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热爱 所以坚持 访市政协委员崔惠弟
本报记者罗强
“作为一名特殊教育事业从业者,我深深知道,每一个特殊孩子都有自己的尊严,都有快乐生活的权利,都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让每个特殊孩子"学生活,能生活,会生活"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我愿意为之努力、奋斗。因为我热爱、所以我坚持!”市政协委员、新兴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崔惠弟说。
崔惠弟1998年师范毕业后,一直致力于乡村小学教育,多次放弃进城任教的机会,用坚守为乡村教育奉献着青春。2013年6月,她担任新兴县特殊教育学校第一任校长,并持续至今。
提起2013年夏季,崔惠弟感触良多,“隔行如隔山”,建校伊始的她一筹莫展,面对招生、办学、新工作的特殊性等一系列难题,她利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苦啃一本本的特殊教育专业论著,到省内知名特殊学校驻点跟岗学习特殊学校的运行模式和管理办法。通过学习、思考、比对,形成了自己的特教观和育人观。
“选择特校,做好特殊教育,是我坚持做好的事情。所谓小学校大教育,小学校大文化,小学校大事业。对我们特殊学校来说,就是要打造以爱为核心,构建尊重特殊学生生命的大文化。我们要创造特殊学生有尊严的生命价值,让他们不再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而是成为社会发展的参与者与推动者。”崔惠弟说。
和崔惠弟漫步在特校校园,记者惊讶地发现,她可以随口叫出全校所有学生的名字,清楚了解每个学生的残疾类型和学习状态,对此,崔惠弟表示,这是因为热爱。对这群折翼的天使,针对残疾类型和残障程度的不同,她每年都亲自参与和制定每个孩子的个别化教育计划,为他们量身定做培训目标和进度。同时,她始终认为“教育改变命运”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特殊学校的使命,不仅要以专业的教育支持改变残疾孩子的命运,树立孩子“可以”的信心,改变家长的心境,增强家长的信心,让家长放心把孩子交给学校,安心工作。
在崔惠弟的率领下,学校定期组织家长讲座,聘请心理专家给家长做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团辅,使家长释放心理压力。同时,学校定期举办开放日,让社会团体、机构走进特校,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理解特殊孩子。同时发掘社会资源,组织社团到校慰问,请他们走进残疾学生家庭,与残疾家庭结对帮扶,提供劳动岗位等帮助残疾学生家庭脱贫。
“特殊教育这份职业,不仅需要专业的能力,更需要拥有耐心、爱心、恒心等品质。从崔校长身上,我们看到作为一名特校从业者所需要拥有的特质。是她的和善、好学、魄力,影响了我们每一名教师、学生,她的坚持成为我们坚持的最大理由。”教师杨旭飞说。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办适合的教育,做最好的自己”,崔惠弟认为,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特殊学校面临的一大难题。为破解办学与教学的难题,她带领老师们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构建以本地生活文化为基础的“生活教育”校本课程体系。组织成立学生评估小组和编制评估手册,以个别化教育计划课程模式实施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教育需求。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该校师生多次在省、市、县评比中获得集体、个人奖项。校园环境不断优化,办学条件日趋完善,实现招生“零拒绝”,实现了学生学有所获,家长满意度高,社会反响积极的社会效果。
提起政协委员的职责,崔惠弟表示,因为从事特教事业,她更加了解残疾人生存状态,更多关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她积极推动残疾人就业体系的建立,一边主动联系企业单位,宣传相关残疾人用工政策,发动企业聘请残疾人就业,拓宽毕业生和成年残疾人的就业渠道。一边通过了解用工企业的用人需求,为在校学生做好职前教育,为他们融入社会、参加工作做好准备。在她的努力下,学校毕业的学生中有3人进入当地企业就业,有3名残疾程度比较严重的毕业生能在家人的协同下从事农业劳动或者手工劳作。经她联系进入当地企业工作的残疾人有10多位。
生活因爱而精彩,人生有爱才快乐。崔惠弟告诉记者,特殊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教育公平,体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因素。“特殊教育也是残疾人事业中最重要的部分。发展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提高残疾人受教育程度,让残疾人共享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将是我持续努力、继续奋斗的方向。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崔惠弟说。
新闻推荐
“请问有人知道百白破疫苗有货没?”“我宝宝也在等百白破疫苗。”“我宝宝6个月了,是要等有百白破疫苗,还是先接种其他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