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解放档案

云浮日报 2019-09-03 07:47

美丽新兴鸟瞰图江罗高速新兴段已通车的新兴西二环农业龙头企业温氏集团总部迷人的城市灯光夜景禅意景观本报记者何玮珊刘键特约记者何勇

新兴县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云浮市东南部,毗邻珠江三角洲,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故里,1300多年的禅宗文化在新兴传承不息,福泽华夏,并辐射世界华人文明圈,因而新兴素有“中国禅都”之美誉。据《新兴县志》记载,新兴县内历来自然资源丰富,地理水陆交通相对发达,百姓民风淳朴实诚、生活较为殷实。新中国成立70周年间,在党的领导下,全县人民艰苦奋斗,新兴县逐渐走向政治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

看交通变化——

从破损公路到高速“圆梦”

据唐朝高州刺史房千里的《投荒杂录》记载,广州至岭南南路的古高凉地区的七郡,由于行人惮海波,故多从新州陆去。唐宋期间,古新州水陆路交通发达,多条古陆路与新兴江连网,被称作“八州通衢之地”。由此可见,新兴由古以来水陆交通都比较发达,优越的地理位置使之自古成为岭南地区的交通要塞。

在新兴县党史县志办工作多年的冯主任告诉记者,新兴地处河流交汇处,由于水路交通发达,曾经造就了新兴的水运贸易地位,昔日的水街(现批发街)曾被称为粤西贸易集散地,附近县城乃至跨市的商人都到新兴做买卖,从湛江运来的海味、盐巴都是经由新兴,再往周边县城输送。上世纪70年代中,随着改河和后来陆路交通不断发展完善,水运逐渐也退出了历史。

1950年12月,新兴县人民政府成立公路修建委员会,组织全县群众修复抗战时期被毁坏的公路,至1957年,原被毁坏公路86.7公里全部修复通车,随后新兴交通道路发展逐渐步入正轨。近十年来,新兴县路网规模不断扩大,公路技术等级不断提高,通车总里程大幅增长,公路密度显著增大,外通内联便捷的交通网络,立体交通体系基本形成。

2015年12月,江罗高速新兴段正式通车,圆了新兴人民的“高速梦”,2016年12月,全线建成通车,自此从新兴到广州可全程高速通行,时间缩短至1.5小时以内,大大拉近与珠三角的距离。近年来,随着江罗、汕湛、高恩3条高速公路的陆续开通,新兴形成了“两纵一横”的高速公路联通网。

如今,横跨新兴东成、太平、新城、六祖4个镇,连接西二环的东二环已基本贯通,有效改善了县城交通状况,解决了大型车辆穿城而过带来的城区环境污染、交通安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促进、带动了全县区域经济发展。

看经济发展——

从农耕为主到三产融合

新兴县人民向来以种养为主,农业生产源远流长,在建国前,农业便是新兴经济的基础。建国后,新兴全县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贯彻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方针,确保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1978年改革开放后,经历了一段曲折路程,新兴经济速度、效益再次迎来新的突破和发展,在农业方面形成了“以粮食为主,农、林、牧、渔、副、工全面发展”的经济结构和布局;在工业方面,初步形成了电力、食品、建筑材料、五金机械、服装加工等五大产业。

“由于新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建国前和解放初期百姓都是以农耕经济为主,当地政府在城市规划建设时对水田、农田的保护也十分重视。”冯主任告诉记者,建国初期,新兴在工业、手工业等方面都不算繁荣,但南药炮制历史悠久,曾走出去许多靠制药工艺外出谋生者,新兴是名副其实的“中药炮制之乡”。县内很多农民有种植青梅的习惯,后来随着人们对果脯腌制储存和加工技术的不断改进,新兴以青梅为龙头的凉果加工业也应运而生,这跟新兴的气候条件和农耕发展有着深远关系。

据了解,1949年,新兴全县有耕地359300亩,人均1.63亩,全县国民生产总值2686万元,而农业(种林牧副渔)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为72.6%。201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64.4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57.2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0.1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7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6.06亿元,相对于建国初期增长以百倍计算。

随着改革开放春风吹拂,1983年,温氏股份从“七户八股”集资8000元起步,从最初的养鸡,横向养猪、养奶牛、养鸭等多品种发展,产业纵向围绕产业链延伸,向上游的饲料、生物制药、农牧机械、粮食加工贸易等发展,向下游的屠宰、食品加工销售、物流配送等方面延伸,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畜牧集团。同时还跨行业发展金融、房地产、文化等产业,成为全产业链发展的一个示范。同一时期,1984年5月,原新兴县农机二厂和旅港新兴商人合作来料加工,主要加工造型简单的不锈钢碗、碟和杯等出口外销。1986年3月,县政府决定将原农机二厂不锈钢车间分离,正式成立了新兴县第一家不锈钢制品厂(原国有企业),到1995年新兴县第一家不锈钢制品集团企业——新兴县三A不锈钢制品集团有限公司宣告成立,随后又崛起了凌丰、万事泰、欧亚、宝鼎、粤兴华等规模性的不锈钢制品企业,先进的工艺技术通过合资公司不断推陈出新,使“新兴餐厨具”逐步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

如今,新兴县一二三产业发展均衡,各有龙头。一产有温氏集团,是全国最大的农业龙头企业,市值1000多亿元,二产有不锈钢制品,是全国最大的不锈钢餐厨具生产和出口基地,三产有禅文化产业和温泉。在此基础上,新兴明确提出打好“温氏、园区、六祖”三张牌。推动三产协同交叉竞相发展,实现了一二三产业在“现代性”基础上的高度融合,逐步走出了一条“新兴之路”,推动县域经济蓬勃发展。

看民生改善——

从资源困乏到安居乐业

建国前,人民群众生活资源缺乏,城乡中小学多用祠堂旧屋作校舍,教学设施简陋。新兴县稔村镇坝塘村的兴育学校曾经是村里的一间私立小学,在解放战争年代,工作在兴育学校的地下党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培养、造就和输送了一大批革命人才,为粤中地区和新兴县的武装斗争胜利,作出过重要的贡献,因此被誉为“新兴革命的摇篮”。

新兴人民历来注重人才教育,基本每个乡镇都设有小学、中学。解放前夕,1949年9月,全县有小学248所。建国后,随着社会经济和县城发展,教育也发生了多次的变革,1952年,小学由民办转为公办,经费由地方自筹转为县统筹解决,全县小学合并为117所。

今年高考,新兴一中学子邝永胜以优异的成绩叩开清华大学的大门,成为新兴人民的骄傲;黄冈中学新兴学校总投资约6.8亿元,是一所高起点、高品质、高目标的优质高端民办学校,于今年9月正式开学……从频频传出的喜讯可以看见,新中国成立70年来,新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相比于解放初期,新兴教育事业已经发生了不可估量的变化,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结果,也是共和国成长的见证。

教育、就业、医疗、住房、养老等都是百姓所关注的民生问题,70年的岁月长河中,新兴县各项民生事业均衡发展,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健全,百姓从资源困乏到安居乐业,生活中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发生了质的变化。

如今走在新兴县城的街道上,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各处林立,私人轿车川流不息,城区景观、市容市貌有了质的提升,禅意气息日渐浓郁。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农村旧颜换新貌,百姓生活越来越殷实,相比建国初期人们不再为温饱挣扎,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

据《新兴县志》数据,1949年,新兴县总人口为22万人,1952年全民单位职工平均每人工资275元。2018年末,新兴全县常住人口45.85万人,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90.1元,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48.3元。

新闻推荐

新兴计划安排实施拆旧复垦770亩

新兴掀起拆旧复垦热潮,今年计划安排实施拆旧复垦770亩。梁晓珺摄近日,新兴县在天堂镇召开2019年度拆旧复垦工作现场会,现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