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云浮日报 2019-07-21 07:35

十四团官兵连夜缝制的党旗、国旗加益中学地下党支部旧址王以炎向加益中学学生讲述升国旗的故事罗定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通讯员莫德平

1949年10月3日,解放军粤中纵队四支队十四团官兵及驻守加益的游击队、加益中学师生、当地群众,在加益中学(时为郁南四中)举行了庄严的升旗仪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罗定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时光飞逝,昔日的硝烟早已散去。不久前,笔者在罗定市党史办看到了当年十四团制作的五星红旗。见证了那次升旗仪式的王大成老师及老战士叶钦南、王以炎和国旗保存者邱鼎元的后人,向笔者讲述了加益中学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前后的故事。

升起国旗那一天:加益镇比过年还热闹

现年86岁的王大成是加益中学1948级学生,问起升旗仪式和庆祝大会的一些细节,他已经有些模糊了,唯独清楚记得那天的加益镇,比过年还热闹,“沿街商店全都鸣放鞭炮,群众杀鸡宰猪犒劳部队,我们老师和学生跟着沾了光,晚上加餐吃上了平时难得一见的鸡肉和猪肉。”

离休干部王以炎,当年也是加益中学的学生,他比王大成早一届。自加益中学校园内建起“罗定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展示栏后,他就不时回到这里,向学生及前来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干部群众讲述革命斗争故事。王老满怀深情地说:“加益游击区的开拓者,是我最尊敬的老师孔令淦。”随后,他讲述了孔令淦开拓加益游击区的故事。

1947年秋季,王以炎入读初中一年级时,就认识了孔令淦(当时化名孔庆廉)。当时孔令淦受党组织派遣,通过同学、校长张元龙,到加益中学担任教导主任。多年后,王以炎才知道,孔令淦与夫人郑坚到加益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利用加益地处两省四县(罗定、郁南、信宜、岑溪)边区,国民党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的有利条件,到这里培养革命骨干,建立据点,为酝酿中的郁南“四一八”起义,准备好起义部队的后方基地。

“孔老师很快就在加益中学师生中发展了一批党员和进步青年,包括黄式尧、陈聚桂、王以辉等人,还成立了加益党支部,使学校成了加益地区革命的策源地。我也受孔老师影响,在解放前夕参加了革命。”1948年5月27日,郁南“四一八”起义部队到达加益与国民党追兵周旋。“国民党一个营的兵力就驻扎在学校内,孔老师带着全校师生若无其事地上课,国民党追兵则四出搜索起义部队,由于有师生通风报信及群众的掩护,国民党兵一无所获,几天后只好灰溜溜地撤走了。”其后,加益发展成由革命武装完全控制的游击区和根据地,孔令淦也担任了郁南县南区人民政府区长及十一团三营教导员。

解放后,孔令淦到广西北海市工作,离休后回肇庆休养。王以炎曾经多次到肇庆探望过他,“孔老师对我说,他一生最难忘的经历,就是开拓加益游击区,为解放罗定和郁南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升起国旗的十四团:罗定历史上第一支人民子弟兵

王以炎继续回忆说,共产党在加益一带建立政权后,国民党军对加益仍然不时进行袭扰,先后发生过多次大小战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心义桥之战”。

1949年9月底,郁南、罗定、信宜、岑溪四县的反动势力,在侦察到加益只有我军“太白队”不到一个连的兵力后,四县决定联合出动保安、警察、自卫队合剿加益。急先锋是罗国璋率领的郁南保警,只见罗国璋坐在轿子上,率领着300多名匪徒,气势汹汹地往加益扑来,甚至还有人担着箩筐随之而来,以为可以趁机发财。

敌人没有想到的是,十四团在团长区映寰和副团长丘子平的带领下,当天刚好运动到扶合一带。接到加益遭四路敌人合剿的消息后,区映寰和丘子平当即决定紧急驰援。部队在心义桥设下埋伏,把罗国璋部打得落花流水、丢盔弃甲,歼俘敌军三十余人,我军无一伤亡。其他几路敌人,在知道十四团加入战斗后,吓得掉头逃窜。打了胜仗的十四团大张旗鼓地开进加益圩,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1949年10月1日,四支队收到来自北京的电讯,获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当天成立,并接收到了国旗的制作方法。于是,十四团官兵从加益街上买来红布及黄布,连夜缝制了一面国旗及多面小国旗。

当我向十四团老战士叶钦南问起这段往事时,他不无遗憾地告诉我:“当时我年纪小,留在罗镜团部,没有跟随部队到加益。”但对于十四团的历史,叶老却如数家珍,娓娓道来。1949年,随着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结束,广东省委及华南分局要求罗定党组织发动群众,公开建立人民武装。同年2月,区映寰和谭朗昭持蔡廷锴将军儿子蔡绍昌的亲笔信回到罗定,动员蔡将军在家乡的亲人献出大批武器,于1949年2月25日,在罗镜圩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四支队十四团,区映寰担任团长,陈汉源担任政委。这是罗定历史上第一支人民子弟兵。其后,十四团连续打了十几个胜仗,包括著名的连州战斗,解放了罗定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村地区,终于在1949年10月底,迎来了南下大军。

“1949年11月1日,我们十四团九百多官兵,举行了隆重的入城仪式。那天,罗城的大街小巷鞭炮齐鸣,我昂首挺胸地行走在入城的队伍中,倍感自豪。看到县城上空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时,很多战友流了眼泪。”如今回忆起那一幕,叶老仍然很激动。

解放后,十四团部分官兵分配到地方工作或编入县大队。而叶钦南和大部分战友,在副团长丘子平的率领下,加入主力部队。不久,开赴抗美援朝前线。直到停战,叶钦南才回国。

国旗保存者邱鼎元:历尽坎坷旗还在

笔者在罗定市党史研究室看到的那面小国旗,缝制得有些粗糙,但颜色仍然鲜艳。旁边的纸条上写着:“文物提供:扶合乡榕木管理区丘鼎元。1949年14团收编前制作的国旗。”

几经辗转,笔者联系上了丘鼎元长子邱荣科。他有些伤感地说:“几十年了,终于有人问起这面国旗和我父亲了。可惜,我父亲在20年前就过世了。”他还解释了自己的姓氏,说丘邱同源,在国家实行身份证制度后,才统一用邱。

接着,他饱含深情地讲述了这面国旗的故事:父亲邱鼎元解放前就参加了归属罗定西北区、取名“紫薇队”的游击队,队长叫梁广雄,班长叫邱六元。十四团驰援加益前,刚好运动到榕木一带,“紫薇队”便跟随十四团参加了“心义桥之战”。升旗仪式及庆祝大会结束后,作为游击队旗手的丘鼎元,精心收藏了一面小国旗。

“小时候,他的箱子里,除了那面国旗,还有一面写着"紫薇队"的三角形队旗、几个袖章及一本游击队员的花名册。可惜,历经几次运动,其他东西都被抄走了。父亲把这面国旗当成宝贝仔细收藏着,才得以保存下来。1972年前后,县政府不知从哪里听到消息,派人找到父亲,动员他捐赠给了党史部门。”

令邱荣科感到欣慰的是,他父亲游击队员的身份,在1997年终于得到政府确认。

加益中学:红色基因代代传

70年过去了,加益革命老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在半山腰上的加益中学,校园已经扩建到了山脚下的街道旁。不久前,笔者专程前往参观。进入校门,经过运动场,拾级而上,但见长长的梯级两旁,竖立着一块块牌子,图文并茂地介绍着加益中学的校史和加益革命斗争史。

梯级行尽,“罗定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展示栏便出现在眼前,在苍翠的大芒山映衬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校长张金瑞说,自五年前加益镇党委和罗定市党史部门联合学校建起“罗定第一面红旗升起的地方”展示栏后,这里便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地方。开学典礼、重大节日、党员入党和团员入团宣誓仪式,都在展示栏前举行。

张金瑞还告诉笔者,他们已经把罗定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故事,编入校本教材,让加益中学的红色基因,世代相传。

新闻推荐

机动车牌证作废公告

罗定市公安机关在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依法扣留了各类机动车1273辆,其中摩托车类1246辆,汽车类机动车27辆,(详见扣留机动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