簕竹镇非雷村践行“五共”理念,打造美丽乡村 村委会让出三尺地拓宽村道成佳话
三尺池景观引人注目。林达炽摄
非雷村的亲水平台,是村民乘凉的热门去处。林达炽摄
这里没有拥堵的车流、嘈杂的人声、养殖场的臭气,只听鸟语虫鸣,但闻笋竹花果飘香。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现代化的楼房鳞次栉比,古色古香院墙上的手绘宣传画多彩,信步林间小道,流水潺潺、风摇翠竹、妇孺欢笑……演奏着一支恬静的乡间小曲。这里就是簕竹镇非雷村。
然而,十年前的非雷村却是省定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都很落后,由原来的省定贫困村蝶变成了如今的党建示范村、美丽宜居村,这是党建引领的结果,也是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发展、久久为功的成果,更是坚持践行“美丽乡村共同缔造”理念的缩影。
十年蝶变
村集体经济纯收入翻四番
平整开阔的村道、鳞次栉比的小楼房、功能齐全的文体小广场、洁净卫生的公厕……这样的场景是十年前的非雷村村民郑叔不曾想到的,“当时的非雷地处偏远,生活条件落后,就连条像样的水泥路都没有,危房、泥房比比皆是,垃圾随处可见。”
十年前的非雷村贫困户占比33.13%,是省定贫困村,也就因此而拉开了十年脱贫致富共建美丽新农村的奋斗历程。
产业兴则农村兴,非雷拥有丰富的林地资源,温润的土壤非常适合黑叶麻竹的生长,簕竹又是温氏集团的发源地,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非雷村因势利导认准“种养”结合的产业发展目标,一是发展笋竹产业,村民种植笋竹共计2000亩,兴建两个规模约500亩的笋竹基地,办起笋竹合作社、笋竹加工厂,促进笋竹种植户稳定增收;二是发展养殖业,一方面搭上温氏“公司+农户(家庭农场)”模式的顺风车,稳定村民的收入,另一方面与温氏合作发展集体经济,先后建成非雷养殖小区,温氏兽医试验、温氏肉鸭试验场,使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
早在八年前,非雷村就100%实现稳定脱贫,发展至今,非雷村集体年收入村集体经济纯收入由原来的2.58万元增加到13万元,翻了四番。
有了产业支撑,村民的居住环境也跟着改善。如今村容村容焕然一新,昔日的贫困户住上了小楼房、泥泞的村道已硬底化,村里有了服务站、文体广场、卫生站、卫生公厕、垃圾屋、污水处理系统、农家书屋、公务服务平台、电商平台等等,昔日的贫困村已经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党建引领
让出土地修建公共设施
走在簕竹镇非雷村,抬头可看远山,低头可见流水,别致水景在这里随处可见。“古有六尺巷,今有三尺池”,位于村级服务站旁的三尺池,清清溪水在石上淙淙淌流,一块立于溪边的大石头写着“三尺池”,引人注目,与溪边仿竹护栏,形成了一处休闲景观。原来这里是村委会的土地,正好是下坡和拐弯的地方,路也不宽,村干部看到这个情况后商量决定无偿让出3尺地拓宽村道,方便群众出行,后来其他村民看到也跟随让出地去扩路,所以才有现在宽敞的村道。为了教育后人,弘扬“礼让”的传统美德,于是建了这个“三尺池”。
自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实施乡村振兴工作以来,非雷村已拆除危、旧、弃房184间,8902.15平方米,清理屋前屋后、村道垃圾591处,约100吨,整治六乱21处。
非雷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之所以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做法一是政策吃得透、底数摸得清。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村里的“两委”干部按照整治工作要求,认真摸底登记哪些该清、哪些该拆、哪些该整治,在人居环境整治作战图上可以看到清拆位置数量,每处都清楚注明了户主姓名、面积等,还把党员干部身份亮出来,是党员干部的就要先清拆,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二是以“三带”促“三共”,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带领、党员干部带头、乡贤带动的作用,他们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捐款捐地、投工投劳,面对困难勇于站出来,又善于走到群众中去,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非雷村委各村小组党员群众主动无偿出让土地,郑龙森献出45.2平方米为环村道建设“让路”,郑日旺家庭主动将房屋拆除并将近200平方米土地捐献给集体,用来修建小广场。
“三生”同步
河流污水变清水
非雷河从村中纵穿而过,沿河而行,一边是潺潺流水,一边是田园稻香,沿岸绿树成荫,清风徐来,甚是惬意。
多年来,非雷村始终秉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发展理念,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以小河流域整治为抓手,人居环境整治与小河流域发展相促进。非雷村原有养殖场81间,在未进行新兴江整治之前,部分养殖场将粪污直接排放到非雷河,新兴江整治行动开展以来,非雷村严格按照上级标准划定禁养区、适养区和限养区,关停拆除19间不符合环保排放的养殖场,从源头上严堵污染物的排放;全面落实河长制,根据属地将非雷河划分6个河段,实行村、组两级“河段长”责任制、积极开展河湖“四乱”专项整治行动、通过镇聘请的第三方公司对水质进行动态监测等等多项举措,非雷河各个水质监测点水质检测结果由原来的劣Ⅴ类水提升到稳定在Ⅱ类水质。
“以前村里的养猪场多,河水或多或少被污染,脚沾了河水都会过敏。”村民郑叔告诉笔者,经过整治后,如今山更青了、水更绿了、村庄也更整洁了。
如今溪水清澈见底,炎炎夏日,非雷村的亲水平台成为孩子玩乐的热门去处,溪水瀑布、竹影石奇,该村利用原有的农田灌溉陂坝的高低落差,打造了生产实用和生活美景融为一体的休闲景观,让人联想起了王维的《山居秋暝》寄情山水又怡然自得的意境。
另外,垃圾随处可见,生活污水无序乱排,这些曾污染着河流的问题,在非雷村已然不见踪影,这是积极开展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厕所“三大革命”工作的成果。新建的各垃圾收集点已进入天天集中清运处理模式,建于非雷村的全镇首个村级污水处理池、新建的厕所等设备都已步入轨道。
久久为功
水清岸绿河畅景美
小河流域见成效,是簕竹镇全面推行河长制,抓好小河流域整治和立足小河流域发展,久久为功的成果,也是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主动参与到非雷河整治,共同维护河道清洁,践行“美丽乡村共同缔造”的结果,“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河流生态环境展现眼前。
一直以来,非雷村按照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五共”方法,践行着“美丽非雷共同缔造”这个理念。
每个角落都流淌着“共同缔造”故事,非雷和岭下两个村民小组分别位于非雷河上下游,生活、耕作同用一河水,两个村民小组自古就约定,轮流管护河道,如今几代人下来从未改变。
非雷村有一条路叫“连心路”,有一条桥叫“连心桥”。路边绿草相伴、红花绽放,高低错落有瀑布,地里农田夹杂着瓜果清香;站在桥上,脚下是涓涓不息的河水,稳固的堤岸一带绿树绵延不绝。
“连心路”和“连心桥”是早在2015年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时,为方便非雷和水对两个村民小组生产生活、交流沟通、资源共享而修建的。在非雷村党支部的组织下,两个村民小组多次就路和桥的修建问题进行共同商量、同谋划、齐建设,进一步拉近了两个村民小组的距离。
“因为有一河之隔,以前到水对村走亲戚都得绕一圈,现在有了连心桥方便多了。”郑叔告诉笔者,路桥的修建不仅连通非雷村和水对村的路,更连通了村民的心。
冯凯思
新闻推荐
新兴县自然资源局国有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网上挂牌出让公告 新自然告字〔2019〕005号
经新兴县人民政府批准,新兴县自然资源局决定以网上交易挂牌方式出让1(幅)地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