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粤剧老倌杨海城爱戏入骨,海外办学传播粤剧文化 戏曲人生一甲子 身在梨园一辈子

湛江晚报 2019-03-08 11:11

2018年12月,第七届吴川粤剧文化节,杨海城(中)与演员梁晓莹、文汝清合影。 受访者供图记者刘金凤

他叫杨海城,是粤剧舞台的“万能老倌”,从事粤剧60年,生、旦、净、末、丑都演过;他爱戏入骨,无论身在国内还是海外,都将传播粤剧文化作为己任。他1945年生于赤坎,2019年是他从艺60周年,温哥华杨海城粤剧学院、加拿大粤剧协会将为他举办一场名为“走过梨园一甲子”的专场演出,届时,74岁的他将粉墨登场,表演折子戏《凤仪亭》和长剧《白蛇传》。日前,借杨海城回乡探亲之际,记者采访了他。

痴迷粤剧

从小苦练基本功

每年年底,杨海城都会从温哥华飞回湛江,今年专程回来陪老母亲过年,和戏友们聚会。“湛江春节热闹,有气氛,尤其是见到旧时戏友,大家一起唱粤剧,仿佛又回到年少时候。”杨海城虽74岁高龄,却声音洪亮,双目传神,满面红光,甚是精神,说起粤剧,他的话闸子打开了。

“我从小就常听母亲唱《平湖秋月》:"蟾华到中秋分外明……",直到现在身在海外多年,每想起这些曲调,就很想念母亲和家乡湛江。”杨海城说。他家离群众剧场、部队礼堂不远,经常有机会看表演,从小就希望将来成为一名演员,1959年,湛江粤剧团成立少年粤剧学校,他欣然报考,正式开始了自己的粤剧生涯。

学粤剧的“四功五法”是戏曲演员的基本功,“四功”指唱、念、做、打,“五法”指手、眼、身、步、法训练,每一招一式下的都是狠功夫。每天早上6点在寸金桥公园练功2小时,练声、掰一字、踢脚、掬鱼、起虎尾、跳藤条、打半边月、走圆台、打靶子、翻跟斗,八点回宿舍排戏,下午学排场、基本功,晚上练唱功、上文化课或者看戏。

戏虽好看,练功却汗流成河。比如“掬鱼”,老师不让你向下压,你就停在那,五分钟汗水就能在地上现出人形。为了防止学生偷懒,老师会在地下摆上一炷点着的香,你得整个身躯绷直,肚皮往下坠一点就会被香火烫着。“起虎尾”更辛苦,双手支地,两脚靠上墙上,一分钟就双手发抖;再说“掰一字”,学生坐在地上,屁股贴近墙根,老师将学生的两腿拉开向墙根靠拢,用沙袋或铁毡摆在脚前防止双脚合并,为的是将胯部拉开。许多同学疼得哇哇叫,有的受不了这样的苦,收拾包裹回家了。杨海城不仅挺了过来,还私自加码练功,回头想想,杨海城很感恩当年练功打下的基础,为他日后的粤剧生涯铺平了道路。

勤奋的人运气好。上世纪60年代的湛江是下四府粤剧的中心,一大批国家级、省级剧团来访,带来了一批艺术表演让人大开眼界。那个时期,杨海城先是得到“下四府”名小武黄志英的悉心栽培,调教出他标准硬朗的南派小武戏,继而得到京剧名师张云楼传授潇洒规范的北派基本功。因基本功扎实,扮相俊俏,嗓音清亮,杨海城很快在湛江粤剧界脱颖而出,成为湛江市青少年粤剧团台柱文武生,表演传统南派《武松打虎》,参加全省青少年汇演。

脱颖而出

粤剧舞台攀高峰

1962年,湛江市文化部门决定让剧团排演第一个长剧《白蛇传》,将粤剧、川剧、京剧三个剧种的亮点集中起来,改编成一个适合小学员演出的版本,并把川剧的《扯符吊打》的特技加入到戏中,由杨海城扮演蛤蟆一角。《扯符吊打》中的武打动作由“犀牛望月”“鲤鱼反水”“倒卷珠帘”“飞流三级浪”“观音坐莲”等组成,杨海城凭着过硬的基本功,在舞台上把南派武功演得令人屏息。演出获得成功,巡回广东、广西,场场满座。随后,市青少年粤剧团出访越南演出,并受邀到澳门演出。

杨海城表演最大特点是全方位塑造人物,“演一个人物之前,我会认真研究人物历史背景,找出剧中主题,充分利用戏曲艺术手段,合理设计人物所需的唱做念打,让舞台形象真实可信。”杨海城说。

1970年,杨海城调到湛江地区粤剧团,参加排演《智取威虎山》,在剧中扮演A角,成功塑造了杨子荣的形象,“为了演好杨子荣,我将电影《智取威虎山》看了不下100遍。”演出大获成功,所到之处备受观众欢迎。“记得在阳春石碌铜矿演出时,戏台搭在三面环山的平台上,晚上的戏,有的观众上午就进场了,当晚估计有三万人看戏,散场后回家的火把像一条火龙,翻山越岭,十分壮观。”杨海城回忆起当年的演出依然充满豪情。

在湛江地区粤剧团的10年是杨海城舞台艺术的黄金时代,他塑造了一个个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平原作战》的赵勇刚、《龙江颂》中的阿更、《红色娘子军》中的洪常青……当时粤剧界如此评价:杨海城一出场,人物形象就出来了。

敬业爱业

播洒粤剧火种

改革开放初期,杨海城举家到了澳门,为了谋生,他做过制衣酒楼侍应、仓库管理、卖过糖水,摆过地摊……“哪怕生活再艰难,我也没有放弃粤剧,一有空就坚持练功。”杨海城说。几年之后,他用节俭下来的钱办起了澳门粤剧学院,一边开门授课,一边四处演出交流,让粤西的粤剧艺术在澳门扎根,据他称,1980年至1997年,他在澳门教授的粤剧学员超过200人。

1997年,杨海城举家移民加拿大温哥华。温哥华华人多,粤剧在这里有100年历史,民间粤剧曲艺社团活动也挺多,杨海城重操旧业,又办起了粤剧学院,20多年来,他的学员多达200多人,把粤剧文化传到世界各国。他不仅教技艺,还不服老,年过七旬还能反串演虞姬,眉目里尽是风情。戏剧家李德生曾拟一联如下“唱念做打舞六场俱能云城独步,生旦净末丑精演擅授桃李成蹊”,概括了杨海城在海外在粤剧上取得的成就。

2009年是杨海城从艺50年,他在温哥华举行“艺海扬帆50秋”演出,“明天就表演了,今天排演时右腿断了大筋。”他说。为了不扫戏迷的兴,他忍疼坐在电动轮椅上连演两晚共八个折子戏,“疼得戏服全都湿了”。当观众知道他负伤演出时,深为他的敬业精神所感动,报以热烈的掌声。

2016年,杨海城自筹资金在加拿大举办粤剧藏品巡展粤,展品包括演出宣传单、节目单、老剧本、音乐集、戏服、头盔、戏箱等,“这些展品,大部分是我自己几十年的收藏,一部分是从海外粤剧爱好者那里借的,还有一部分是从地方剧院借的。每一件展品都有它的故事,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粤剧的发展变化,知道粤剧走过的路。”他说。

今年是杨海城从艺60周年,他正在积极筹备自己的汇报演出,名字都想好了,就叫“走过梨园一甲子”,届时,74岁的他将粉墨登场,表演折子戏《凤仪亭》和长剧《白蛇传》。

新闻推荐

云城农信社牧羊分社 开展支付结算宣传

本报讯(记者梁耀天通讯员严素娴)近日,云城农信社牧羊分社在市区东方时代广场举办支付结算宣传活动。活动主题是“央行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