簕竹镇非雷村: 以党建“唤醒”美丽乡村
非雷村通过“三清三拆三整治”后的村容村貌。梁晓珺摄
漫步簕竹镇非雷村,规整的巷道静静在脚下铺开,映入眼帘的是一间间风格统一、简洁朴素的青砖民居,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在非雷村徐徐铺展开来。
当前的非雷村正依托现有资源发展适合自身的特色产业,做好“种、养、育”,即种笋、养鸡、育蘑菇,以产业兴旺撬动乡村振兴,让群众在乡村振兴中享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非雷村的蝶变,是凝心聚力强党建、促发展、惠民生的一个缩影。
梁晓珺
强党建促乡村大发展
“村里变得越来越美,我们生活也越来越好了。”村民李阿姨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说:“生活在村里很舒服,环境优、邻里和,最重要的是村民都逐渐致富奔康了。”
如今漫步在簕竹镇非雷村,与从前破旧的村子相比,干净整洁的道路以及一间间整齐的青砖民居呈现在眼前,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在非雷村徐徐铺展开来,正是得益于非雷村的强党建、促发展、惠民生的工作思路。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非雷村采取强化党总支下辖的支部党员培训,重点依托村农家书屋平台,把党员的党建知识学习与文化知识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把党总支的远程教育培训延伸到支部;以党员服务中心为阵地,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进行理论学习,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通过优化党组织设置,以党小组活动为中心,有针对性地组织党员开展种、养技能培训,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致富、带富能力。
非雷村始终将党建工作作为主业来抓。通过科学规划、分类设置、联合建设等措施建立党代表工作站,把党建工作延伸到自然村,拓宽了党代表听民意、集民智、办实事、促感情的渠道。开展“村企共建”活动,与温氏股份党委达成以企带村共识,其投入资金800万元在村中建成肉鸭试验场和兽医试验场,通过土地出租、共同管理的方式使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增加12万元。
同时,非雷村党总支部坚持以共谋共建的方式,着力推进公益事业建设。先后投入85万元完成3条自然村总长3公里的村道硬底化建设,解决600名群众的“行路难”问题;投入130多万元完成坳门山、隔江、灯芯岗等坝渠改造工程;投入190多万元完成村三网融合、电网改造工程;结合实际需求,升级改造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方便群众办事;投入200万元完成非雷、水对美丽乡村的建设;投入近20万元完成8户贫困户的危房改造工程。
在“三清三拆三整治”过程中,非雷村创新发展“共同缔造”理念,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作用、农民主体作用,动员各方共同参与。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村共清理村巷道及生产工具、建筑材料乱堆乱放259处;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234处;清理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98处;拆除危、旧房,废弃猪牛栏及露天厕所茅房共184间;完成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水体污染整治21宗;完成村道、庭院及房前屋后美化绿化25处,清理、拆旧补绿25处。
重产业创新发展模式
“早在2009年以前,非雷村被定为省扶贫“双到村”,当时村集体收入只有2万元左右。”黄水荣向笔者介绍,近几年,非雷村集体收入均超13万元,足足提高了近5倍。那么,非雷村是如何高效提高收入的呢?
簕竹镇是温氏股份的发源地,非雷村依托温氏股份发源地的优势,利用“党建+美丽乡村建设”和“党建+精准扶贫”的机遇,立足村的实际,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和带领群众奔康致富。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上,非雷村党总支部坚持在养殖业走出一条新路子,创新发展模式,远离城镇和村庄,科学分布建设现代家庭农场。
“我们首先村集体投资160万元兴建一个占地32.53亩,年产肉鸡20万只的标准全自动集约化示范养殖小区,为村集体年增收6万元,并鼓励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加盟温氏合作发展养殖。”黄水荣说。
同时,积极引导村民加入温氏股份“公司+农户”模式发展养殖产业。据统计,目前全村现有养鸡专业户110户,年养鸡量300多万只,为村民年收入增加750万元,其中贫困户34户,年增收达60多万元。
与此同时,非雷村还通过挖掘和利用当地自然生态资源,尝试为农民寻找更多出路,种植竹笋以及蘑菇,从而带动农民增收。
非雷村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宜竹笋的生长,产出的竹笋口感尤为清甜爽口,远近闻名。由此,竹笋产业历来是该村农业的主要产业,村集体建立两个200多亩的笋竹示范基地,成产后可为村集体增收近2万元。其次是引导农户壮大笋竹种植面积,特别是对36户贫困户给予大力帮扶,免费发放竹苗近3万株、肥料50多吨,使贫困户新种植笋竹达1000多亩,成产后可增加收入近100万元。目前,该村有笋竹种植户约200户,超过全村户数的一半以上。
接下来,非雷村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围绕“强党建、促发展、惠民生”的主题致力打造综合型党建示范点,为推动新兴县建设禅意生态名城、簕竹镇建设现代农牧产业示范镇贡献力量。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于敢勇通讯员何勇)七月盛夏,果实飘香。7月5日至7日,2019广东·新兴香荔节在云浮新兴县举行。在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