入文革广州市委任副秘书长。未够一年,就莫名其妙地失去了工作,一时茫然无措。

出色完成十九路军元老交办的两个任务

蔡醒民生活无着的消息传到几个十九路军旧部、起义将领王衡、李尔康、何宝松那里,他们为蔡醒民仗义执言,这才把下岗变成了内退。同时,这几位前辈交给蔡醒民两个任务:组建十九路军将属联谊会,积极开展工作;组织编写一部十九路军史。

面对前辈的重托,蔡醒民不敢掉以轻心。之前,他只专注于专业技术工作,现在,沉下心来,真正深入触碰和揭开十九路军那些尘封已久的历史,特别是“一·二八”淞沪抗战那段历史,他震撼了,使命感油然而生。他向前辈们承诺:一定要找到幸存的十九路军将士,把那段气壮山河的历史完整地纪录下来,让十九路军的抗战和爱国精神传承下去。

他1995年担任十九路军将属联谊会会长后,会员发展到了80多人,2014年改为十九路军淞沪抗日历史研究会后,会员达到130多人。20多年来,他一直在寻找十九路军的老将士和阵亡将士的后人,足迹遍及上海、南京、福建、广西、香港及广东省内的和平、梅州、连平、郁南、蕉岭、兴宁、东莞等地。每寻找到一位老兵,蔡醒民便如获至宝,必亲自前去探望。每一个幸存老兵见到蔡醒民,犹如见到他们的军长蔡廷锴一样,每每泪水涟涟,紧紧拉着他的手不愿放开。

2016年6月,他带着研究会几位副会长走进郁南县大湾镇榃葛村,这条村的十九路军后人有60多户,他们看到蔡醒民时,如久别的亲人,泣不成声。在郁南蔡朝焜纪念中学,蔡醒民向学生们作了精彩的演讲,讲述了蔡朝焜的感人事迹和“一·二八”淞沪抗战故事。

蔡醒民向笔者透露,组织会员编写有关十九路军的各种历史资料,目前已经有11本,200多万字。《十九路军史》已经通过广东省有关部门的审核,现正在中宣部审核,不久将正式出版。而《十九路军人物志》、《十九路军文献汇编》等史书,目前也正组织编撰中。

家乡罗定,从不熟悉到牵挂

蔡醒民1940年10月出生于香港。说到家乡罗定,蔡醒民先说了自己的第一次观感:“那是1944年8月,我随祖父从桂林回老家避难。从罗定县城到罗镜龙岩村,大人用箩筐挑着我,走了整整一天,路上泥泞,最记得的是经过官渡桥时,大人告诉我,这是爷爷出钱修的桥。”

回到龙岩村,蔡醒民到蔡廷锴捐资建立的廷锴小学读一年级,抗战胜利后又随家人到广州,还是入读一年级,1946后转到香港读二年级。

解放后,蔡醒民对家乡的印象越来越模糊时。1989年,罗定籍作家王有钦提出写一部《抗日名将蔡廷锴》。当年国庆节后,他约了蔡醒民,作家岑桑,还有新华社记者,一起回到罗定。时任罗定县委书记梁伟发,县长陈汝福接待了他们。梁伟发告诉他,罗定正在筹建廷锴纪念中学。这年的12月18日,举行了廷锴纪念中学的奠基仪式,蔡醒民作为蔡廷锴将军家属代表,参加了奠基仪式,并作了发言。自此,蔡醒民便与家乡连在了一起。

继母罗西欧去世后,蔡醒民代表家属,向罗定捐出了几批蔡廷锴将军的遗物,现分别保存在罗定市档案馆及博物馆。

蔡廷锴将军爱国爱乡的故事,已经广为人知,蔡廷锴将军捐助过的包括廷锴小学、泷水中学、罗定师范、罗定中学、官渡大桥等。每次回乡,蔡醒民都会到这些地方走一走,向乡亲、学生,讲讲祖父及十九路军的故事。

2016年,蔡醒民无意中发现一把抗战时期美军在罗定空降时赠送给蔡廷锴的降落伞,立即捐赠给了罗定博物馆,由此还引出了一段传奇故事。

2017年中央电视台开拍文献纪录片《蔡廷锴》时,蔡醒民双膝刚动过手术,但他还是坐着轮椅回到罗定参加拍摄。

导演毕琼在获知笔者在撰写此文后,专门讲述了蔡老带着病痛无私协助拍摄的故事,她动情地说:我从蔡醒民先生身上,看到了他祖父那种忠诚而执着的家国情怀,这应该就是蔡廷锴将军的家风。

蔡老闻言,笑道,我对家乡罗定,已经从30年前的不熟悉,到现在的牵挂。他说,国庆节后收到廷锴纪念中学30年校庆的邀请,到时会提前两天回罗定,一是回家乡罗镜看看那熟悉的山水和故居,二是观看《蔡廷锴血战淞沪》展览。

新闻推荐

三水、郁南签订合作协议 开展深入合作 实现优势互补

佛山日报讯记者梁欣莹通讯员王智春报道:昨日,云浮市郁南县考察团赴三水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工作。双方签署了《三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