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飘香气象新 榃滨镇金滩村美丽乡村建设见闻
这个村子建于1660年,有着三百多年的历史,村内文笔塔、张氏祠堂、八角楼等古建筑交相辉映,古韵飘香;这个村子是罗定肉桂种植规模化的起源地,村内肉桂飘香,让人陶醉;这个村子硬底化沥青村道连通全村,村内绿草如茵,广场、花坛、河堤相互点缀,整个村子如同一座公园,美不胜收。这就是罗定市榃滨镇金滩村。
金滩村原名“甘滩”,位于榃滨镇东面。1698年张氏先祖率族人迁居此地,依山而建村,后更名为“金滩寨”,全村户籍人口165户、742人。日前,记者走访了这个位于324国道边的村子,一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该村的变化。
一进村口,干净整洁的硬底化沥青村道就映入眼帘,一位村民自豪地告诉记者,目前罗定市内拥有沥青村道的村子屈指可数,无论是走路还是开车,都觉得十分舒适。沿着村道行走,法治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员谈心室、花坛、广场等相继出现,一步一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气息扑面而来。
金滩村中矗立着的张氏祠堂,是该村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同行的榃滨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张氏祠堂最早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南方祠堂文化的一个缩影。祠堂中雕刻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和花鸟图案,和千姿百态的泥雕交相辉映,使整座祠堂显得蔚为壮观。在“三清三拆三整治”中,这座独具地方特色的古建筑得到了很好的保存,成为留住乡愁的文化符号。文笔塔是金滩村又一文化名片,该塔始建于嘉庆道光年间,由张氏族人集资兴建,其造型精妙,寓意人才辈出,寄托着张氏祖先对后代的殷切期望。
在金滩村,房前屋后都种植有肉桂树,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为村子增添了淡淡的桂香。榃滨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金滩是罗定市肉桂种植规模化的起源地,当年张氏先祖迁居于此后,发现土壤对肉桂树生长极为有利,便开山种桂,在甘粟厂、大坑、新坑、马古坑等地建立肉桂皮加工作坊,以贩卖桂皮为生计,后来周边村民见此法可行,逐渐将种植肉桂作为增加经济收入的主要途径,从此,榃滨镇逐渐发展成为“中国肉桂之乡”的主产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金滩村作为肉桂文化发源地的传统得到了进一步传承和发扬,该村把“肉桂飘香与人居环境美美匹配”作为指导思想,在“三清三拆”清理出来的土地上种植肉桂,实现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的统一。
金滩村有山有水,榃滨河绕村而过,给村子留下了美丽的一河两岸。目前,该村一河两岸美化工程正在紧张进行,已建成仿木色的护栏,河两岸绿道建设有序推进,建成后将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提到金滩的河,就不能不提引榃水利工程。该工程于1964年建成,是罗定市六大引水工程之一。榃滨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解决群众灌溉难问题,时任金滩村党支部书记张学锦积极响应当时的罗定县委县政府号召,率领20多名党员,发动500多名群众,用铁锤、钢钎、手推车等参与引榃水利工程建设,建造了这一造福后世的工程。工程建设彰显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今天已成为榃滨镇党员干部主题教育的好去处,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金滩村十分重视乡村文化建设,建设法治广场、开展法治宣传等,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以法治为基本原则建立乡村治理体系,做到人人学法、人人懂法、人人守法,打造法治文明村。金滩村有一栋建于1941年的八角楼,采用半西式建筑风格,砖木结构,有八角飘檐,解放后由政府分给当地村民居住,现存有30多件民国时期的物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目前,金滩村已将八角楼打造成为村史馆,用于挖掘、整理和传承乡风文明、村规家训,弘扬传统民族文化,让村史馆成为现代文化引领的大讲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讲平台。
对于村子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榃滨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金滩村将充分利用榃滨镇建设“肉桂风情小镇”,打造“中国肉桂精品旅游线路”的有利时机,深入挖掘村子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传承教书育人的文明乡风,发扬引榃水利工程建设中“为民、担当、实干”的党员先锋精神,逐步整合资源,科学规划,打造一个可观光、可旅游、可体验的古村落生态文化村庄。
新闻推荐
按《广东省河道采砂管理条例》的规定,罗定市水务局加大河道巡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种非法采运河砂的违法行为,在201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