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韧性
一直都想写关于母亲的文字,然而,每每提笔,却难以下笔,不是无事可写,而是可写之事太多,不知如何写起!母亲身上有诸多优良的品性,最让我不得不提起的就是她的韧性。说起母亲的韧性又不得不从她苦难的一生说起!
母亲年幼丧母,父亲又是个瞎子,作为家里的长女,母亲必须担起一家生活的重担。母亲下面有五兄弟姐妹,在外婆去世时,最小的舅舅还不满三岁,为此,母亲当姐又当娘,苦苦支撑着一家的生活。母亲十三岁那年,正赶上大饥荒,家里的弟弟妹妹嗷嗷待哺,而瞎子外公行动不便,只能指示她外出讨粮。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母亲按照瞎子外公的指示,提着空米袋,衣衫褴褛,独自步行,到深山里的瑶寨去,向瑶寨的老根们乞讨一些杂碎的玉米。因为瑶寨地处高耸的石山深处,需攀爬环行一座座高山才能到达,其中很多路段需要手拉树枝脚顶石块支撑身体才能通过,极其险峻。母亲往返一次需要数日,还好瑶寨老根大都心慈友善,虽然大家的日子都很艰难,但也多多少少会施舍一些杂碎的玉米,让母亲带回。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如果是现在可能都还在母亲的怀里撒娇,然而,在那个苦难的岁月里,那个年岁的母亲却要支撑着整个家的一片天。我想如果没有相当的韧性,那是难以想象的!
随着兄弟姐妹们相继长大成人,母亲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母亲面容姣好,我想在她青春的年岁里,也定是个“君子好逑”的“窈窕淑女”,不乏家庭优越者的追求。然而,母亲却选择了邻村“家庭成分”极为不好的我的父亲,其目的就是为了方便照顾她那些年岁尚小的弟妹们。父亲是独苗,而且是孤儿。因为爷爷是地主,在父亲刚满五岁那年,被押进大牢病死了。从此,父亲便顶着“地主儿子”的黑帽子在一波波政治运动中如履薄冰,艰难度日,整日里诚惶诚恐!正因如此,父亲养成了沉默寡言、安守本分的性格。母亲嫁过来之后,一面奔波于大家(娘家)和小家(婆家)之间,辛苦的劳作,照顾两边的生活起居;一面还得顶着巨大的政治运动压力,操持一切家庭外交。“男主外,女主内”本是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然而,因为特殊的政治背景,特殊的“阶级成分”,母亲只能担起了家里该是男人挑起的重任,所以一切对外的讨人情和借关系,都是母亲硬着头皮,厚着脸皮,去不断磨着嘴皮,托人办事,求人帮忙,以解决和处理家庭面临的各种困难和危机。
“文革”时的父亲,挨斗遭打是常有的事。其中,有一次差点要了父亲的命,那是一个骄阳似火的正午,父亲刚从田里劳作回来,村里的红卫兵不等父亲作简单的洗刷便以莫须有的罪名将父亲捆绑到村大队总部,反吊在村部的横梁上,大肆批斗。父亲空着肚子被反吊在横梁上,让人打得皮开肉绽,这样的折磨持续了一天一夜。听人私下议论,主使批斗的红卫兵因为上一代的恩怨,想借此报复,于是编织罪名将父亲往死里整!面对生死边缘的父亲,母亲顶着骄阳,到处东奔西走,托着拐弯抹角的人情关系,最后才找到了当时的大队主任。通过大队主任的出面干涉,父亲才总算免于罪责,从阎王殿的门坎线上落荒而逃!对于这样的绝境,倘若母亲换成别的软弱无能的人,只会听天由命,那么父亲无疑将遭受灭顶之灾!然而,是母亲绝不放弃的韧性硬生生的将父亲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才有了今天我们一家的枝繁叶茂啊!
历经这样的苦痛之后,母亲深感家族多叔伯兄弟的重要性,为此,母亲一个接着一个的给父亲生下了八个子女。打倒“四人帮”后,总算吹来了一股清新的政治空气,父亲母亲终于不用再在“家庭成分等次”的低端苦苦挣扎了。然而,随着子女们慢慢长大,一家人的食量也水涨船高了,所以好些年我们家一直处于寅吃卯粮的窘境中。人多地少,产量又低,加之劳力过少,等吃的人又多,每年开春不久,家里的粮仓就已早早告急。为此,母亲不得不向村里村外东讨西借,或者到村委乡委民政寻求救济,更多时候是带领一家大小上山砍柴卖柴换取粮食,就这样东拼西凑才勉强度过一个个青黄不接的岁月。这样的年份一直延续到了我高中毕业那年才有所缓解。然而,一波刚平一波又起,粮食是够吃了,可又要马上面对我上大学的高昂费用,为此母亲又陷入打工赚钱的苦境中。因为当时的用工需求很少,替人打工都得要托关系走后门。为了维持我上学的费用,母亲厚着脸皮托着层层关系,才找到了村子附近的果园场主,求他让我们一家替他铲草摘果,挣取少得可怜的工钱。我们一家像这样的艰辛日子,一直到我大学毕业有了稳定的收入才有所改观。
许多年过去了,我们八兄弟姐妹都已长大成人,并相继成家立室了。然而,母亲依然和父亲坚守着山村的老屋,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好几次我们都想将她接出来生活,但她总是不肯,总说生怕与媳妇磕碰,影响我们小家的和睦。回顾母亲的一生,那无疑是苦难的一生,而同时又是坚韧的一生,在她许许多多的人生关口和生活困境乃是绝境中,她总是能够迎难而上,突围而出!这些都全赖于她坚如磐石,韧如蒲苇的性格!有时我在想,作为父母长辈该给子女留下什么才更具价值?是金银财宝,还是精神品质?我想纵然是金山也总会有掏空的一天,而好精神品质却可以薪火相传!从这个意义上说,母亲传承给我的不是大富大贵的物质遗产,而是令我受益终身的精神品质——百折不挠的韧性,永不言败的韧劲!
“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海明威《老人与海》),是的,母亲就是这么一个“不能被打败”的人,在我所走过的接近四十年的人生路上,母亲的这种“不能被打败”的韧性时刻影响我,在我遇到挫折想要放弃的时候,它总能鞭策我支撑过去。
(罗定中学城东学校)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梁湛华通讯员曾庆宝暮春时节,记者走在罗定市泗纶镇高和村的村道上,只见村道干净整洁,过往村民面带笑容,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