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探瑶胞
竹杆舞
授旗仪式
“盘王节”上的瑶民
说瑶语敬酒
扫一扫,了解更多
说起瑶族“盘王节”,可能大家知道。但阳春也办“盘王节”,许多人觉得很惊奇。1月18日,本报全媒体工作室记者一行专程前往阳春市永宁镇横垌村,参加阳春市首届瑶族“盘王节”暨阳春市瑶族(尤勉)文化协会成立大会,探究瑶山台前幕后的故事,一睹瑶族“盘王节”的迷人风采,领略瑶寨美丽的风姿。
这里的山路
不止十八弯
当日早上6时30分,天还没亮,我们从阳江市区出发前往永宁横垌。车子从罗阳高速阳春西出口下了高速,直奔横垌而去,在大山中绕行。车窗外,清晨的大山被层层云雾缭绕,颇有几分诗意。车过永宁镇区以后,还要继续前行,虽然是水泥路,但山路弯弯曲曲,此情此景,令人想起那首《山路十八弯》:“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水路九连环,这里的山歌排对排,这里的山歌串对串。十八弯,弯出了土家人的金银寨;九连环,连出了土家人的珠宝滩,没有这十八弯,就没有美如水的山妹子……”而进横垌的山路,远不止十八个弯。
山旁的农舍在眼前不断掠过,山上不时有挂满了桔红色果实的桔子园。远处的一些民房炊烟袅袅,与山中的云雾交织,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居画卷。
就要进入横垌时,只见路中间搭起一个棚门,上面插着两支红旗,横幅写着“粤西第一瑶寨——横垌”,两旁一副“宗枝发蕊阳春催茂盛,瑶鼓振声民族庆升平”的对联格外夺目。
上午9时许,我们终于到了横垌村。前面一片开阔盆地,两层的横垌村委会大楼和横垌小学建在其间,周围有很多民房。在横垌小学操场,彩旗飘飘,临时搭建的活动场地布置得比过年还要漂亮。很多客人比我们来得早,正在争相和瑶胞一起照相,穿着瑶族传统服装的横垌瑶寨村民热情欢迎客人的到来。
首届“盘王节”
盛况空前
走上村委会办公大楼二楼,看到盆地周围大山环绕,山上是成片的竹林,也有山林和果树,虽然是隆冬时节,但这里树木苍翠,绿意盎然。
上午10时,喇叭传出声音:“现在我宣布,阳春市首届瑶族‘盘王节’暨阳春市瑶族(尤勉)文化协会成立大会开始。”话音刚落,会场附近田野鞭炮齐鸣,鞭炮声在瑶山回响。
“阳春市瑶族(尤勉)文化协会横垌总部”揭牌仪式举行后,以“促进民族团结,振兴秀美瑶寨”为主题的文艺表演开始。身穿瑶族传统服装的演员们先后表演了《瑶族长鼓舞》《竹杆舞》等舞蹈,随着古老悠扬的音乐,演员们将长鼓舞和竹杆舞等瑶族特色舞蹈演绎到了极致。演员们用瑶语演唱的《瑶族花包情歌》等10个节目,获得观众热烈的掌声。其中瑶民用瑶语唱的山歌《山歌好比春江水》将活动推向了高潮:“阿妹阿哥唱山歌,阿哥为我把歌合。唱得春风送日落,唱得江水唤醒我……”
瑶语山歌演绎了瑶寨青年忠贞不移的爱情故事,长鼓舞和竹杆舞则将神秘的瑶族传统文化呈现在大家面前,这充满了“瑶”元素的文化大餐,在上千人热烈的欢呼声中结束。
中午,瑶民端上自己酿造的盘王甜酒宴请客人,端上一盘盘瑶寨美食。参加活动的人们分坐在早已摆好的长桌边,品尝瑶寨出产的玉米、甜番薯、木薯、鸡肉、猪肉、鱼肉、豆腐、钵仔糕和青菜等。阳江人从前吃饭普遍用的“瓯”(比碗大)出现在长桌上。客人们一瓯瓯地喝汤、吃饭、喝酒,身穿传统服装的瑶民不时向各位来宾敬酒。
从小在村里长大、在广州工作的赵云梅双手捧起盛满了酒的小瓯,穿梭在客人面前,不时唱起《横垌瑶语敬酒歌》:“ Yia ví bō,Yia ví bō,Yia ví bō bí ba!Hò gē bian wang jiù, Yia xēi ēu mai yōu! ”(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四五,喝过盘王酒,一世乐无忧!)。不少来客也学着这敬酒歌,相互敬酒,不时发出阵阵爽朗的笑声。
利用优势振兴瑶寨经济
穿着一身瑶服参加活动的覃华英老人今年86岁。她说,她19岁从圭岗嫁到横垌寨时,寨上住的是木房子,房顶用木皮搭建。那时听寨上的老人说,更早时寨上住的是高脚木屋。她对寨上办“盘王节”表示很开心。
旅居香港的八旬老人梁华棣获悉永宁举办“盘王节”,给记者打来电话,谈起了一段往事。1953-1955年,梁华棣在广东省文教厅电化教育工作队第24队当电影放映员兼队长,基本上走遍了永宁的山村,但那时从未知晓有瑶族聚居。“举办‘盘王节’,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旅游事业,大有可为。”老人说。
据阳春市瑶族(尤勉)文化协会首届会长赵声万和几位副会长介绍,据统计,阳春市有1万多名瑶胞。去年11月,他们应邀组队到广西参加金秀“盘王节”时,了解到各地瑶胞通过举办“盘王节”,挖掘瑶族传统文化,增强了瑶胞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凝聚力,在社会各界支持下,瑶族地区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生产生活得到了改善。这启发他们牵头举办横垌瑶族“盘王节”。
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数瑶胞生活在边远山区,这制约了生产的发展。为此,赵声万他们决定筹办阳春市首届瑶族“盘王节”暨阳春市瑶族(尤勉)文化协会。倡议发出后,得到了外出瑶胞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瑶胞们纷纷出钱出力,民政部门批准同意阳春市瑶族(尤勉)文化协会成立。根据瑶族几位老人的记忆,瑶族标志性的传统服装也做了出来。
“将瑶胞组织起来,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赵声万说。利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横垌发挥资源优势,利用好当地万亩毛竹优势,开发竹笋、编织手工艺品等产品。种巴戟、牛大力、砂仁、柑桔、茶叶等经济作物,开办瑶族盘王甜酒厂,恢复瑶族传统刺绣。
横垌瑶族村是粤西地区唯一保留独特风俗习惯和瑶族语言的少数民族村寨。“我们期盼瑶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保护,进一步拓展瑶族文化对外交流,展示瑶寨特有的文化特色,把瑶寨打造成为粤西地区旅游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发展瑶寨经济,实现乡村振兴。”赵声万说。
熟习瑶语的老教师赵章澜已编写出《瑶语》乡土教材。他正在收集瑶山歌。记者翻看教材时,发现每个字都有相应的音标,可以学会瑶语。赵章澜认为,瑶族有自己的语言、服装和习俗,结合阳江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发展全域旅游的部署,如果将当地的石船顶、蚂蟥石、木龙坝瀑布、新江断桥、飞来寺石塔等景点一起谋划和开发,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有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横垌瑶寨有传奇
从横垌寨走出的赵云梅,现在广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工作,她对横垌瑶寨历史有深入的研究。
身穿一身瑶服的赵云梅告诉记者,瑶族是个自强不息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为了躲避战争,为了生存发展,瑶族人一次又一次被迫举家举族大规模搬迁。阳春瑶族也不例外。
赵云梅说,阳春是现今粤西地区保留有土著瑶族聚居的地方,横垌瑶胞不管留守在家的,还是外出的,至今仍会讲瑶语,这在阳春是很少见的。河镇云帘村委会副主任盘国洪(瑶族)同意赵云梅的说法。
阳春瑶族在明朝最鼎盛,无山不有瑶。民国《阳春县志》有记载,明天顺二年(1458年)抚瑶记事时加注,说瑶人来自“湖蜀溪洞间,即长沙、黔中五溪蛮,其后滋蔓数千里,南粤在在有之”。明万历《阳春县志》“瑶”条,记述为:“瑶盘瓠之遗种也,阳春山林深郁,径路险阻,故瑶多居之。其人衣斑斓布褐,椎髻跣足,言语侏离;登临岩险如履平地,就涧依林,刀耕火种,以砂仁、豆蔻、楠木、藤、漆为利,无甚蓄积,山赭地瘠,辄移他所,往来无定。”
横垌赵姓族谱记载:横垌赵姓瑶族之祖辈,原居肇庆府罗定州信宜县思贺堡红官,其后从信宜红官搬到信宜思贺崩牛,继而搬到西山铜窝,后来搬到西山双底禾寮坳。300多年前,横垌瑶族的祖先在双底禾寮坳生活时,志明赵公被人诬告谋反。官府派官兵到志明赵公家,搜查到枪支弹药,便将志明公和他的两个儿子学廷、学举及其兄弟志旺悉数捉拿,押往肇庆府禁水饭,活活饿死。学举中途逃脱,幸免于难。
官兵到双底禾寮坳捉人时,志明赵公配室邵氏太孺带着只有8岁且跛脚的儿子赵学通去探亲了,两母子幸免于难。事后邵氏太婆不敢回双底禾楼坳,带着跛脚儿子赵学通逃往黄鳝洞,即现在的横垌瑶族村,开山种蓝,垦荒种田,结婚生仔,繁衍后代。
瑶话不外传的秘密
赵云梅说,光绪年间,信宜一帮山贼(俗称贼佬)经常到横垌作乱,四处抢掠。光绪二十四年六月,正是夏收大忙季节,一天傍晚,赵家各户正在地堂牵牛练禾(脱粒),贼佬行动异常。富有经验的文揖公有所觉察,暗地通知大家小心提防。文揖公回到家正准备冲凉,贼佬便开始行动,突然向赵氏族人开枪。文揖公抄起平时打猎用的九响枪,朝冲到门口的贼佬射击,接连打死几个贼佬,文揖公边打边掩护族人撤往后山。贼佬恼羞成怒,在横垌烧杀抢掠,横垌全寨房屋被烧,族人被打死60余人,粮食、六畜被抢光。不少年轻妇女被贼佬抢去,或被占为压寨夫人,或被贼佬卖掉。此为横垌赵姓族人立寨以来最大一次劫难。
民国年间,盘踞深坑、百岔之贼佬窜到横垌船地抢劫。把船地谢氏之光全、光耀、光辉兄弟及全家人捆绑,抢走耕牛、粮食,从大风门(地名)经木龙坝回深坑。光全挣脱绳索到横垌寨报信。赵家显昂公、显莪公、显溪公、文林公等即携枪支走长岗岭抄近路追赶贼人。追到沙坪牛过河(地名),贼人赶牛在上游过河,显昂公等人在下游过河。听到声音,显昂公等用瑶话问:“志敏?米播志敏?”(瑶话,意思是:是谁,你们是谁?)。对方不懂瑶话,没法回答。显昂公等遂开枪,一连打死几个贼佬,其余贼佬不知对方虚实,丢下耕牛、粮食,仓皇逃窜。因此,就有了“横垌瑶话不外传”的故事。
改革开放后恢复瑶族身份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各种原因,阳春瑶胞为了生存不得不隐瞒瑶族身份。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1956年和1958年,阳春县委统战部两次派出干部到横垌调查确认横垌赵姓人为瑶族,要求上报。但由于久居大山,当地一些老人对党的民族政策缺乏了解,瑶胞仍然不敢承认是瑶族。
1978年,随着党的民族团结政策进一步落实,阳春县委统战部多次派员到横垌广泛征求瑶胞意见。毕业于阳江师范学校、今年73岁的退休老教师赵章澜说,当时自己在永宁中学任语文教师,受乡亲们委托,收集了横垌瑶寨大量历史事实并写成了报告,向地方政府和广东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反映。省民委派当时的省民族研究所所长刘耀荃、韶关地区专署统战部赵才金到横垌寨调查取证。1981年,广东省民委批复确认横垌赵姓为瑶族。横垌大队成为当时阳春县最早、也是唯一的瑶族大队。同年4月底,赵章澜被推选为全国少数民族代表,到北京参加“五一”观礼。同年国庆节,横垌寨举行庆典活动,政府为横垌每个赵姓群众每人定额拨款40元,换购棉被、被套等日常生活用品。民办教师转正,高考招生录取等对横垌瑶胞均有照顾。1989年,阳春各乡镇的盘、麦、李、蓝等姓氏瑶胞也恢复了瑶族身份。
赵云梅说,横垌瑶胞由于祖居深山密林之中,远离城区,生产生活改善十分缓慢。改革开放后,大部分横垌瑶族村民到阳春城区或珠三角地区工作、生活,现横垌瑶族人口约1500人,村常住人口300多人。
■ 策划/黄仁兴 ■ 统筹/梁小可 ■ 文图/ 刘再扬
新闻推荐
为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我局将从2019年1月20日起启用罗阳高速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