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大桥危桥改建工程临近尾声 有望下个月开放通行
工人们在忙碌施工中。冯凯思摄
初冬时分,新兴县Y007东门大桥危桥改建工程已临近尾声,现场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为桥梁栏杆施工。
随着工程的有序推进,这座备受关注的桥梁掀开了“神秘”的面纱,露出庐山真面目,桥面宽敞平整,外观大气,横跨新兴江,连接两岸。
东门大桥旧桥为双曲拱桥,全长122.6米,桥宽10米,修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其营运安全性偏低,同时近年来新兴县城交通量不断增长,使之难以适应现有交通的运输要求。
为进一步疏导往来县城和东成等镇区的交通,并为新兴江穿城段的各桥梁减压,去年,东门大桥旧桥被拆除,原址重建。
据介绍,新建的东门大桥全长111.44米,设计主跨采用3×20米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配合梁桥头边跨各2×12.5米钢筋混凝土连续实心板,简支梁上部结构,埋置式桥台,桩柱式桥墩,钻孔灌注桩基础,桥梁全宽为28.5米,桥面净宽27.7米,双向六车道,在沿江中路、东堤路与东门大桥平交处分别增设右转车道,并对两处平交路口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完善交通标志标线。项目立项批复总投资2972.57万元。
东门大桥危桥改建工程牵动着不少人的心。“东门桥一旦开通了,我上班就不用绕一大圈才能到对岸了。”眼看着桥梁即将完工,住在水东的陈先生表示期待。
Y007东门大桥危桥改建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目前主要完成桥梁桩基、墩柱、系梁、盖梁等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完成现浇异形梁施工,预制梁架设,完成桥面铺装,完成部分渠化岛绿化施工,正进行人行道栏杆及平交口施工,路灯专项工程正进行采购招标工作。计划2019年11月30日实行临时通车,12月全面完工开放通行。冯凯思
链接
东门桥的“前世今生”
据相关史料记载,文昌桥,原名仁义桥,又叫东门桥,位于新兴县城东城门处,横跨新兴江支流——东门河,连接着县城的水街和桥尾街,是新兴县与恩平、阳春、阳江、雷州等地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
古时候,城门并没有桥,人们出入城池只能涉水过河,十分不便。宋绍兴辛巳(1161年)年,时任州守的王焕章在此处建了一座简易木桥。淳熙十年(1183年),州守王兑重修木桥。嘉定十四年(1221年),改用石头筑砌桥梁,但由于基础不稳固而使桥梁崩毁。
元朝元统三年(1335年)三月,达鲁花赤薛里吉思来到新兴县任职,看到众人苦于无桥渡河,立即下令在原址新建木桥,并取名为“仁义桥”。不久,木桥又被冲毁。
明万历元年(1573年),知县王民顺派人在仁义桥原址上修筑一座比以前的木桥更大、更坚固的木石结合的桥梁。为确保新建的桥梁能够经久耐用,工匠们在河上一共建起了十个石桥墩,每两个桥墩之间架起数根木梁,钉上木板,以增强桥的坚固性。同时在桥的两端各建起一座亭,并在桥中间建起一座神阁,用以祭祀神灵。新建成的大桥,被更名为文昌桥,地方志这样描述它:“计画周悉,规模雄壮,稳然若跨长虹,过者如履坦途,无复昔日覆溺患”,“更名文昌,谓风气完而文运昌也”。
此后,文昌桥曾多次重修。清嘉庆七年(1802年),知县沈宝善改用长石条架在桥墩之间作桥面,每两座桥墩用十条石条,全桥共用九十九条长条石铺筑,这让本已气势如虹的文昌桥更显辉煌壮观。每当皓月当空之时,人们登桥欣赏“昌桥夜月”的美景,别有一番风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为了使文昌桥能够通行汽车,当地政府在石桥桥面上铺设巨杉后,再铺上沙石三合土,并在桥的两边设置人行道。
上世纪70年代,文昌桥被确认为危桥,不再通行汽车,当地政府在河下游200米处新建了一座混凝土桥,沿用“东门桥”(原名文昌桥)桥名。东门大桥通车后,文昌桥被彻底地拆毁,原来的“鲤鱼嘴”桥墩不复存在,昔日的“昌桥夜月”也已成为人们美好的回忆。
新闻推荐
投资5500万元 新兴县第一中学全面升级改造 新建一栋教学楼、一栋中座楼、校门牌坊,预计2020年春节前投入使用
新建的教学楼造型美观,共有30个教学班,可容纳约1500人。梁晓珺摄投资5500万元,新建一栋教学楼、一栋中座楼以及相关配套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