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270万农户加入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 入社农户比非社员增收15%以上,有的甚至高出50%以上
“近年来,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数量及质量不断提升,目前全省已发展4万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75家、省级示范社1376家,涵盖种植、畜牧、林业、渔业、服务、手工等各个行业,初步在粤东粤西粤北和贫困山区形成了建一个组织、兴一地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新格局。”在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看来,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社是广东三农工作的重点之一,更是实现村、镇产业“多点开花”的重要路径,“一批实力强、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社脱颖而出,带动更多周边农户共同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助推"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经济加速发展,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三年行动方案》(下称《方案》)提出,要加快培育适应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是重要力量之一。12月11日,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推广中心牵头举办首届(2018)广东农民合作社领头人大会,组织250多家农民合作社、150多家家庭农场齐聚广州,与20多家农业科技企业、新零售企业、金融机构等进行互动与交流,为广东农民合作社对接涉农产业链资源,促进富民兴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能人牵头
发挥榜样示范效应带动产业规模扩大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地方特色产业也是一样,它需要产业中的能人带头,用成功的经验吸引、形成模式、榜样,带动更多的农户加入,将分散的生产聚集在一起,从而提高地方特色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实现规模的快速增长。
湛江市遂溪县洋青镇洋青村的火龙果产业就是如此。在洋青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及理事长宋宁的带动下,火龙果成了洋青村,乃至洋青镇农户一起参与、共同发展的重点产业。
宋宁是洋青村党支部书记,也是一名种植专业户。2012年,洋青村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当正在犹豫该种什么时,他从农业专家口中得悉,洋青村的农地含硒、锌等元素,非常适合火龙果生长。
从2012年开始,宋宁因地制宜,带头选种180亩优良品种“台农六号”红心火龙果。在宋宁的示范种植下,2013年,洋青火龙果种植成为广东省委组织部实施的“书记项目”。宋宁随即联合当地农户成立遂溪县洋青火龙果专业合作社,通过在社内推行标准种植,实施优良品种、技术管理等“七统一”准则,带动150多户农户加入合作社,集中种植了6000多亩火龙果,迅速扩大村内的火龙果种植面积。目前,合作社还在洋青镇发展起了万亩火龙果种植园,将火龙果产业的发展扩大至全镇。
河源市紫金县柏埔镇蓝野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陈庆平,则通过合作社培育种苗、统一配送饲料、统一收购成猪的方式,带动村民参与到蓝野特种草猪的养殖产业之中。
陈庆平善于钻研野猪品种技术,到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院校邀请专家到河源指导。经过不断努力,合作社不仅培育出了自己的蓝野特种草猪,还采用基地+联合社+分社+农户的模式,吸纳当地超过200户农户入社养殖。
在合作社的帮助下,不懂技术的农户也能根据联合社提供的种苗、养殖技术、饲料配方等,顺利养殖蓝野特种草猪。当地近500户加入养殖行列,让蓝野特种草猪的产量增加至8000多头,联合社实现了1.3亿元的年产值。
据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介绍,2017年省财政安排3.3亿元,实施能力提升、新型经营主体扶持等751个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头人等发展特色种养业,实施农业标准化等项目,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更多农户参与发展地方特色产业。
今年8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财政厅发布《关于做好2018年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当中强调,全省将继续扶持约187个农民合作社,支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开展标准化生产等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合作社在产业融合发展中的示范作用。
“在政策支持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粤东粤西粤北均显示出较强的带动能力,全省890多万农户的入社率约达30%,近270万户,带动地方产业逐步形成规模。”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聚力发展打造品牌农业实现优质优价
地方特色产业规模扩大,产能大增后随之而来的是大批农产品的销路问题。如何开拓销路、对接市场,是各类农业经营主体都无法逃避的难题。目前,在理事长、领头人的牵头下,不少合作社正尝试以不同的方法打开产品销路,打造品牌农业,实现优质优价。
“虽然大洋炒茶出名,但以前大家都是单打独斗,2011年,我们5个农户自发组建了合作社,想要发动大家统一茶叶产业种植管理、加工、销售,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售价。”揭西县雾云大洋茶叶专业合作社(下称“雾云大洋合作社”)社长邹俊红说,现在这一目标基本达成了。
邹俊红在茶叶领域从业二十多年,深知品牌的重要性,于是在2012年,合作社申请注册了“雾云大洋”商标,并于2015年成功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目前,雾云大洋合作社拥有茶叶种植基地1300多亩,建设了一个茶叶加工厂,自办了一个茶叶专营店,初步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
据了解,一亩春茶一季能产150斤干茶,每斤售价仅70-80元,而雾云大洋红茶根据采摘标准分为三个等级,顶级红茶为单芽茶,次之为一芽一叶茶,最普通的为一芽二叶茶,其中顶级红茶售价3000元/斤。
为了拓宽销售渠道,合作社不仅深耕传统市场,还积极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双箭齐发。
在乐昌市九峰镇,绿峰果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潘国平通过开拓网上销售渠道、教授网络销售技巧,为社员和当地果农扩大黄金奈李的销量,打造乐昌九峰黄金奈李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影响力。
2015年,潘国平为合作社开通了“九峰山果菜”微信平台,建立了“九峰山果菜”微官网。利用九峰桃花的知名度,合作社在各个平台开展了大量的宣传推广活动。比如在微信平台上,合作社以花期预告和摄影作品评选活动吸引粉丝,其中一篇有关花期的文章,阅读量超过57000,为平台新增2000多个订阅用户。
随后,绿峰果菜专业合作社在阿里巴巴、村村通商城、淘宝网、微信等平台上相继开通了5家微店、1家微商城和1家淘宝店,利用“九峰山果菜”微信平台预售九峰山水果,并以合作社的经验为蓝本,带动九峰镇果农开通了上百家微店,将黄金柰李从粤北深巷销到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实现全镇70%的黄金柰李通过电商平台外销,形成区域品牌效应。
为了在全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市场、打造品牌,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推广中心在河源建设了300多平方米的农产品展示直销中心,汇集各地合作社名特优新农产品上千种,向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产品展示及直供直销平台,助力优质产品推介、孵化培育品牌。
此外,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推广中心还启动了广东农民专业合作社“粤合”公用品牌建设工作,注册“粤合”商标并吸纳各地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品,以“母子”品牌相映的形式,带动地方产品品牌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各种项目扶持,在地方合作社的带动下,广东已涌现出如梅县金柚、罗定肉桂、化州化橘红、凤凰茶叶、镇隆荔枝等一批销量、口碑俱佳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品品牌。
利益联结规范生产帮助销售引领农民增收致富
实现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产业兴旺是基础与保障。对于入社农户而言,加入合作社除了能相互抱团合作,依靠领头人发展产业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规避市场风险,稳定地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方案》指出,要提高“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组织化程度,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在洋青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果农宋房利夫妇种植了30亩火龙果,每年都能得到30多万元的收入。目前,通过施用有机肥,按绿色标准种植,洋青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的火龙果成为市场的紧俏品,销售旺季均价达3-4元/斤,年产量约5000多斤/亩,除去成本,每亩收益近1.2万元,这让洋青村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万多元,高的甚至年收入几十万元。基地还解决了附近村庄富余劳动力的再就业问题,在基地劳作的群众每天能挣到80-200多元的工钱。
在龙门县麻榨镇,近年新兴的杨桃产业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同样蓬勃发展,全镇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民”的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全镇1300多户农户脱贫致富。
惠州市晓阳种养专业合作社有1500亩的优质杨桃基地,社长李向阳介绍,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帮销协议,对于标准化种植、品质达标的果优先收购,还向果农宣传何时摘果最适宜,以此来促进果农提升果品,帮助果农提高收入。
对此,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合作社把农村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使千家万户的分散生产变成集约化、规模化的大生产,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据调查,近年来合作社成员普遍比生产同类产品的非社员增收15%以上,有的甚至高出50%以上。
“接下来,广东省将继续开展省、市、县三级联创示范社活动,集中力量支持一批具备一定规模和产业基础、辐射带动能力强、运行机制规范、市场前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以此促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产业格局的多点开花,实现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南方农村报记者郑展能见习记者刘涵徐岩
新闻推荐
罗定第四中学八(5)班蔡彩云我来自不同的地方曾在追逐各自梦想我曾想到梦想的地方那里有知识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