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加快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 通过探索现代特色农业发展道路,增加“一村一品”附加值,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南方农村报 2019-11-07 00:57

“罗定地处北回归线南侧,属热带季风气候,日照足,春秋暖和,夏长无严冬,气温偏高,热量丰富,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和营养品质的提高,为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现代特色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9月30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公示了2019年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100个专业镇名单,罗定市4个镇榜上有名。该市农业农村局主任科员张锦波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近年来,罗定市加快发展“一村一品”现代特色农业产业,既促进了富民兴村,又助推了乡村振兴。

据张锦波介绍,罗定稻米、罗定肉桂、泗纶蒸笼、罗定皱纱鱼腐、罗定豆豉等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泗纶镇(泗纶蒸笼)、苹塘镇良官村(海惠蔬菜)、榃滨镇金滩村(肉桂)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18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72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14734元,比2017年分别增长4.9%和7.1%。

创新经营机制

探索现代特色农业发展道路

豆豉是罗定的著名地方特产,传统的罗定豆豉,以纯净的黄豆、黑豆为原料,经蒸煮、发酵、冲洗、晾晒和味而成,广泛用作菜肴配料,或作宴席小菜。围绕这一特产,罗定市满塘镇发展出一条大豆产业链。

“我们镇致力于发展以大豆为特色主导的产业,全镇种植大豆户数3864户,种植面积1070亩,年产量达158吨。”据满塘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是日前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公示的2019年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大豆专业镇。近年来,该镇以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为目标,深入推进“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促进大豆产业发展,带动农户增收。

为保障农民种植收益,该镇大豆种植户与罗定市天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罗定市东联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家庭作坊签订大豆收购合同,保证“种得出”和“卖得完”,进一步扩大了镇级大豆产业的种植面积。此外,该镇还通过深加工为古法酿造酱油和腐竹,增加大豆附加值,实现大豆年产值达3790万元,占本镇农业产业总产值35.6%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10252元。

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现代特色农业产业面临着土地零散、资金缺乏、“单打独斗”等问题,罗定市以丰智昌顺科技有限公司、罗定市稻香园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罗定市恒兆蒸笼有限公司等为试点,探索创新了“公司+理事会+农户”的现代农业经营体制机制,闯出了发展“一村一品”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的新路。

该机制以公司为主导,以乡贤理事会为纽带和桥梁,构筑了合作共赢的新型企银关系、企农关系,培育了县级重点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2家、其中挂牌上市企业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1家,实现了土地向稻米、肉桂、蒸笼、茶叶、大豆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流转12万亩、占家庭承包总面积36.8%,创建了农业领域乡贤“贷前推荐、贷款担保、风险代偿、险后帮扶”的良性循环运作机制,推动“一村一品”现代特色农业的集聚发展。2018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8.98万千瓦,水稻耕种收综合化水平70.87%,居全省山区县前列。

品牌强农

增加“一村一品”附加值

“品牌定位是企业的车头,车头行进方向明确了,还要持之以恒才能把品牌概念融入消费者心中。”李润东是罗定市丰智昌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智昌顺公司)副总经理,他告诉记者,他看到不少以有机概念作为品牌定位的同行中途转向,导致消费者对产品认知混乱,品牌内涵的前期投资也前功尽弃。李润东表示,即使在最艰难的时期,他对亚灿米“有机食品路线”的定位也没有改变,到今天亚灿米的品牌已打造已见成效。罗定市稻香园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炳佳也表示,坚持优良品质是企业品牌在市场站稳脚的根本原因。

“针对以往农产品"量多、价低、伤农"的现象,罗定市以"质量强市"为抓手,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提高产品质量的途径,加快品牌创建步伐,提升"一村一品"附加值。”据张锦波介绍,罗定市严抓“三品一标”农产品监管,推进农业龙头企业标准化、绿色化生产,打造了亚灿米、聚龙米、泗纶蒸笼、罗定肉桂等“一村一品”品牌。目前,全市农业企业注册商标38个,“三品”认证农产品67个,有广东省名牌产品14个,广东省著名商标2个,其中罗定稻米、罗定肉桂、泗纶蒸笼、罗定皱纱鱼腐、罗定豆豉”更是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此外,“罗定稻米”在首届中国大米品牌大会上被评为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罗定市获批“绿色稻米产业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为进一步推动稻米产业发展,罗定市还连续8年举办了“罗定稻米节”,擦亮罗定稻米“粒粒如玉、绿色健康”的品牌。2014年,全国肉桂产品(罗定)展销会也在罗定召开,推广该市肉桂企业研发的肉桂产品,包括肉桂灵芝、肉桂黑木耳、桂味菇等多种食用菌,提升了罗定肉桂综合利用、循环发展的知名度。

□南方农村报记者杜金亮通讯员张锦波统筹胡念飞袁雪燕

科技支撑

提升“一村一品”竞争力

“我们村现在有3800多人,种植蚕桑面积3200亩,年平均饲养蚕种1万张以上,鲜茧年产量达500吨。”太平镇双角村支书陈光辉告诉记者,双角村从1970年开始种桑养蚕,目前桑蚕已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是农户主要的收入来源。蚕桑生产年均总产值达1600万元,占该村农业总产值76%。双角村通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的实施,以政府引导、企业扶持、基地示范的模式带动蚕农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种养方向发展。

据太平镇党委委员招樑介绍,为推动蚕桑产业的发展,该镇与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蚕丝科学系、广东农科院等单位联合建立了示范基地,并聘请省、市的专家教授来指导、开班讲课,为蚕农传授种桑养蚕的技术知识,解决蚕桑生产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强化科技对蚕桑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度。

2011年,国家农业部在罗定太平镇双角村建立蚕桑高产试验示范基地。2013年9月,广东省科技厅批准太平镇为“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成为罗定首个蚕桑专业镇。

张锦波告诉记者,近年来,罗定市依托蚕桑资源优势,确立了蚕桑产业化经营思路,以“引导农户、产销联合、服务农户、利益共享”为指导思想,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经营发展蚕桑生产,实现了蚕桑生产、加工和销售一条龙化发展。2018年,罗定市蚕桑种植面积达4.5万亩,种桑养蚕农户达3万户,蚕茧年产量达8350吨,产值达3.7亿元,罗定市成为广东省重要的蚕桑产区。

除了蚕桑产业,罗定还注重发挥科技力量,推动油茶产业发展。其中位于生江、连州两镇交界处的罗定市万亩油茶示范基地是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也是油茶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基地。油茶育苗采穗圃共有良种油茶母树105亩,每年可向市场供应良种油茶苗200万株以上。

产业帮扶

培育“一村一品”增长点

“油茶产业是罗定市精准扶贫的重要产业。”据张锦波介绍,罗定市通过“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立了万亩油茶种植示范基地,该基地覆盖7个村委会,其中主产区的4个村是革命老区村,覆盖老区人口16000人。新一轮扶贫相对贫困村2个,有贫困户450户,贫困人口1700人。该基地已种下6000多亩油茶,引导和帮助有条件的贫困村集体种植300亩以上,贫困户每户种植5亩以上。在该示范基地的带动下,罗镜、金鸡、罗平、船步等镇的革命老区村种下油茶6000多亩,油茶产业成为老区人民增收脱贫的造血型项目。

罗定市还与佛山禅城区三水区等各帮扶单位共同建机制、搭平台,打造稻米、肉桂、蒸笼等示范基地,被广东省确定为全省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十大产业扶贫模式之一。引进佛山市好来客食品有限公司在罗定设立全资子公司——罗定市海惠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在投入1.3亿元在罗定建立3000亩的海惠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园。该园已完成1300亩土地流转工作,日产蔬菜2万到3万斤。

此外,龙湾镇也积极探索“政府+合作社+基地+科研+市场+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发展特色南药产业,以罗定市百草源种养专业合作社建设的万亩南药种植示范基地为核心,辐射带动全镇各村居委和全镇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种植南药等途径参与南药产业发展。在投资合作社方面,龙湾镇引导410户贫困户将扶贫资金2357.54万元投资百草源种养合作社,贫困户每年可获得投资金额10%的固定收益,既帮助了当地贫困户实现了增收,也推动了南药产业的发展。

新闻推荐

姜花飘香助增收 船步镇云罗村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

本报讯(记者梁湛华)记者近日在罗定市船步镇云罗村采访时了解到,该村大力发展姜花、辣椒等特色种植,培育村特色产业,带动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