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第一圣域:国恩寺

云浮日报 2019-10-30 07:42

报恩塔六祖手植千年荔枝树国恩寺航拍舍利子唐青石雕“如意”纹墓碑额六祖《法宝坛经》编者按

10月16日,国务院正式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云浮市有国恩寺、长岗坡渡槽、磨刀山遗址3处单位入选。其中新兴县国恩寺入选古建筑类,罗定市长岗坡渡槽入选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郁南县磨刀山遗址入选古遗址类。即日起,本报推出“云浮"国保"探秘”专辑,带大家一起走近云浮“国保”单位,一起领略云浮的文化魅力!今天,我们先探访位于新兴县六祖镇的国恩寺。

位于云浮市新兴县六祖镇的国恩寺是六祖惠能大师的故居和圆寂之所,自唐至今,在中国佛教界被视为“岭南第一圣域”“中国禅文化发祥地”。国恩寺背枕龙山,故又名“龙山寺”,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寺内著名的景观有六祖手植千年荔枝树、六祖父母坟、龙山碑林、卓锡泉等文物古迹。

六祖惠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偈语出自惠能。

1300多年前,从岭南新州(今云浮市新兴县)走出一位名叫惠能的青年,在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主持的东山禅寺,以这首偈语惊四座,赢得了弘忍的赏识,从而继承五祖衣钵,成为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而新兴县,作为惠能的出生地和圆寂地,在穿越千年的时空之后,今天日益成为越来越多海内外游客进入广东旅游的首选地、明心见性的福地、参禅悟道的圣地。

惠能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父亲从河北贬谪到新州任职,母亲是当地人李氏。惠能从小丧父,没有上过私塾,大字不识,但悟性很高,24岁那年砍柴回家途中,路过金台寺,听到有人念诵《金刚经》,竟然顿时开悟。随后他到湖北黄梅求法,在东山禅寺做杂工八个月后,以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得法偈,得到五祖的真传。惠能把印度佛教中国化、平民化、现世化,开创了禅宗南宗顿悟法门。从此花开五叶,南宗成为一棵影响中国、东南亚以及日本、朝鲜社会达千年之久的“参天大树”。

古寺游览

国恩寺位于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六祖镇塔脚村委会塔脚村旁龙山脚下,是佛教禅宗六祖惠能所建及弘法,圆寂之所。唐弘道元年(683年),惠能为报父母之恩始建,故称报恩寺。唐神龙三年(707年),唐中宗赐名并亲书“敕赐国恩寺”,因位于龙山,又称龙山寺。国恩寺规模庞大,建筑面积约9200平方米,由“第一地”牌坊、天王殿、大雄宝殿、六祖殿、客堂、鼓楼、大势至殿、文殊普贤殿、斋堂、钟楼、达摩殿、唐报恩塔地宫组成。寺座东朝西,依山而筑,以主体三大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六祖殿)为中轴对称布局,以天井中院、月台作间隔,两旁为两廊,顺山势向上递进,气势恢弘,层次清楚。三大殿大柱结构采用梓木圆柱,石柱础,硬山顶,面宽三间,三进深。其中天王殿宽14米、深7.7米,大雄宝殿和六祖殿面宽14米、深12米。寺后山上有相传是唐代六祖禅杖指地挖得的井泉,四时水满不涸。寺后左侧,有相传是惠能所植千年古荔一棵,誉称“佛树”。寺内有花台、植有百年菩提古树,花木姿态万千,使千年古刹更添古朴之意。国恩寺自古闻名,影响深远。今寺门有明代高僧心如的撰联:“百城烟水无双地,六代风幡自一天”。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国恩寺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作为广东名刹之一,国恩寺内41尊佛像,形态各异,造艺精湛,栩栩如生。建国初期,寺内文物、古迹保存完好。“文化大革命”期间,寺内藏的武则天所赐玉石台灯、铜鼓、大钟和由小套大的36面铜锣散失,风景林木被砍伐。1981年8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修复,寺宇修葺一新,作为宗教点对外开放。

国恩寺“第一地”山门牌坊,建于明万历年间。牌坊上镶嵌的“龙虎慧”是明末石湾恣雕,长1.2米,宽45厘米,为双层浮雕,画面结构严谨,龙虎形态逼真,工艺精致,是新兴县仅存的工艺佳品之一。前院围墙上有两条泥塑巨龙相对盘舞,张口抢珠,更使人们倍增“龙山”之感。

国恩寺前殿(天王殿)重檐歇山顶,楼下供四大天王,二楼为韦陀殿。门前两条明代石柱承托拱作梁架,斗拱及屋檐雕刻龙、凤、花草、卷云图案。门口有两座刻“道光六年”的石门墩,门额有“敕赐国恩寺”5个直书楷字,是唐中宗于神龙三年为敬仰六祖惠能宏扬佛法功德而赐名石刻。

国恩寺中殿(大雄宝殿)殿前设月台,两旁木刻”朝朝朝朝朝敬朝朝朝敬,齐齐齐齐齐戒齐齐齐戒”,为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木楹联。

国恩寺后殿(六祖殿)殿前月台,檐廊有两件明代八角须弥坐式柱础,殿内有4件宋代柱础和4件清代柱础,分别承支6条明代石柱和4条梓木圆柱,互相扣搭组成五架梁。建筑结构及雕刻装饰与大雄宝殿相一致,六祖惠能塑像端坐殿中。

国恩寺左侧的报恩塔,建于唐太极元年(712年)六月,是六祖惠能在宝林寺命门人回新兴所建。第二年建成,后毁于火。宋禧宗二年(1206年)及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两次修复,后又崩毁,今尚留塔基、塔砖。塔址面积30平方米。

历史价值

国恩寺与六祖出家剃度的广州光孝,毕生弘法的韶关南华寺,并称为中国南禅宗的三大祖庭。千年古刹国恩寺与中国佛教禅宗发展历史息息相关,对于研究我国佛教南禅文化的起源、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国恩寺总体布局巧妙,是紧密结合自然的山地寺庙的上乘之作。

国恩寺背靠龙山,依山势而建,座东北望西南,巧妙结合地形而不拘泥于座北朝南的传统朝向。而另建山门“第一地”牌坊,使门折向东南,成“阳门”,为“向阳门第”,又遵循了古制。这种既忠实地形又不失传统的设计反映出了古人的独具匠心。

国恩寺总体布局完整,空间特色突出,以主体三大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六祖殿为中轴对称布置,从连贯的轴线上望去,三大殿依山而建,一殿高于一殿,气势恢弘,层次清楚。三大殿两侧为拾阶而上的长廊。两侧长廊直望而视线不能一览无余,境界幽深,使人有洞天福地之感。

国恩寺的总体布局巧妙,空间开合有序,使人在游览的过程中可不知不觉体会到禅意、禅机,因此国恩寺是紧密结合的山地寺庙的上乘之作。

国恩寺单体建筑精美,对研究岭南特别是粤西的传统建筑的级别、影响度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国恩寺单体建筑风格为典型清代岭南风格,是研究岭南的传统建筑特别是粤西的传统建筑的重要例证。中轴线上各大殿博古脊饰亦是灰塑造型生动,其“行龙”形象为粤西古建筑特有,两侧配殿的如意脊饰亦是粤西古建筑所乐于采用的形式。殿内梁架为传统岭南风格,又有粤西的地方特色,如在梁之间采用短小的雕刻花纹的梁垫。天王殿内的石瓶高身柱亦反映出浓厚的岭南粤西建筑风格。

国恩寺各大殿宽敞高大,雕饰精美,是传统岭南建筑的精品代表作。国恩寺建筑群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更有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历史沿革

文物本体沿革:

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原是惠能将他的龙山麓之旧居改建为佛寺,取名“报恩寺”。

唐神龙三年(707年),皇帝敬仰惠能弘扬佛法有功,御赐“祖新洲旧居为国恩寺”。

唐太极元年(712年)七月命门徒往新洲国恩寺建报恩塔,仍令促工,次年夏末落成。

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八月初三惠能在国恩寺圆寂。

唐开元年(713年)续建六祖殿。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8年)三月重建报恩塔。

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重修报恩塔。

金元正年(1357年)作过一次修葺。

明永乐六年(1408年)再修葺全寺,明永乐约四十年(1408—1479年)间,国恩寺日渐式微,寺有田地一千八百多亩。

明正统十三和十四年(1448—1449年)寺主持正照重修及修饰佛家。

明崇祯六年至十二年(1633—1639年)续建殿前经堂、珠亭,寺宇面积已达9200平方米,有大小殿堂三十一间,塔一座,佛像四十一尊。

清道光六年(1826年)及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年)作过两次修葺,清末民国年间寺有田产三千亩,僧众有一百余人。

1989年6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建立“四有”档案。成立“国恩寺文物保护管理所”,对国恩寺实施保护管理。

1994年3月由新兴县人民政府公布国恩寺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1996年8月设立国恩寺保护标志牌。

新闻推荐

郁南警方破获一宗结伙诈骗案 抓获犯罪嫌疑人8人

本报讯(特约记者叶锦生通讯员陈汝恩)近日,郁南县公安局快速侦破一宗结伙诈骗案,一举抓获犯罪嫌疑人8人,有效打击犯罪分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