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门坑口格木公园
林福杰
读2018年10月15日《江门日报》悉知,为保护古树,广东省林业厅组织专家经过审核咨询评选,出炉了2018年广东省古树公园建设试点名单。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坑口村格木古树公园名列其中,成为全省10个之一,也是江门唯一入选的“明星”。
崖门坑口也能种格木?
格木树(ErythrophleumfordiiOliv.)目前为珠三角稀罕的林木,坑口也能生长格木林吗?很多人不知道而称奇。
新会是中国古典家具之都,大家都知格木是上等木材,属于红木,重、硬、强和耐久,优质“波罗格”做家具,不输“非洲黄花梨”。格木树是珍贵硬材树种,不是哪里都能种植成材的。查《广东植物志》第五卷苏木科(Caesalpiniaceae)格木属的“格木”条,格木在广东的产地只有紫金、博罗、怀集、肇庆、封开、郁南、信宜等地,生于山地密林或疏林中。而珠江三角洲丘陵区的新会,难以想象有格木树林。
然而,格木属树全世界有15种之多,分布于(1)非洲的热带地区;(2)亚洲东部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3)澳大利亚北部。崖门当地相传,坑口的格木是从南洋引入的品种,据说是“南洋格木”,不同于我国格木的那个种。
格木适生于平均气温20℃以上的南亚热带湿润型气候区,银洲湖畔崖门坑口的气候,适宜该品种的格木生长。
这又是民间故事吧?
坑口这片格木树林,分布在坑口村上里的后山。现有格木树185株,其中三级古树84株,最大的格木树围约2.7米,树径约八九十厘米。经林业部门确认,这是一片古格木树林。
关于这片树林的历史,之前未见有族谱、村志记载,仅传于口头,因而引起一些猜测。有报道写出其来历:
相传,明朝永乐年间,有一位木匠出身的村民随郑和舰队赴南洋,当得知格木是制作家具和建筑的好材料后,遂带回500余棵格木种苗种植于坑口村后山,子孙历代把这片格木林当作是重要的生活来源。上世纪六十年代,当地村民意识到这片格木林的珍贵,立下村规,禁止采伐剩余的格木。
又扯上郑和了!前时有人编故事,说新会古典家具源自宋帝昺带来的能工巧匠,红木使用郑和下西洋船队压舱带回的“舱底木”。这次则是一位出身木匠的村民,随郑和带回了500余棵格木树种苗。此故事存在不合理成分。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距今已有600年,以现存树径最大的一株来看,也远达不到600年树龄。广西合浦一株树龄约400年的格木,胸径114厘米,地径达180厘米。鹤山清溪飞鼠冈的格木林,相传也是该村华侨从南洋带回种子人工栽种的,胸径80—90厘米,专家鉴定最大株的树龄在180年以上。格木树是用种子繁育的,带回的应是种子而不是种苗。当然,这写明是“相传”,只算民间故事新编罢了。
坑口格木林
应是这样由来的
坑口村民有种树爱树传统,今除格木公园外,附近还建2个樟树公园。清代在塘基大种荔枝树,在后山还种了很多杂树。据当地老一辈回忆,以前有一棵称之为“格木王”的,树粗至两人牵手合抱不过。这应是该格木林中树龄最高的,从树围超过3米来推测,树龄约有三百年。可惜,1959年崖西公社木厂锯了用来造农具。而该村坑美山、坑口山、甜心山的中小树木,因1958年“大炼钢铁运动”烧炭、造木船农具等而大量砍伐,剩下的是小树弱树。
通过资料分析,可以还原这段历史:格木树是用种子繁殖的,种子在荚果中,象豆荚那样。约在三百年前,有位坑口村黄姓华侨从南洋印尼带回一些格木“豆”(种子),种在村后山。呵护下,长出格木苗,长成格木树。树结种子落地又长新苗,长成新树,渐渐形成了这片格木小树林。
并不在深山的格木林为何能够保存下来呢?主要是村民有心保护。格木不但是名贵木材,可用于建筑、制器具,而且格木树冠苍绿荫浓,是优良的观赏树种,它是乔木,村民心中的吉祥树、“风水树”。村里立例不得砍伐,遂成规模。外地人也不知有此珍贵林木,而在后山也易于保护。地近古兜山脉林木太多,旧时偷伐林木的多去古兜。但在20世纪“大跃进”中没能躲过一劫。有幸,虽然树被砍了大部分,但老树头发新枝,落地种子长新苗。又经60年的保护,渐恢复了这片格木小树林。
它是侨乡的产物,承载着游子的乡愁,又可证该村三百年前已有华侨。华侨带回来树种,在江门五邑不只一例,清代会城南门莫氏祠的南洋腊肠树、鹤山飞鼠冈格木树,也是华侨引回。它体现村民建设美好家乡的热爱之情,也体现了五邑人的绿化意识。
“格木公园”
不应作“格树公园”
新会区和崖门镇非常重视这一独特资源,投入资金数百万元,要建设成坑口格木古树公园,拟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相结合,建起古树公园牌坊、观景亭、休憩亭、景观平台、禅意长廊等设施,要打造一个集群众休闲、旅游和生态宣传为一体的场所,公园占地面积近2公顷。但在制订的计划方案中,用“格树公园”的名称是不正确的。
“格木”不单是木材,而且是树的学名,“格木公园”是种植格木树的公园,不会理解为用格木木材做的公园。将“格木树”简缩为“格树”是文字不规范,就如“龙眼树公园”简缩为“龙眼公园”可以,但简缩为“龙树公园”则不规范。这种不规范的简缩,可能与20多年前《崖西志》提到“格木树王”称为“格王”的影响有关。
“格木公园”是“格木古树公园”的省称,文意清楚明白。
“毛人遗址”不属韶山毛氏
在格木古树公园,配套有“毛氏旧址”的景点,但错作“韶山毛氏”,其实应是古代“毛人遗址”。
新会各大氏族多从宋代以后迁入,原有土人旧列为“未归化民”;而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新会乡土志》称这些土人为“毛人”,因为相传他们全以毛为姓,遗迹范围“北自大泽、小泽,南抵黄冲、三村”(见《新会乡土志》)。
坑口位于水岭涌的涌口,“涌”方言亦是“坑”之意,故名。据《崖西志》,坑口村历史上曾有过黄、毛、何、张、谭、林、蔡、郑、梁、刘、区、李、任等13姓,今只剩3姓——黄、李、任。
坑口村今第一大姓黄氏,自明洪武十年迁入,奉宋代黄源深三子国安的曾孙大卿为开村祖,渐形成上里(旧聚龙里)、下里(旧仁和里和仁寿里)黄姓村落,后在东边建了东村。有宋代李任堂,其九世先迁水背,后人迁坑美,因建村在水岭涌尾而取名为坑尾,后改谐音为坑美。任姓开村更迟,曾名恬心、田心,今作甜心。
可见,毛人遗址是三姓开村之前的遗物,这与目前景点的说明是“韶山毛氏”则风马牛不相及。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林瑞荣刘烁)记者近日在郁南县宋桂镇采访了解到,宋桂河治理工程进行了清淤、护岸、固堤,总体达到了防灾减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