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故乡
滨海小镇电城,海陆交通四通八达,有着六百年的蕴厚历史,小镇不但是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藴的古镇,还是积淀着特独风味美食的小城。小城有许多风味美食,蜚声海内外,曾让无数外地人慕名而来。各种风味小吃,是飘荡异地他乡的游子味觉上的乡愁。
电城鱼炸,色泽黄灿灿的,表皮酥脆可口,鱼肉鲜嫩,可谓名扬天下。电城鱼炸全,八十年代开始,就在电城市场的饮食档炸鱼炸,他的鱼炸皮脆肉嫩,百吃不厌。我曾经看他炸鱼炸:把粘米粉放到一个瓦盆里,加一些适量泡打粉,加些水搅拌均匀,搅成浆糊状,再用特制的长筷子夹着鳗鱼块,放到瓦盆里搅蘸着粘米粉浆糊,把鱼块裹住放进沸腾的油锅里煮炸,等几分钟左右,用长筷将它推到锅中,炸了几分钟,把它翻转过来炸,再炸几分钟,夹起放到油锅半边的钢丝网上凉一会,就可以吃了。
电城还有蚝炸。电城的蚝炸,曾经让一个从小被别人拐卖的青年找到亲生父母。那个电城小伙子,几岁时给别人拐卖到云浮,长大后到云南打工,在宵夜档口看到电城蚝炸,他想起小时候经常吃蚝炸,他就问档口老板,这是什么?是哪里的特产?老板说,这是广东茂名电城的风味小吃。小伙子对朋友说,我小时就吃这个,我的家乡应该就在这里。后来经过寻亲志愿者和茂名义工协会的帮助,终于找到电城的亲人。电城鱼炸,在小城的各个小食肆,饭店,现在流行的十三菜粥摊,都可以吃到鱼炸了。
电城墨鱼饼,是电城人饭桌上的“常客”,也是婚宴酒席必有的菜式。墨鱼饼的来源,据说以前,在市场里一个贩卖海产品的鱼大叔,有一次收市时,剩下几个鲜墨鱼还没有卖出去,当时没有冰箱和冰块保鲜,如果放时间长了,就会发臭。带回家时,鱼大叔把剩下的墨鱼递给老婆,他老婆那天晚上,除了焖炒白灼,还是剩下两个墨鱼,摆在砧板的墨鱼眼看就要变味了,她心里急,就拿起菜刀在墨鱼身乱剁着。鱼大叔过来,看到剁碎的墨鱼,心里一亮,就取过他老婆的刀,再拿来一把菜刀,飞快地在墨鱼碎上剁起来,不一会,两个墨鱼给剁成肉泥,鱼大叔把墨鱼泥弄成一个个,放锅里炸熟,捞起来,放嘴里一咬,肉嫩味鲜,鱼大叔把剩下的墨鱼泥炸完,放到阴凉的地方贮藏起来。
第二天,鱼大叔拿到市场摆卖。有人问鱼大叔,这是什么?鱼大叔说是墨鱼饼。大家买了一些回去,试了味道不错,第二天又过来买墨鱼饼。鱼大叔就不卖鱼了,专门卖墨鱼饼了。
电城的墨鱼饼,九十年代初开始,上了酒桌。南街下街的叶曾汉先生,是专门做酒席的厨师,在小城非常有名气。叶先生今年七十多岁,手艺师承他父亲,做了四十多年的酒席厨师,他的厨艺是小镇远近有名的。叶先生的墨鱼饼和鱼丸,我曾经吃过,外表稍黄,咬一口,韧脆适度,肉鲜味鲜。他现在在电城市场经营一间酒席佐料店铺,和一间墨鱼饼,鱼丸店,深得大家喜爱。
在小城西街,十字街口附近的西联饭店,这家饭店的墨鱼饼味道也非常不错,用的墨鱼都是新鲜的。西联饭店,以前是在北街,属供销社,在九十年代中,在西联饭店当厨师的范兆富先生,承包了西联,后来西联曾搬到西街元昌楼附近,到近十几年才搬到现在西街旧西湖附近,离十字街口不远。范先生做的墨鱼饼,味道独特,口感韧香,在小镇也有自己的顾客。小城墨鱼饼,流传甚广,不但成了粤西的饭桌上的美味佳肴,在粤菜谱上也是赫然有名。
豆割,小城的嘴头小吃。
正月里,没农活可做,大人小孩,就躲在家里的厨房烤火取暖。或者是把花生种取出来,大家围着火堆,一边聊天,一边剥着花生壳。
聊着剥着,时间也过了,身子也暖了,花生种的壳也剥完了。女人们会把竹箩里的花生米,倒在竹匾里挑选,把颗粒大的花生米挑出来当种子。剩下来的花生米,男人们就拿去炒了,喝几口酒抵暖。
母亲留一些花生米给父亲和小叔下酒外,把一些花生米炒熟了除皮,拿出过年时剩下的白糖煮溶了,倒在抹着花生油的竹匾里匀平,然后把花生米撒到糖面上,双手紧握着木米筒,使劲把花生米碾压进糖里。等花生米都均匀地嵌入了糖里,把糖压得薄薄的,拿菜刀把整块嵌着花生米的糖切成条状,再拿出剪刀,把它们剪成两公分左右的一小块,竹匾里堆着微黄透亮的豆割。
放一块进嘴里,甜清脆爽,色香味俱全,让人回味无穷。母亲找一个玻璃罐装起来,收藏好,我们听话了,母亲就会拿些出来奖励我们一块。曾经试过去找母亲收藏起来的豆割糖,全家几乎能藏东西的地方都找遍了,还是一无所获。后来问母亲,豆割糖放哪里?母亲说,就放你床底下啊。
有时候,在异乡吃到这些美味小吃,感到故乡就在舌尖上,在幸福的味蕾上。
新闻推荐
云浮市委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 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不
本报讯(记者林瑞荣徐登科特约记者云伟歆)12月21日,市委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传达学习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