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校本研修平台,促进教师梯度发展 罗定中学城东学校教师培训探索之路

云浮日报 2018-10-10 06:32

罗定中学城东学校吴宗建李素姣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18年1月20日)明确提出“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要实现这个目标,对于当前欠发达地区的县级中小学学校来说,就地学习的校本研修模式和拾级而上的梯度发展理念无疑是理想的选择之一。

一、“校本研修”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校本”相对校外而言的,形式上,强调以所在学校为培训载体。“研修”,则相对“培训”而言,侧重于教师主动参与专业学习和进修过程,更强调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研修主体意识。如此说来,“校本研修”指的就是以教师所在学校为主阵地,充分利用校内外现有资源,积极发挥学校管理和教师个人的主动性,采用学校组织培训和教师个人主动研习相结合的教师研修模式。

二、“梯度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所谓“教师梯度发展模式”就是在教师培训过程中从个体纵向成长和群体横向辐射两个维度对教师进行的培训模式。“个体纵向成长”主要就单个教师个体成长历程而言,根据年龄的小大和资历浅深依次由低而高梯度拾级而上,构建“教坛新星——骨干教师——名优教师”三级发展的教师发展梯度人才培养模式。而“群体横向辐射”则是指让部分教师先发展起来,以先发展起来的教师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带动后发展的教师,最终达到共同发展。

三、多角度创设校本研修平台,力促学校教师的梯度发展

由于现实和历史的原因,欠发达地区的县级中小学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一方面,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力度更多倾斜于乡村学校,而县级中小学则往往处于边缘地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另一方面,由于地方经济发展滞后,财力支撑不足,对县级学校建设力不从心。使得欠发达地区县级中小学师资建设举步维艰,教师培训长期停滞不前的状态。为此,我校从本校实际出发,充分调动校内校外各种有利资源,一方面着力于校本研修平台的创设,另一方面则着力于教师梯度发展模式的构建。在培训过程中充分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有次序、有层次、有梯度开展教师培训。以下是我校三年来在教师培训方面的具体做法和尝试。

1、把“梯级发展”作为原则,分层推进,构建教师梯度发展模式

为了系统化培训教师,我校依据教师专业技能水平高低,在全校教师370人中筛选出思想觉悟高、工作积极主动和具有较高培养潜质的教师若干(各科教师的30%),并将之分成“教坛新星”(31人)、“骨干教师”(45人)和“名优教师”(35人)三个梯度目标进行培养,构建教师梯度发展模式。学校对于这些入选“教坛新星”、“骨干教师”和“名优教师”培养对象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特殊待遇”,例如在选派教师外出学习的时候,这些入选“培养对象”的教师拥有优先的机会,又例如在学校有重大科研课题项目时,这些“培养对象”也拥有优先参与权,等等;然而,在享受“特殊待遇”的同时也要承受相应的职责和责任,例如在学校的教师培养中,要求每位“培养对象”要带领一至三位年轻老师开展教学教研方面的校本研修,在师徒结对过程中要定期开展集体备课,要开展相互观课议课,同时还要求带领年轻教师一起共同开展学科课题研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难题。通过一系列有计划、系统化、规范化的“梯度模式”,分层培养,拾级推进。一方面从纵向的维度,促使教师个体的梯度发展,实现从“教坛新星”、“骨干教师”和“名优教师”三个层级的递增进阶;同时又以成长起来的“教坛新星”、“骨干教师”和“名优教师”作为中心,横向辐射,引领促进同年级同科组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达到全校教师的整体发展。

2、把“师徒结对”作为桥梁,以老带新,强化校本教师自我研修常态化

所谓“师徒结对”就是以学校教学教研经验相对丰富、能力相对较强的教师作为师父,以“传帮带”的方式,带领一至三位经验相对欠缺的青年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和科研活动的“结对子”组合。为了加强名优教师对相对落后教师的带动引领作用,加大横向辐射,促进教师的整体发展,我校在开展“师徒结对”的过程中,不断细化环节,明确任务,强化落实,要求“师徒”必须同年级同科组教学,同时要求“师徒”必须定时定点开展集体备课(每周一次),相互间开展定期观课议课交流,并撰写教学反思。与此同时,要求“师徒”每两年要共同开展一项以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为内容的小课题研究,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在“师徒结对”活动中,“师父”作为教育教学的引领者,接受来自学校层面的任务和压力,深知自己身上的担子,势必不断自我充电,自我研修,强化自身教育教研本领;而作为受引领者的“徒弟”在学校层面的管理要求下也会不堪接受“后进者”的身份认定,自然也会打起精神,在“师父”的引领下,专注学习,强化自我研习,提升自我的教学教研能力。

3、把“集体备课”作为抓手,以研促教,推进学校校本教师集体研修常态化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也是提高课堂效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之间可以就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在交流中做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效果。为了更好地促进校本教研的常态化,近年来,我校制定了详细的集体备课制度细则,从学校层面加强指导,加强管理,强化落实。为了规范管理,学校提出三大方面要求:一是集体备课必须定时、定量,要求备课组每周一次,每次时长不得少于两个课时;二是集体备课活动中必须遵循“任务分解-个人初备-集体研讨-形成教案-课后反思”的基本流程;三是集体备课的内容必须围绕“备考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备训练”等方面入手,做到有的放矢。通过常态化的集体备课活动,同科组、同备课组教师之间加强了交流,既促进了各种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整合,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4、把“名师大讲堂”作为支点,以点带面,促进科组教师的专业发展

所谓“名师大讲堂”,就是以学校科组为单位,每月进行一次科组内部的教师培训,主讲老师是入选学校的“名优教师”或“骨干教师”,主讲内容则主要围绕科组教学中的各种热点问题和难以解决的教学难题。这些主讲的教学骨干,大都有到发达地区跟岗学习的经历,有参加区域教学比拼的经历,相对于其他教师而言有更丰富的教学经验,有更渊博的学识,在本学科中具备相当的威望。通过这些名优教师的开讲,以点带面,有效促进周边教师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升。

5、把“专家讲学”作为契机,以讲促教,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

近两年来,我校结合本校实际,不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不间断从省内外聘请专家到校讲学,培训内容紧紧围绕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讲学的方式采用集体开讲、示范上课和面对面指导三者结合的办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强化对教师的指导。既注重教学理论引导,又注重教学实践演示,坚守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摒弃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通过此类培训平台创设,引入众多知识水平很高的省内外专家到校指导,使我校教师视野得到了不断的拓展,理念不断得到了更新,教学方法也得到了不断丰富和发展。

6、把“课题研究”作为导向,营造氛围,促进教学科研向教学效果的转化

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校办学层次最有效的途径。为了强化课题意识,提高广大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认识水平,学校每年都组织教师申报开展省、市、县各级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我校着重强调课题研究校本化,即从学校、教师、学生等方面的实际出发,以解决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教与学方面的难题为目标,紧紧围绕提高学校办学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这个根本点,选取与之相关的教学实际问题作为课题研究内容,将课题研究与常规性教研活动结合起来,将课题研究所需要的理论学习、问题探讨、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渗透到日常的教研活动中去,让常规性教研服务于课题研究。由于课题研究氛围良好,我校近年来的课题研究数量成倍增长(省级课题20项、地级课题25项,县级课题30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数量和次数更是不断增多,达100人次,教师的科研能力显著提升。

7、把“教研期刊”作为阵地,强化科研,提升教师科研理论水平

为了扭转教师们长期以来“重教学,轻教研”的被动局面,我校投入大量资金创办了学校的教研刊物《教坛笔耕月报》,每月出版一期,主要用于刊发学校教师的优秀论文、教学心得、生活随笔和学生的优秀习作。由于办刊质量不断提升,广受师生欢迎,老师们的论文写作热情不断高涨,由开始的“要我写论文”慢慢转变成了现在的“我要写论文”。通过教研理论阵地的建设,不断强化了教师教学研究的意识,提高了教研科研水平,从而不断营造了学校科研氛围,促进学校教研水平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在学校的教研阵地《教坛笔耕月报》的引领下,我校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

8、把“科组特色活动”作为纽带,以赛促教,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发展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学发展的基础,为了更好促进学科教学的发展,我校每学期都会定时开展各学科的“学科特色活动”。所谓“学科特色活动”就是各学科根据本学科特色,开展各种形式的学科技能比赛,比如语文学科的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物理学科的实验比赛,数学学科的解题比赛,等等。通过把“科组特色活动”作为纽带,以赛促教,促进教师教学操作能力的纵深发展,带动更多教师的技能进步和教学理念更新。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教师个体的专业技能得到长足有利的进步,此种做法其实也就是上文所述的“教师梯度发展模式”中的纵向发展,让教师发展拾级而上,随着教学阅历增加和教学理论的提升,就可以让这些老师实现从“教坛新星”到“骨干教师”,再由“骨干教师”到“名优教师”逐级更替和提升。

以上是我校近年来关于开展教师校本培训的一些措施和尝试,这个过程中,我们紧紧立足于“校本研修”这个平台,并始终围绕“梯度发展”这个理念来开展。既发挥了学校组织引领的作用,又调动了教师主动参与研习的积极性。在以上的思路和理念指引下,通过不断的努力,我校的教师培训实效有了根本性的改观,涌现出了一大批校级、县市级、乃至省级的名优教师和教育教学骨干。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我校教师中,因教育教学能力突出而获得省级荣誉的教师有80人次,获得县市级荣誉的教师有150人次,获得校级各类荣誉的教师则达到了200多人次。

参考书目:

①熊焰.校本教师专业发展研修手册[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7

②周国韬.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行动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7

③张洪亮.教师专业发展导引[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4

【说明】本文是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教育科研重点项目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为2016ZQJK035。

新闻推荐

访古有怀·罗定学宫

棂星门,是罗定学宫的突出标志罗定学宫整体布局严谨,遵守传统形制,装修装饰又有创新,铺地、砖柱、斗拱等做法都极具特色大成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