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肖华 身穿20斤“战袍” 超强铅辐射下救死扶伤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内科医生肖华。
■肖华在对患者进行悉心治疗。
·篇首语·
人生最大的痛点,无非生、老、病、死。每一个,都与医生相关。所以,他们一定是你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个人。
其实和你我一样,是肉体凡胎,有同情心、同理心、悲悯心;但一般人经历的生死惊心动魄,却是他们每天面对的成败交替上演的日常。
这样的情况下,医患双方的认知相距有时真有点遥远,但所幸,双方又是面对同一个敌人的战友——康复是打胜仗后的巨大奖赏,它既属于病人,也属于医生。
有时候他的一句鼓励,就成了你坚持下去的支撑。
有时候你的一份信任,就成了他放手一搏的勇气。
我们相信,医学的进步、人类的前行,都与这些支撑和勇气有关。
又是一年中国医师节将近。去年7月-8月,在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及广东省医学会的指导下,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新快报主办“向善而生——好医生好故事”活动向“8·19中国医师节”致敬。今年,我们的“敬佑生命——好医生好故事”第二季也正式开启——我们希望记录这些故事,关于我们为生命所做的共同努力。
不论你是医生,还是患者,如果你有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故事,请通过gdgooddoctor@163.com告诉我们。我们将择其中突出、优秀者进行采访,相关报道及视频将在报纸、ZAKER广州、新快报官博官微同时推出。
身穿20多斤重的铅衣,一年700多台次手术,平均每次手术站立1.5-2个小时,在铅辐射下分秒必争,与死神抢夺生命……这是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内科肖华医生做介入手术时的工作写照。
寸头神采奕奕,眼睛炯炯有神,军医出身的肖华,浑身透着军人的雷厉风行,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他比一般医生,拥有更好的身体底子,但从医20多年,长期站在手术台前救死扶伤,才46岁的他,腰、颈已有了职业病。
同时作为医院胸痛中心的负责人,肖华每天面对的都是心肌梗死、心主动脉夹层等发病急、变化快、死亡率极高的胸痛患者。他与同行一起,几乎是用自己的生命换取患者的健康,被誉为在超强辐射下的“铅衣侠”,只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生命延续。
穿着铅衣扛着辐射与死神赛跑
6月26日下午5时多,刚接受完记者的采访,肖华很快又走上手术台,那天的手术量有点多,他忙到深夜11时多才下班。
肖华是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也是医院胸痛中心负责人。
他所在的心内科,有医生30多名,每天要看门诊300-400名病人,每年救治胸痛病患两三千人次,在这样的工作量下,每名医生都练就了强悍的体力和精力。
面对急性心肌梗死等患者,介入治疗是一项救命手术,在影像设备的帮助下,医生利用各种各样的鞘管、导丝、导管,应用微创技术,通过仅1-2毫米的切口进入人体,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因为长期在高辐射环境下工作,进入手术室后,肖华都必须穿上厚厚的铅衣做手术,按照规定,从头到脚,铅帽、铅眼镜、铅围脖、铅衣……遮得严严实实才开展手术。
“这一身衣服就有30多斤。”肖华坦言,铅围脖、铅衣一般会穿戴,铅帽、铅眼镜等防护措施,有时候就未必了,因此,身体某些部位难免长期暴露在铅辐射下。
肖华再忙都会见缝插针地运动,这是他对抗长期辐射环境的办法之一。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更好为患者服务。
练就精湛技术为患者带来希望
手术台上演“生死时速”,与死神抢夺生命,是肖华与团队成员的工作常态。
4月17日,56岁的云浮市民欧先生突然肚子剧痛。前往当地医院就诊,被查出“腹主动脉瘤破裂”。
腹主动脉是人体腹部最粗的一根血管。腹主动脉瘤一旦完全破裂,血液奔涌出来,死亡率高达90%以上,抢救难度极大。在当地医院稳定病情后,患者被连夜转入珠江医院。
接诊医生及护士立即推着患者,向导管手术室飞奔而去。一切准备工作都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覆膜支架被成功置入患者腹部。从抢救到手术结束,仅仅用时40多分钟。术后,即便在26℃的手术室,走出手术室,医生们的后背仍然被汗水打湿,那是紧张打完一场惊心动魄的大仗。
经过几天的后续治疗与护理,患者康复出院。
甘冒风险待患如亲践行医者仁心
珠江医院于2017年建立了胸痛中心,院长、副院长直管该中心。目前是全年、全天候开放导管室的单位,24小时常规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院内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降至2%左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在医院领导关心下,肖华承担起医院胸痛中心的建设,“心脏急救绿色通道”的带动下,急诊科、心内科、导管室、超声室及时配合,使急性大面积心梗、重症心衰、肺栓塞的溶栓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急诊介入治疗均跨入全国先进行列,主动脉夹层及肺梗塞的急诊确诊率达90%以上。
心内科、胸痛中心面对的患者,不少起病急、死亡率高,抢救过程中让他最难过的,不是披星戴月、超强辐射抢救性命,而是患者的不理解和不信任。
曾有名30多岁的东莞患者因急性胸痛转送到珠江医院就诊,肖华接诊后,告诉患者和家属,需要立即做介入治疗,不然会有生命危险,但患者和家属还是到处打电话问询,拒绝立即接受手术,就在他们犹疑的几小时后,患者遗憾去世。看着病逝丈夫,妻子痛哭着问肖华:“如果手术,是不是有很大机会就不会死?”
看到这样的情景,听到这样的追问,肖华痛苦万分。他告诉记者说:“做了手术,95%的机会可以救活,但如果患者和家属愿信任医生,那5%的风险可以一起挑战。但一切都晚了。”
化身科普达人传播防治知识
这些年来,除了做好手术,肖华也争取一切机会向大众科普心脑血管疾病的救治等知识,经常下基层向大众科普传播医疗知识。
他说,心脑血管病发病率高,对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危害大,减少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早期预防,在心脑血管病还没发作的时候,积极对易导致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很多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等可干预因素,要早发现、早控制、早治疗,注意正确的饮食和生活方式。
目前,介入手术已在全球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被公认为是一项成熟、有效的技术,美国一年的介入手术是100多万台,而中国,还有很多的患者并未接受到及时的介入治疗而失去生命。
什么是好医生?
同题问答
好医生,首先要有一颗责任心,同时,要有好技术。
为了让自己在门诊、手术台上更集中注意力,肖华平时也很注重锻炼身体,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心内科医生,体力是一大考验。好医生一定要把战线前移,使大众也掌握更多的医学常识,这也是医生职责所在。
好医生的另外一面,却未必是好丈夫、好爸爸,肖华的儿子,儿时对解剖模型非常感兴趣,一度想当医生。但慢慢发现,经常见不到爸爸,原来医生那么辛苦,那么忙,读高中的他已经明确表示不想当医生。
对妻儿陪伴太少,是肖华的亏欠。
■策划统筹:新快报记者 张英姿 肖萍 张小磊■采写:新快报记者 黎秋玲 王敌 通讯员胡琼珍 伍晓丹■摄影: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 龚吉林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丽)6月28日,市政协召开六届十二次常委会,组织政协常委围绕“云浮经济发展怎么看,下半年怎么干”协商建言,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