簕竹镇榄根村 土地流转每年 带来超10亿产值
榄根村委会前的一处景观流水潺潺。冯凯思摄
榄根村老人们在小公园里闲坐聊天。冯凯思摄
绿草如茵,树木葱茏,树荫下三五老人闲坐,小公园里孩童成群玩闹,田野路边的小黄狗追赶蝴蝶,如今的簕竹镇榄根村交织着一幅幅静谧和谐的画面。少为人知的是,在这个安静悠闲的小小乡村里,却散落着10多个农业产业项目,每年带来的总产值高达10亿多元。
而让榄根村迸发如此大能量的是“土地流转”。早在上世纪末,“土地流转”让村民免去农业税负担;如今“土地流转”让村民收获了多一份收入,还为乡村的美丽变身注入动力。
土地流转面积达530多亩
榄根村边,每天都是一番热火朝天景象,厂场林立,机器轰鸣,路上运输车穿梭不止。广东养鸡公司,也就是温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温氏股份”)旧址,矗立于榄根村中,位于省道113线边,以此为中心散落在榄根村的还有大大小小的温氏系企业、厂场。
据统计,截至目前,榄根村共引进了农业产业项目14个,其中温氏系项目12个。2018年广东养鸡公司簕竹分公司上市3000万只,产值8亿元,新大地公司上市1300万只,产值3.2亿元,广东温氏孵化厂上市4000万只,产值6000万元。鼎绿家禽有限公司上市150万只,产值300万元。
为何如此多的农业产业项目都选择落户于在一个村?土地流转功不可没。
榄根村的土地流转工作可追溯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分田到户后,榄根村村民每人可分约1.2亩地,同时,农民需要按期上交粮税,“按田亩、产量和人头承担,负担并不轻。”村民伍先生告诉笔者。
为此,有着前瞻性意识的村“两委”干部想到一个办法,在部分自然村采用“两田制”,将一部分土地分到农户,解决生活所需。将另一部分农民手头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再流转出去,获取的收益用来负担农民的农业税,也就是说,农民只管种田增产,上交税费的事情交给村委会解决,免去了缴纳农业税的负担。
经过多次召开村民大会进行摸底、讨论、投票,“两田制”这一项大胆的变革性想法得到了大多数村民的同意。土地流转就这样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榄根村“摸着石头过河”。
问题来了,土地已完成流转,然而承诺给村民解决的农业税钱从何而来呢?如何破解村集体零收入局面,并壮大农村经济,成为当时村“两委”干部为之思考的问题。当年的榄根村党支部认为,壮大农村经济就一定要办企业。为此,当时的村“两委”干部就着手开始招商引资来盘活土地。
所谓“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温北英先生创立的簕竹鸡场落户于榄根村内的簕竹农场。八十年代中期,榄根村通过土地流转引进了芒果种植产业、纸箱厂等。在九十年代初,榄根村就开始以土地入股方式与温氏合作建设榄根鸡场,从而获取分红收益。后来,温氏集团还在此通过租地的形式建起了沙廊鸡场、三黄鸡场、侨竹鸡场等厂场。再后来,饲料厂、药厂、河口科研基地和凤坑科研基地、鼎绿家禽有限公司、汇鑫家禽养殖有限公司等企业也相继落户此地。
据统计,目前,榄根村土地流转面积达530多亩,其中流转给温氏集团的达400多亩。
村民医保费由村集体全包
这些厂场承包的土地除了从村集体流转出去的,还有部分从个人土地流转得来的,个人从中获取租金或者股份分红。
此外,项目的落地更是带动了当地村民的就业创业。簕竹鸡场的落户,让榄根村村民独占合作养鸡的先机。村民何伯欢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率先尝到温氏股份“公司+农户”模式的“头啖汤”。“最初尝试着养每批几百只鸡,后来每批养几千只,与温氏合作,不用承担市场风险。”靠着养鸡有了一份不错收入的何伯欢又购置了一台拖拉机,在当地承接一些运输活儿。“当时每年大概有1万元的收入,没想到自己也能变成别人眼中的"万元户"。现在生活更好了,不但建好了楼房,还买了小汽车代步。”
像何伯欢这样与温氏合作的养殖户在榄根村可谓是“遍地开花”,榄根村80%以上农户在温氏工作或从事与温氏相关的行业。随着土地流转和温氏股份公益项目“让爸爸回家”的开展,榄根村抢抓机遇,成立青年振兴促进会,吸引年轻人回家与温氏合作在榄根村建成四个家庭农场。其中,温文选正是借此契机从交通运输行业转型而来的家庭农场主,在簕竹镇新田村成立了华农温氏新兴分公司高效家庭农场。目前,他所经营的家庭农场已经出栏七八批肉猪,每批可获得收益约20多万元。
2006年,农业税全面取消,从此,农民“零负担”。但是在榄根村这里开始出现新的矛盾:农业税已取消,当初为缴纳农业税而流转出去的土地收入该何去何从?对此,榄根村党支部召开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大会研究讨论,并征求全体村民意见,通过集体达成一致决定,把缴纳农业税的款按照每亩每年稻谷市价折算返还给农户。
此后,榄根村党支部、村委会还利用温氏厂场升级改造需延长承包期的机会,提前将原来承包出去的土地返还到村小组,由村民小组承包出去,进一步融洽村组关系,激活村民小组集体经济,提高村民小组收入。据统计,去年,榄根村从土地流转获取的年总收入约79.3万元,其中最高为黄塘村22.9万元。
集体收入提高了,民生事业也有了保障。从2012年起,榄根村共13个村民小组有7个就已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由村集体统筹,“以黄塘村民小组为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为每人220元,村集体共须支付5.94万元。”簕竹镇党委副书记罗海健为笔者算了一笔账。此外,到年底,黄塘村民每人从村集体土地流转收益中分红500元。
投入2840万元实现乡村美丽变身
如今走进榄根黄塘村,犹如置身于秀美而诗意的农耕田园画作中,田间乡道耕作归来的人,灰瓦屋顶上袅袅升起的缕缕炊烟,依山而建的特色古建筑清平楼与池塘水上倒影相互映衬,景色醉人。
这里路面宽敞,小竹迎客,鲜花相伴,溪水潺潺,干草堆放整齐利落,旧屋墙上爬藤添绿,手绘壁画尽显美感,移步换景,一条黄河清大道,尽享簕竹河沿岸风光。
在榄根,类似田园观光的网红打卡点还是不少的,丹坑村口茂盛的百年大榕树下乘凉,云干村里健身、篮球赛……
地处农牧大镇的榄根村以前可谓是遍地皆是养殖场,“以前村里空气中总散发浓郁的粪味儿,生活总不舒适,乡亲们都纷纷涌去县城买房去了。”在榄根村土生土长的何先生一脸感慨,“如今,榄根变得越来越美,人人都喜欢来村里玩。”
产业兴旺、乡村美丽,一批农家乐在榄根村渐渐兴起,“新田鸭”、云干农庄烤红薯等特色美食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前来品尝。
2017年3月,从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清三拆三整治”热潮在榄根村掀起,到2018年的美丽乡村建设,榄根村实现了一次美丽的“转身”。
据统计,自榄根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以来,共拆除危旧房257间,拆除面积共15923.44平方米,已清理村巷道及生产工具、建筑材料乱堆乱放284处,共142吨,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256处,共100吨,清理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105处,共1440吨,完成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水体污染整治20宗。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修建村道共6条4500米,修建厕所8间,新建垃圾收集点14个,雨污分流系统13个,路灯220盏,休闲小公园15个,绿化景观16个,投入资金共2840万元,其中由村民小组集体统筹210多万元,乡贤、村民自筹300多万元。
“村集体的钱主要还是从土地流转而来。”榄根村党支部书记温尚仁告诉笔者。
冯凯思
新闻推荐
塔脚村的旧民居群古色古香。受访者供图走进塔脚村,宽阔的村道一旁是禅意浓浓的水墨山水壁画,另一旁是绿植相伴的民居,三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