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建设20个示范镇100个示范村 云浮着力建设“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农业发展格局
据介绍,云浮目前在册登记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有63个,全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示范村(镇)有9个。2019年云浮市创建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6个、农业特色专业村50个,每个村获得国家或省级财政100万元资金支持。
□南方农村报记者杜金亮通讯员朱孝伟统筹胡念飞袁雪燕
规划先行打造特色块状经济发展格局
黄皮是南方夏季常见的水果,但无核黄皮唯郁南独产。经过几十年发展,无核黄皮以其果大、无核、味美、无渣、色鲜、肉厚、多汁的特点闻名遐迩,有着“水果珍品,黄皮之王”的美誉。
“无核黄皮是我们村主要的经济支柱产业,村里成立了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门种植。全村800多户村民中,多的栽种几十亩,少的也有几亩。”谢永泉是郁南县建城镇便民村村支书,据他介绍,便民村是“郁南无核黄皮第一村”,该村以区屋自然村为核心的无核黄皮标准化生产现代农业园区基地种植了无核黄皮500亩。基地以“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建立了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现代化生产体系,并在2013年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016年被评为“广东省巾帼创业示范基地”,示范带动整个便民村种植无核黄皮5000余亩。如今,无核黄皮已成为当地村民发家致富的“黄金果”。
近年来,云浮市围绕现代畜牧、道地南药、优质稻米、岭南佳果、花卉苗木、特色蔬菜、油茶茶叶等主导产业和产品,形成了一批专业基地和专业村,郁南县建成镇便是其中之一。该镇坚持做大做强无核黄皮龙头产业,打造“一村一品”的农业产业新格局,是名优水果中国无核黄皮之乡、广东省无核黄皮专业镇。目前,全县无核黄皮树栽种面积达10万亩,2019年投产面积8万亩,预计总产量4.1万吨。
围绕这一农产品资源,郁南县除有序扩大栽种面积增加鲜果产量外,还开展无核黄皮深加工产业。全县无核黄皮产业从业人员近20万人,涵盖种植、加工、销售、包装材料、交通运输、农村经纪、果品流通、网络销售、餐饮等多个行业和领域,今年预计可创造出超过10亿元的经济价值。
云浮市以生态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和区位优势为依托,对“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项目进行高标准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按照集中连片的原则划分特色产业区域,着力打造特色农业“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特色块状经济发展格局。如在新兴县,重点建设以温氏股份为代表的一批生猪、家禽标准化养殖场,并建立了云安区南盛镇柑桔、郁南县建城镇无核黄皮和东坝镇蚕桑、罗定市泗轮镇罗竹和榃滨镇肉桂、新兴县太平镇青梅、云城区安塘街花卉等为代表的一批“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示范基地,促进特色农业优势聚集,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发展载体推动新型经营主体转型升级
“云浮市把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推动"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据云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温氏股份进一步深化“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通过“公司扶持一点、银行信贷一点、农户筹资一点”的办法,引导合作养殖户对现有家庭小规模养殖场开展改造升级,把合作农户提升为具有一定规模、能有效承载现代科技应用的现代家庭农场,实现农户养殖农场化、生产科技化、管理现代化,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和质量。
仅在新兴县簕竹镇,温氏股份就投资了600多万元,升级改造了70个家庭农场,农户年利润达到15万-20万元,比传统养殖增加三倍。目前,新兴县已经建立的现代化家庭农场,有500多个合作养户由改造前平均饲养规模为约7500只/批提高到约15000只/批,经济效益增长1倍多。
云浮市鼓励通过“龙头企业+生产基地+种养农户”“合作社+种养农户”等各种合作方式,为分散经营的农户提供市场信息、农资供应、技术辅导、信贷资金和产品加工、贮藏、运销等系列化服务,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发展“订单农业”,有效地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提升“一村一品”发展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一村一品”主导产业提质增效,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发展信心。如云安区高村镇以云浮市御华茧丝绸有限公司为龙头,该公司通过与佛洞村种桑养蚕户签订保价回收合同,使该村蚕桑种植面积稳定在400亩以上,成为该村的农业主导产业。
目前,云浮市农业产业化组织达2600多个,其中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32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5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2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200多个(其中国家级合作社27个,省级示范社91家,市级示范社221家)。
资金扶持不断改善和优化项目发展环境
“去年10月我们村举办了海惠旅游文化节、美丽田园徒步行暨稻田音乐节等活动,吸引了很多市民过来游玩。”罗定市海惠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下称“海惠公司”)主要从事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农业科普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等开发。公司在罗定市苹塘镇良官村投资1.3亿元,规划建设面积3000亩,建设了海惠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园。
良官村支书李石才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该示范园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现代农业产业和农村旅游业的发展,以“公司+理事会+农户”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带动了1000多户(其中贫困户214户)村民种植蔬菜1万多亩。海惠公司通过土地租赁的方式租赁农户的土地,每年每亩租金1000元,每满五年提高10%的租金,租期20年;公司返聘符合条件的租地户劳动力到基地务工,帮助农户户均年增收5500元。
海惠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园首期800亩的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已于2014年8月建成投产,目前蔬菜日产15000斤以上,主要供应珠三角。随着园内种植面积的扩大和配套设备设施的完善,蔬菜的产量逐渐增大。目前良官村正在加快推进罗定市海惠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园建设,以“村企共建”模式加快实施二期项目,打造集科普基地、水上乐园、园林花海于一体的农业公园。
近年来,云浮市整合省、市农业项目资金3亿多元投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及相关项目建设,激活各类投资主体,引导社会多元投入。策划和包装产业项目时,资金重点向列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规划的项目转移,整合资源,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和优化“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发展环境。
今年开始,云浮市投入市财政扶持资金600万元,在全市建设20个“一镇一业”示范镇、10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并通过举办罗定稻米节、中国农民丰收节、无核黄皮文化节等活动,打造云城花卉、南药;云安蚕桑、西瓜;罗定稻米、肉桂、竹蒸茏;新兴凉果、优质禽畜、生态茶叶;郁南无核黄皮、南药等一批乡村特色品牌。
强化科技新品种新技术带来高效益
云浮市在“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发展过程中注重发挥科技的力量,并与新时期的社会需求相结合,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既推动了当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发展,也让当地农民在产业发展中收益。
“我们村漫山遍野都是桑树,是郁南县信达茧丝绸发展有限公司的主要生产基地。”郁南县东坝镇思磊村八成农户都种桑养蚕,种桑面积为1230亩,是东坝蚕桑的主要产地。据村支书叶宇廷介绍,该村为了解决蚕桑销售问题,和郁南县信达茧丝绸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组建了枫发蚕桑专业合作社,统一种植管理标准、统一施肥、统一应对市场。
除了规范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郁南县还在当地蚕桑产业发展中强化科技支撑,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东坝镇加强与广东省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先后引进及示范推广了桑树优良品种“粤桑11号”“抗青10号”;优质强健的蚕品种“两广二号”“粤蚕6号”。蚕、桑新品种在专业镇4.3万亩桑园的覆盖率达75%。每亩桑地产茧由原来的100千克-125千克提高到150千克,提高了蚕农收入和蚕业经济效益。
目前东坝镇全镇栽桑面积达4万多亩,占全省桑地面积的3%以上。全镇11个村8000多农户中,有7300户农户从事种桑养蚕。东坝镇被评定为全省仅有的2个蚕桑专业镇之一,“东坝蚕茧”也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和郁南县一样,罗定市也在当地竹蒸笼产业发展中强化科技支撑,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当地蒸笼企业加强新产品的研发,将竹蒸笼与电磁炉等现代厨具结合,研发出多功能电子蒸笼——竹香电蒸笼。该产品外观时尚,功能多样,糅合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方便、快捷、定时、定量、定标准,又保留了传统工艺和淡淡的罗竹清香,十分适合家庭和小餐馆使用,甫一推出便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另有蒸笼企业加强生产技术革新,研制出微电脑控制的蒸笼加工机械,生产效率提高了2倍。此外,恒兆蒸笼有限公司、竹之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山竹制品有限公司等竹蒸笼企业还纷纷加入电子商务大军,运用“互联网+”的网络营销手段,实现“在家买蒸笼、自动送上门”,有力推动了当地蒸笼产业的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艳杨再佳)11月1日,市福利院与市戒毒所联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志愿服务活动,在立冬到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