榃滨镇: 守初心担使命打造富民兴村产业
结合主题教育谋划产业发展
将肉桂产业打造成富民兴村产业
榃滨镇党委坚持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融入产业发展实践,发挥本地肉桂资源禀赋特点,扬长避短,利用云浮市建设南药试验区的政策机遇,通过“强一产、促二产、扩三产”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肉桂产业。结合中国工程院、省中药研究所、省中医药大学等科研机构、专家学者的指导意见,制定完善肉桂育种、种植管理标准,做好肉桂品质区划,走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肉桂种植路线,整镇推进肉桂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扩大肉桂种植面积,进一步做强肉桂第一产业。
在榃滨镇委、镇政府的引导下,罗定市浩良香料有限公司、罗定市骏达香料有限公司、罗定市兴伟香料有限公司联结榃滨镇内15家肉桂企业、27间肉桂专业合作社,全面构建肉桂产业“公司+产业联盟+专业合作联社+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富民兴村联结发展机制,探索肉桂产业发展新模式,推进肉桂产业化经营,实现信息共享、技术互补,解决桂农在种植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同时与桂农签订保价收购合同,确保桂农肉桂经济收入。去年,该镇输出桂皮约1.3万吨、桂油600吨,肉桂相关产业产值近6亿元,带动4万多名农户致富奔康。
近年来,榃滨肉桂产业快速发展,获得众多的荣誉。榃滨肉桂于2002年代表罗定肉桂荣获“中国肉桂之乡”称号,2008年获得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3年被评定为“广东十件宝”(旅游特产类),2014年榃滨镇肉桂种植示范基地被评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16年榃滨镇被评为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建设单位和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榃滨肉桂代表罗定肉桂获省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和“广东手信”称号;2017年榃滨肉桂代表罗定肉桂被评为省高新技术产品;2018年榃滨镇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兴村强县)示范项目建设单位,金滩村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19年榃滨镇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罗桂”牌肉桂被评为广东名南药。
推动三产融合:
踏上肉桂产业发展新征程
榃滨镇肉桂种植面积达14.1万亩,产量也很高,但一直存在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缺乏深加工产业等问题。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榃滨镇党委多次深入肉桂种植户、企业等调研,探索破解该问题的方法。经过多次研讨,该镇最终确立“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模式。“一条腿”走出去:镇党委、政府支持引导本地企业创新发展,打造自主产品品牌,提升肉桂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肉桂米粉”、“肉桂泡脚精华液”和“桂枝切片”等肉桂系列产品已形成自主品牌,逐步推向市场。“一条腿”引进来: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招引罗定市兴泰肉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罗定市威林香料有限公司建设桂油、桂皮深加工项目,罗定市桂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热能炭化处理项目,广东宏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肉桂休闲农业旅游示范基地项目,云浮市越府桂香科技有限公司建设肉桂休闲养生体验中心项目等。
在主题教育中,该镇党委还确立了建设肉桂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大湾区旅游休闲的“目的地”的发展战略。国庆期间,位于国道324线榃滨镇山河村段路边的肉桂主题公园成为罗定又一网红打卡地。该公园占地面积达2000多亩,是“产·学·研·游”相结合,集种植、生产、观光、休闲娱乐、采摘体验、南药科普、中医药研究、康养等功能突显于一体的综合性主题公园。据了解,公园在建设过程中,建立了镇党委亲自抓总,村党支部齐抓共管,村党小组发挥带动作用,支部党员发挥先锋示范作用的“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四级机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通过深入联系群众,广泛宣传政策,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配合,顺利完成了公园山地征地、租赁和肉桂树承包转让工作,使公园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目前,公园内包括门楼牌坊、观光道路凉亭、肉桂文化长廊、党建文化雕塑、3公里的环山林道、便民停车场、肉桂“养生谷”、亲水平台等项目建设已基本完成。此外,由罗定市聘请的浙江卓创乡建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对榃滨镇肉桂精品旅游线路进行了规划设计,旅游线路以金滩村肉桂文化起源第一村为起点,肉桂主题公园为重要节点,思理村肉桂风情街、肉桂展示馆、梅竹村肉桂深加工产业园为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肉桂产业三产融合的重要举措,将极大地带动榃滨镇肉桂产业全链条的发展。
整镇推进肉桂产业:
助力脱贫攻坚
榃滨镇将肉桂产业作为整镇推进的扶贫产业,让贫困户扶贫项目跟着特色产业走。在本轮脱贫攻坚工作中,共计向全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放肉桂苗150多万棵;省定贫困村思甲村和永坑村分别打造肉桂种植扶贫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肉桂林下养殖基地,有效激发贫困户种植肉桂积极性;永坑村在扶贫单位帮助下新建设20公里肉桂山道,节约了桂农运输肉桂成本,建成桂枝切片厂,配备有太阳能晒场、桂叶成套加工设备及桂叶、成品货物堆放场所等设备设施,推动肉桂产业向深加工发展,同时保价收购贫困户产出的桂枝、桂叶,让贫困户桂枝、桂叶收益增加近3倍,有效提高了贫困户经济收入,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组稿/记者梁湛华通讯员陈子华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梁湛华通讯员梁明明“我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写信,想不到镇党委如此重视,3个月就把公路修好了,"书记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