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巨变60载 云浮技工教育发展纪实

云浮日报 2019-05-26 07:51

大降坪旧校区云浮技工学校首届毕业生2005年,合并后的云浮技工学校大门嘉宾参观实训车间云浮技师学院新校区通讯员莫德平

时间刚跨进2019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就给云浮市政府发来批复函:同意云浮市高级技工学校升格为云浮技师学院。这是省委、省政府及省人社厅、教育厅亲切关怀的结果,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几代技工人努力的结果。至此,云浮技工教育在经过60年的长途跋涉、几经波折后,终于走过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之路,迎来了一次历史性飞跃。3月28日,云浮技师学院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笔者翻看着已经发黄的老照片及尘封已久的档案,一幕幕云浮技工教育的沧桑往事,浮现在眼前。

云浮首间技工学校:

在“大跃进”中诞生,在经济调整中解散

1958年,云浮在“大跃进”高潮中,决定开办一间技工学校,取名“云浮县农业工业技术学校”,首届招了机械班50人,农业班47人。机械班学生曾婉容和林德明,向笔者回忆了母校短暂的办学历程。

最初的校舍借用高峰一间废弃的炼锡厂,不久搬到县城内的城隍庙,农业班也随即解散,学校改名为“云浮县工业技术学校”。同年11月,云浮县与新兴县合并为新云县,县政府驻地新城镇,学校转搬到空出的政府大院。

校长李丁是老革命,他之前是县统计局局长,教务主任梁允模兼任机械班班主任,其他教师全是广东省机械学校的首届毕业生。梁允模抗战时曾就读迁来腰古镇的广东工业学校,他把广东工业学校的教学模式应用到教学中,要求教师既会教,也要会学,既有企业师傅的手艺,也有教书先生的品行。

学校开办不久,便遇到三年困难时期。回忆起那段经历,首届机械班学生、云浮市中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林德明说:“即使吃不饱饭,我们仍然刻苦学习,对未来充满信心。”1959年,机械班又招了51人,1960年机械班再招50人。首届学生毕业时,国家压缩精减企业职工,很多学生都学非所用,曾婉容分配去放电影,林德明分配到公安局。1961年学校在经济调整中解散。

云浮硫铁矿技工学校:

开创“订单式培养”及校企合作模式

一幢二层小楼,8间教室,校园占地不足10亩,教职工最多时也不到30人。但这方寸之间,却培养出大批技术能手、操作专家、劳动模范,为国家重点建设工程输送了大量技术人才。这就是“文革”期间,肇庆地区创建的第一间技工学校——云浮硫铁矿技工学校。

1974年7月,广东省石油化学工业局决定在云浮创办一间技工学校,取名为“广东省石油化学工业局云浮技工学校”。南下老干部、时任云浮硫铁矿机修厂厂长的苏怀玉被委任为第一任校长。他年过五旬,仍保持着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两个月即制定出筹建方案,并抽调16名干部职工和技术人员担任教职工,教师都是“文革”前的大学毕业生,包括赵世宽、刘贤炘、穆传德、李科艺、潘其似等。首届开设三个专业:矿山机械维修、汽车修理、电工,各招一个班。

当年11月,四会县下乡知青饶建章与冯秉和兴冲冲地赶到学校报到,让他们感到意外的不只是设在大降坪的简陋课室和离学校有两公里多山路的宿舍,还有文化及年龄参差不齐的同学。首届学生毕业时,正遇粉碎“四人帮”不久,三个班拍了张大合照后,即奔向生产一线。饶建章和冯秉和留校任教。

广东省石油化学工业局云浮技工学校1975级招了车工和钳工各一个班。1977年初,学校搬到文化山上的“匚”型新校舍后,技校移交给云浮硫铁矿,改名为云浮硫铁矿技工学校。不久,再改为培训大队。1980年恢复为技校。1990年正式通过省劳动局验收。1985年后逐渐向矿外招生。“那时,报考云硫技校比报考云浮中学还难。”毕业后留校任教的陈敏玲还保留着1991年的中考成绩单,分数远超云中录取线,但她还是毫不犹豫报了云硫技校。

云硫技校从创办之日始,便具有校企融合的天然基因和禀赋,其实行的订单培养模式,丝毫不逊于德国的“双元制”。2002年后,企业为了减负增效,一度停止招生。时任副校长的朱启明曾起草过一份与云浮市技工学校联合办学的方案,无奈由于客观原因,只流于纸面。

云浮市技工学校:

源起花德山筚路蓝缕故事多

花德山,毗邻蟠龙洞,经委保税仓库就在花德山下。1997年9月15日,沉寂多时的保税仓热闹起来——云浮市技工学校在这里举行了揭牌仪式。“当时学校最好的实训设备是一辆报废吉普车。”时任学生科科长梁新林说。问起这台吉普车的来历,首任校长李侃时打开了话题。

1994年,云浮从肇庆地区划出升格为地级市,当时是全省唯一一个没有市属技校的地级市。1996年云浮市政府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决定筹建一间技校。怎么办,谁来办?劳动局领导班子不约而同都把目光聚焦到培训科科长李侃时身上,因为他既从事过职业教育,又曾在普教系统工作多年。当时只给了12个编制及几十万元启动资金。“只能因陋就简,以每年30万元租用经委闲置的保税仓库做校舍,教师从普教系统抽调。首届学生招了107人,三个班三个专业,分别是汽车修理、机电一体化、电子仪器仪表。”李侃时说。

“幸好,肇庆交通技工学校向我们伸出了援手,无偿支援了一批实习设备,包括那辆吉普车,还派了三位经验丰富的教师来援教。”李侃时还记得那三位老师的名字:曾志宏、谢冠灼、詹建文。在他们的指导下,学校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2000年暑假,为了减少租金及寻求发展空间,学校搬到年租金只需20万元,面积大了将近一倍,还有一排临街商铺的乐谊路旧凉果厂。

如今谈起建校之初的艰辛,时任学生科长梁新林、教务科长肖石林、办公室主任刘群英等见证者都如数家珍,无不感怀:每周一晚上的教职工例会,大家分析问题,研究对策,讨论热烈。搬迁到凉果厂时全校教职工一齐动手,连夜加班,用铁皮制作了“云浮技校”的牌子。欠租被业主威胁锁门时,大家踊跃集资……可惜,教师们的努力,无法扭转亚洲金融风暴开始后的经济调整和下岗潮,及由此引发的技校生源危机。2002年7月17日,市长办公会议决定市技校与市中专联合办学,采取“两个牌子、一套班子”的形式。

曲折漫长的两校合并之路

2004年8月,省人社厅要求云浮技校从中专独立出来办学,并拨款一千万元支持建设新校区。为了选好校址,李侃时踏遍了市区周边的山山水水,最后,选定城北过境公路边一块90亩山地作为校址。

同年10月11日,谢强华副省长率领省政府办公厅、劳动保障厅、财政厅有关负责人实地考察云浮技工学校的建设情况,第一站就到了李侃时选定的城北地块。谢强华边看图纸,边问市长欧真志:“省里只有一千万元,你们市里能出多少?”在一旁的李侃时说:“我们还有个省钱又快捷的方案,就是与云硫技校合并。”这个方案,李侃时自2001年即开始酝酿。到达文化山顶后,谢强华高兴地说:“这是个好地方,就在这里了!”当时云硫技校旁边的中、小学及职校已经迁走,校舍闲置,整个校区占地达120亩。

联合办学的洽谈过程一波三折。云硫先是提出以股份制形式办学,定期分红,在了解到办技校无红可分后,又要求一次性支付20年租金,直到快开学才达成每年12万元租金的方案。合并后的云浮市技工学校,接收原云硫技校29名教职工。

2005年秋季开学时,全校教职工已有70人,学生近600人,开设了10个专业。

两校合并后,学校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华丽转身续写传奇

2018年5月,云浮市高级技工学校通过技师学院专家评审时,梁新林发朋友圈感叹:合并13年来,学校连上了六个台阶:省二类,省一类,省重点,国重点,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

如今走进云浮技师学院,人们看到的除了错落有致、充满现代气息的汽车楼、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饭堂、学生宿舍等,还能切身感受到湖光山色和鸟语花香。近年,不时有曾在云浮技校和云硫技校工作学习过的师生前来参观,他们对云浮技工教育有着不变的情怀,由衷感叹云浮技校教育的沧桑巨变。现在,云浮技师学院已经把创建高水平技师学院,作为下一个目标。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新闻推荐

云浮市司法局加强重点社区服刑人员管理 纵深推进全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本报讯(记者钱枫)为进一步加强重点社区服刑人员管理,确保全市社区矫正形势的安全稳定,维护社区矫正监管安全。连日来,市司...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