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粽子
罗定实验中学刘锦涛
午后,风不知何处起,推着我在绿荫中游荡。从喧闹的饭堂,到光影斑驳的绿荫道,沿着绿荫道的尽头转弯,操场跑道边的树上挂着串串黄花风铃随风摇曳。再向前走,一处不起眼的角落,野蛮地生长着一大簇芦苇。在作家黄文巨的笔下,芦苇是回忆,是儿时母亲包粽子的材料,并以“莼鲈之思”喻之。
我长在乡野山林,却也不会辨别太多的植物。每每节日,野归的我都能见到外婆在家中小厅包粽子,材料也是好生丰富,糯米,花生,绿豆,猪肉……最让人注目的是那宽大的粽叶,我不知这粽叶是否是黄文巨先生笔下的芦苇叶。每每看见外婆手中那几片滑溜的粽叶在手中翻覆之间裹成一个正四面体的粽子,免不了一声惊叹。
记忆中,老一辈都是手艺人,在我的眼中,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绝活。外婆做乡下传统糕点堪称一绝,外太公那一手木艺可惜没有传承下来,舅公唱笑面佛的本领让我至今难忘……他们有着高超的技艺,却都面临着手艺后继无人的困境,传统手工艺的没落不止在纪录片,在我们身边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时代在更迭,林清玄曾把现代人比喻为新物种,新物种的审美、思想迅速发展,以至于年代鸿沟愈来愈大,每一代人几乎都在说“这一代年轻人肯定不如我们了”。这个观点的提出最早在十九世纪上半叶,但至今,每一代的年轻人都在用他们的创造力反驳这个观点,时代在进步,但无可否认,时代的创新,已经让传统文化逐渐倒退,甚至失去。在代际的割裂中,日益发展的现代化淹没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情感——祖先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对感情的寄托,对自身的慰藉……
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莫要子欲学而艺不待。重拾一份古老情怀,沟通传统。待我有空之时,愿捎上一沓粽叶,回到外婆家,坐在门槛上,靠着门框,向外婆学习。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周洲通讯员杨燕梅冯中鹏)为深入推进“飓风2018”专项行动,罗定市公安局围底派出所对辖区内的违法犯罪行为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