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坛的韵味
云浮市伊顿实验学校七年级(1)班郭绮芸
轻叩诗歌的大门,那股沁人的芬香扑鼻而来;点燃智慧的灯盏,那柔和的光芒烛照心灵;品味苦涩的清茶,那茗香穿越了岁月,来滋养后人——它,名叫“国学”。古人用他的一生传奇,来书写国学大坛的篇章:有如礼仪之精髓的《论语》,孔子及其弟子仁爱的一生,藏在门后的芬香;又如做人之大学问的《道德经》,老子那“无为”的一生,留下机敏的智慧光芒;再若量同太虚之释怀,佛家修心的根本,蕴含于超脱的茗香……这是中华五千年的文化,这是华夏最经典的浓缩。就让岁月的声音,带领我们,在国学大坛撷取一束花。
关于国学的精髓——儒释道三家,本质上是“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三者关系用“道根儒茎佛叶花”贯穿,最为贴切。儒,是仁爱、明德,它的芬香留给后人:拿得起。释,是脱俗、修心,它的茗香送给后人:放得下。道,是无为、不偏执、机敏,它的光芒照亮今世:想得开。儒释道告诉我们:什么是礼的根本与修养,什么是学会选择与放弃,什么是机敏做人。
我最向往的,是道家的“想得开”。聪明的人应是这样的:聪慧不外露、糊涂的外表,话不可说尽、事不可做绝,万事留余地。在这个时代,此国学智慧起重大作用。这个糊涂的外表,不是依赖、顺从,而是一种气度,一种高度,一种深度。在友谊的小船上,不计较得失;在钱财官位前,不勾心斗角,把它看清;面对流言蜚语,告诉自己:“能受天磨真好汉,不遭人嫉是庸才”。知足宽容,就是没有所谓的心机算计,又何必不放下利益的担子,收获幸福?幸福,需要想得开。
还记得《颜氏家训》中的一句话:“世人多蔽,贵目贱耳,重遥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不加礼敬;他乡异县,微藉风声,延颈企踵,甚于饥渴。”这种例子很常见。每当比赛的成绩出来时,朋友们都对排名上那个熟悉的名字视而不见,比他高的名次必定让人心生敬佩,如“神人”一般。若是谈论天空,外国的是明亮蔚蓝;若是谈论军事装备,外国的先进;就是家庭,别的地方的都是温馨的,可以说成“别人的妈妈”“别人的孩子”……这就是世人通病:“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远处的都比身边的人好。仿佛熟悉,能藏住所有的优点。别人的恩惠比得上父母的付出吗?是不是对老师、同学的礼仪在亲人长辈身上就不需要了呢?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讲的不只是谦虚做人,引申出来的,是常怀感恩心。
这是中华的文明,这是国学的精粹。在国学大坛中,不仅仅是儒释道三家智慧,它真正的韵味,是告诉人们为人处事的态度。国学的那束花永不凋谢,它将继续普照世人。
点评
轻叩诗歌的大门,那股沁人的芬香扑鼻而来;点燃智慧的灯盏,那柔和的光芒烛照心灵;品味苦涩的清茶,那茗香穿越了岁月,来滋养后人——它,名叫“国学”。文章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阐述国学大坛的韵味,感情真挚,富有感染力,字字句句扣人心弦。
——云浮市伊顿实验学校教师陈田媛
新闻推荐
着力建设大湾区绿色农副产品供应地在对接大湾区建设中走出“云浮路径” 云浮市副市长黄天生谈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
三省六市州联合采访组记者参观新兴榄根大坪顶养殖小区本报记者何玮珊梁湛华“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是落实《粤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