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工匠承接 村民理事监管 财政直接划拨 云浮郁南全域推进“以奖代补”助力乡村振兴

南方日报 2019-05-20 08:44

通过“以奖代补”,中村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雷贤辉摄

走进云浮市郁南县平台镇中村村,宽阔的路面,清澈的河水,整齐的房屋,还有院墙上手绘多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环保知识宣传画,随手一拍,就是一幅美丽的乡村风景画。

中村村是省定贫困村,环境脏乱差是过去的真实写照,如今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改善,主要得益于该村在云浮全市范围内先行先试实施“以奖代补”建设机制。

何为“以奖代补”?郁南的做法为:农村工匠承接、村民理事监管、财政直接划拨。通过“以奖代补”,乡村建设项目的立项、建设、监督、验收等过程都由群众参与,真正做到“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据统计,郁南17条“以奖代补”示范村建设,群众义务投工投劳约2.8万人次,主动拆旧让地6.3216万平方米。

不久前,在云浮市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现场会上,云浮市委书记黄汉标肯定了“以奖代补”机制,并要求其他县市区学习推广郁南“以奖代补”经验,走出一条具有云浮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努力实现“美丽云浮,共同缔造”的目标。

干在实处永无止境。今年,郁南县在总结省定贫困村“以奖代补”建设示范村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完善符合农村特点、具有郁南特色的乡村振兴新机制,在全县177个行政村所属自然村全面推广竞争性“以奖代补”乡村建设机制,大力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积极性。

撰文:雷贤辉叶锦生李嘉怡

突破

100万元以下土建项目

农民工匠优先承接

近年来,郁南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25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工作。

最初,全县25个省定贫困村有8个村采取EPC“一体化”招标形式进行建设,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一体化”招标,从项目立项、审批、招投标到开始实施建设耗时约2个月,时间太长,效率低下。此外,招标模式中勘察设计、测绘、预算、招标代理、监工等工程管理费占比过高,约占15%,未能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率,容易造成资金浪费。最重要的一点,农村项目小而散,EPC“一体化”招标方式开展建设的过程容易因土地等原因出现矛盾,阻碍项目实施,群众参与程度不高、满意度低,往往出现“工队在干,群众在看,工队一走,没人再管”的情况,项目后续管理维护成为难题。

为尽快推动乡村振兴落地成效,郁南主动作为,高位部署,推进“以奖代补”机制。一方面,郁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破解工作难题,直接担当“以奖代补”的推动者,支持各镇推广这个创新做法,鼓励本地农民工匠承接建设项目;另一方面,开通乡村振兴建设项目绿色通道,简化项目建设的立项、资金申请等审批手续,允许“容缺受理”,对资金也优先审批。针对个别部门和镇存在思想顾虑,举办专题培训班进一步明晰项目类别及资金申报程序。

那么,“以奖代补”到底好在哪里?

据介绍,“以奖代补”共有县统筹、镇组织、村实施、队申报、户表决5个环节。具体流程包括项目酝酿、项目申报审批、项目监督、项目验收、资金划拨。

得益于创新化的流程设计,郁南乡村项目建设实现了3个突破。一是突破项目招投标方式。考虑到EPC模式存在群众参与度不高、审批流程繁琐、资金使用效益未能最大化、未能体现农村特色等问题,郁南实行“以奖代补”方式,将总投资100万元以下的土建项目,纳入“以奖代补”项目库,优先选择本行政村内农民工匠带头人承接,既能适应农村实际,又能发挥群众积极性,更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突破项目施工方式。郁南县进一步创新探索“以奖代补”方式,优先本地农民工匠承接项目工程,承建的农民工匠可作为带头人组建工程队进行建设,无需挂靠建筑公司,既节省挂靠费用,又可以充分发挥群众智慧和力量。建设过程中,由村民成立项目建设理事会,村委会、村务监督小组及镇政府成立项目监督小组,对项目进行共同监督,同时积极探索动员银行无抵押低息贷款给施工方;三是突破项目验收方式。全县乡村振兴项目类型广、数量多,往往难以及时验收,造成资金没法及时划拨。为解决验收难、验收慢问题,郁南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简化流程、事权下放,各村“以奖代补”项目建成后,由承建方提出验收申请,然后由村“两委”组织自然村项目建设理事会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初步验收。初步验收合格后再由镇政府正式进行项目竣工验收。

“对"以奖代补"项目,镇村干部召集各自然村村民或户代表对项目进行商议、公示、表决等程序,所有项目由村民自主确定申报。”郁南县乡村振兴办相关负责人透露,整个过程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成效

缩短手续时限节约建设成本

拧住群众主体“牛鼻子”,铺就乡村振兴“好路子”。

通过“以奖代补”,郁南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在修建平台镇中村村木朗村道中,该村的老中青齐上阵,30多名村民义务投工修建了一公里长的硬底化水泥路;旺埇村新建占地400多平方米的红色文化广场均由村民自愿出让土地建设。这样的例子在郁南不胜枚举。

农村项目小而散,“以奖代补”机制以镇村为项目建设主体,优先选择施工质量好、群众认可度高的本地农民工匠带头人承接。如此,既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又培育了新型农民,还能够增加农民收入。

省定贫困村历洞村的村民谢金生,就承包了该村文化楼、雨污分流排水沟渠、村道等项目建设,在本村成立了一支60人的施工队,施工队以优先雇佣本地的低保、五保户为原则,助力贫困户增收,在当地群众满意度甚高。

中村村下辖的7个自然村每个村均建有一个垃圾收集点。大热天刚做好午饭的卢婶,把餐厨垃圾打包放进垃圾桶。村民卢婶说:“以前村里没有垃圾收集点,大家都是随手扔到坎下、河边,远远就能闻到臭味,尤其是夏天蚊虫特别多,但现在就不一样了。”

村里聘请了3名保洁员,每天定时定点到达各村清运垃圾,保持村子洁净卫生。这些保洁员都是本村的低保、五保户,让他们在本村实现就业,帮补家用反馈村子。

据了解,历洞镇历洞村、平台镇中村村、大湾镇榃葛村,分别有9支、3支、4支本地工匠施工队参与建设,这不仅促进农民增收,而且能充分利用农民工匠熟人网络的优势,方便与村民沟通交流,减少工程建设阻力,更便于项目后期长效管理维护。

更为难得的是,进一步简化了审批流程,缩短手续时限,节约项目建设成本。

据郁南县乡村振兴办相关负责人透露,“以奖代补”方式从项目酝酿、立项、审批、公示到施工,整个流程大约耗时1个月,比“一体化”招标方式省时约1个月。而且,采用“以奖代补”形式,项目建设前资金主要用在设计、预算上,约占总投资5%以下,而“一体化”招标的前期管理费,则占到总投资10%。

动向

人居环境改善全域推广经验

清澈见底的河涌,水面没漂浮物,岸上无垃圾。现在的中村村,干净整洁,生活污水经由雨污分流排水沟,统一流到村里的污水集中处理点。

“人居环境改善,在村里过上了城镇般的生活。”中村村委支部书记卢锐文发出如是感慨。

与他有同样感受的还有距离中村村90多公里外的历洞镇旺埇村村民。

旺埇村全村共220户人,其中贫困户就有48户,约占了全村总户数的1/4,如此一个老大难的村子近两年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村子是入不得眼,进村就见露天茅房、泥瓦破房,一下雨粪便污水横流,路根本走不了。”旺埇村委支部书记聂荣镜说,现在村里建有标准化公厕,硬底化水泥路环村,村中还建设了红色文化广场、文化服务中心,并发掘本地农耕文化将原来的闲置小学改造成旺埇村史馆,村史馆旁还设立了留守儿童之家,为该村的10多名留守儿童提供教育娱乐场所。

旺埇村人居环境得到提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后,吸引了不少外出务工的村民回到村里建房、加层。

“以前村里想修一条路,难。村民不愿意让地,出钱更不行。通过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鼓励村民发挥主体作用参与整个项目建设,如今村民热情高涨、积极投工投劳,村内外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郁南不少村支部书记如此感慨。

乡村振兴快,全靠“头雁”带。平台镇党委书记林峻峰指出,实行竞争性“以奖代补”机制振兴乡村能够顺利推进,主要是始终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始终坚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工作进度亲自督办,当好干部群众的“领头雁”;二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以奖代补”项目的决策权、监督权和管理权交给群众;三是始终坚持运用创新思维推动乡村振兴,突破了项目招投标方式、实施方式、验收方式、竞争方式,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四是始终坚持实干担当做好“领头雁”,过去那种“政府干,群众看”转变成了“党员干部领头,群众争先恐后抢着干”。

勇立潮头,方显担当。今年郁南177个行政村所属所有自然村全面推广“以奖代补”建设机制。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郁南乡村将迎来巨变,乡村振兴的好戏将更加精彩上演。

■链接

“以奖代补”

5个环节措施

县统筹:县制定并向全县公开年度“以奖代补”补齐短板项目清单和工程造价清单,各镇根据项目清单引导各村村民商定建设项目,再由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讨论确定各镇年度项目并统筹安排年度资金。

镇组织:镇人民政府按照项目审批原则对行政村上报的项目进行审批,与自然村项目建设理事会及村委会共同确定项目承建方,并与村委会、村务监督小组组成项目监督小组对项目的实施和质量进行监督,项目完成后组织各方进行项目验收。

村实施:村委会对自然村上报的项目进行审核后报镇人民政府审批,项目获批通过后公示,然后由自然村、行政村和镇政府共同确定项目承接方,并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由村委会与项目承建方签订合同并组织项目实施,同时负责对项目进行施工监督和初步验收。

队申请:自然村户代表表决公示确定项目后,由自然村向村委会提出项目建设申请,村委会同村务监督委员会对自然村申报建设项目进行审核后,报镇人民政府审批。

户表决:自然村召开自然村户代表会议,民主选举5—7人组成自然村项目建设理事会,并共同商定本村“以奖代补”建设项目,对商定项目进行民主表决,项目需经到会90%以上的村民代表同意通过并公示。

新闻推荐

“税宣杯”男子足球邀请赛精彩上演

日前,由郁南县税务局、县体育局和县足球协会联合举办的2019年郁南县“税宣杯”男子足球邀请赛在该县体育中心足球场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