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梯度发展校本人才培养探索
罗定中学城东学校谭光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于教育事业发展具有的价值性充分说明,唯有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才能稳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当前,不少学校大力开展教师校本人才培养工作,但成效并不十分明显。究其原因,一是教师校本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有偏差,技术操作的培养过多,功利化的价值取向明显,致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师所掌握的实践技能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专业发展缺乏深度、广度、高度和厚度;二是教师校本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不明确,导致教师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缺乏基本遵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零敲碎打、不成系统的现象比比皆是;三是教师校本人才培养实践模式陈旧,程式化、大一统、一刀切的教师培养模式激发不起教师的学习兴趣,挫伤了教师自主发展、个性化发展的积极性;四是教师校本人才培养的保障条件难落实,导致人力、物力、财力配置不到位,教师校本人才培养的制度落实、评价考核等流于形式。教师校本人才培养的低效迫切地要求改革校本人才培养诸要素。笔者着力在教师校本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基本原则、实践举措、保障条件等方面探索,逐步形成教师梯度发展校本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改变教师校本人才培养低效的状况。
笔者认为,“教师梯度发展校本人才培养”在内涵上至少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内容。从组织管理角度来看,它是指根据本校教师的实际状况,依次将其分成教坛新星、骨干教师、名优教师三个级别递进式地进行培养,让每一个层次的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突破,有所成就;从培养内容的角度来看,它是指通过培养目标导向,在培养内容的设计上实施由浅入深、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的方式。
一、“教师梯度发展校本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
“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活动价值取向指导下所进行的活动。因此,明确人的活动价值取向的哲学规定性,分析人的活动价值取向形成的必要性、过程性,考察人的活动价值取向的一系列辩证特性,有助于深刻认识人的活动的本质和促进人的活动的健康发展,进而推动人类的文明进步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①“教师梯度发展校本人才培养”是人类教育的重要活动之一,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特殊性。考察和分析“教师梯度发展校本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对于掌控培养过程和提升培养效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教师梯度发展校本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应由“技术化”向“素养化”转变,由“碎片化”向“系统化”转变,由“形式化”向“精细化”转变,以实现“教师梯度发展校本人才培养”的质、率、量有效提升。
1.由“技术化”向“素养化”转变
“技术”只是载体,“素养”才是根本。因此,“教师梯度发展校本人才培养”必须从思想理念、精神特质、知识储备、理论素养等专业素养培育入手,强化素养与能力互相转化,促使能力与技术互相融合,这才是“教师梯度发展校本人才培养”的根本着力点。学校最好以3-5年作为一个培养周期,构建教师成长和发展的“情感与态度”、“方法与能力”、“实践与创新”三位一体的发展目标,让培养对象在非功利性的环境下实现知识、技术、素养、能力转化与合成,形成“一年入格、三年合格、五年有风格”的渐进式持续发展格局。
2.由“碎片化”向“系统化”转变
在教师从业要求标准化、专业化的情况下,“教师梯度发展校本人才培养”工作必须以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小学、中学、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为依据,从教师专业标准的“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六十一项基本要求”出发,结合学校实际和培养目标需求,对培养内容进一步拓宽和加深,构建起既符合国家标准又具有本校特色的目标体系和课程体系,促使“教师梯度发展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系统化”实施,也让教师的师德师风、思想理念、知识结构、方法能力、学科素养等方面综合化发展。
3.由“形式化”向“精细化”转变
笔者认为,要解决“形式化”的问题,学校必须从“教师梯度发展校本人才培养”的精细化、个性化入手,在分类培养、分层推进的基础上,再进行“一人一案”的精细化、个性化培养,对“教师梯度发展校本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式、内容、评价等方面做好精细化、个性化的设计,并在培养过程中做好精细化、人性化的管理,让教师在接受培养的过程中感受幸福,体验成功,发现价值,互助发展。
二、“教师梯度发展校本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
1.专业素养培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从事教师职业的思想理念、精神特质、知识储备、理论水平、方法技能等一系列形而上的范畴。夯实教师的专业素养,让教师在学习和发展当中“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对拓展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度、广度、高度、厚度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教师自身的持续发展来说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为此,笔者觉得在“教师梯度发展校本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坚持专业素养培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强化教师专业素养培育,通过“名师大讲堂”、“青蓝工程”等方式对教师从教所需的思想理念、精神特质、知识储备、理论水平、方法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引领和培育,增强教师自主发展的内驱力,拓展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深广度;另一方面强化教师实践锻炼的针对性,通过“教学技能比赛”、“观课议课”、“集体备课”等形式,进而构建“教-学-研-练”四位一体教学教研管理模式,让专业素养培育与实践锻炼良性对接,促使教师用务实践行教育理念,用思想引领教学改革,用人格赢得学生尊重,用声誉获取社会信赖。
2.自主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相结合
在“教师梯度发展校本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必须对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愿望、方式、途径、需求、目标、职业理想规划等方面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要对教师自主专业发展进行全面的、个性化的评估和研判,制定出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个性化方案,以实施分级培养、分层推进的方式助推教师自主专业发展,同时要通过自主研修与学校助推相结合、精神引领与待遇激励相结合、目标导向与过程监控相结合、成果分享与承担责任相结合的创新机制,促进教师把自主专业发展与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教师自主发展与学校、学生发展共荣共赢的目标。
3.遴选重点培养与全员培养相结合
在办学规模比较大,教师人数相对较多的情况下,对实施“教师梯度发展校本人才培养”来说具有较大的难度和阻力,学校需要实行遴选重点培养与全员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学校要对教师的教育背景、学历结构、年龄层次、职称级别、岗位配置、发展潜质、培养方向等方面进行综合思考,对教师分批、分层、分类地进行全员培养,强化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通识等方面的培训,以祈求学校教育、教学、教研工作整体平稳发展。
与此同时,学校要在全体教师当中好中选优、优中选精,遴选一批重点培养对象,形成名优教师“共生效应”,以点带面地推进“教师梯度发展校本人才培养”工作。尤其是对那些职称高、学历高、潜质好的教师,更是要给梯子、搭台子、压担子,在教师群体中帮他们树形象、树威信、树典型,让重点培养对象在专业素养发展方面有信心、有恒心、有决心。
对重点培养对象专业素养培育方面,学校要从教育的历史和发展、教育本质和规律、教育政策和法规、教育技术和理论、教育方法和策略、教育管理和运作、教育评价和分析、教育研究和应用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拓展和加深,促使重点培养对象在专业素养培育方面有广度、有高度、有深度、有厚度。
对重点培养对象在实践锻炼方面,学校要侧重学习领会和调查研究的能力、组织策划和贯彻执行的能力、过程跟踪和调控指导的能力、评价分析和改进完善的能力、提炼升华和总结推广的能力等方面的培育,促使他们在纵向发展和横向示范的过程当中有想法、有说法、有办法、有做法,进而将他们培养成为名师、名家。
对重点培养对象在培养方式方面,学校要善于用多种方式循环推进。一要采取专题集中培训,有计划地聘请一批教育专家对重点培养对象进行专题培训,推动专项内容集中研修,解决他们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突出问题;二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重点培养对象组成相对独立、随机循环的合作小组,强化重点培养对象的“共生效应”;三要大力进行行动研究,确定必要的主题进行行动研究,构建“在做中学、在学中练、在练中用、在用中思、在思中研”的行动研究模式,促使重点培养对象专业素养培育与实践锻炼形成螺旋式上升的态势;四要大力推行反思教学,通过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教研工作,努力提高重点培养对象的综合发展能力。
三、“教师梯度发展校本人才培养”的实践举措
“教师梯度发展校本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从组织运作的角度来说,笔者觉得学校需要“紧扣一个目标,着力两手推进,设置三个梯度,落实四项程序,推行五种方法,组织六种评价”,形成强有力的“教师梯度发展校本人才培养”的实践模式。
1.紧扣一个目标
即在开展“教师梯度发展校本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校要紧扣“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这一中心目标,科学地开展“教师梯度发展校本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并时刻用这一目标检视校本人才培养的整体过程和重点环节,对培养对象的理论素养、教学技能、科研水平、教学质量、示范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调控和全过程检测,确保每一个周期内的各项培养工作顺利有效实施。
2.着力两手推进
即在开展“教师梯度发展校本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着力进行学校领导集体推进和培养对象自主研修个体推进。学校领导集体推进主要包括教师梯度发展校本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向引领、经费保障、活动组织和考核评价,通过多种方式对培养对象实施权力性影响和非权力性影响,为培养对象提供优质服务和创设良好学习研修环境,通过内需驱动、外力驱动和创新驱动的办法推动培养对象学习研修。培养对象自主研修个体推进主要包括理论学习、实践磨练、提炼升华、成果展示等几个维度。培养对象要在学校的引领下自觉、自主、自发开展各项研修活动。只有通过学校领导集体推进和培养对象个体推进密切配合,“教师梯度发展校本人才培养”工作才可以达到最佳效果。
3.设置三个梯度
即通过遴选重点培养对象,构建“教坛新星——骨干教师——名优教师”三级梯度人才培养模式,创造性地建立内容个性化、形式梯度化的教师梯度人才培养机制,结合“纵向发展,横向带动”的校本人才培养思路,力促教师群体良性循环发展。
“纵向发展”是指依据教师教龄长短、能力高低分层规划,构建“教坛新星——骨干教师——名优教师”的层进式纵向梯度发展培养模式。在每一个层级的培养中,学校要依据每个培养对象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以点带面设计精细化、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在时间维度上有效推动重点培养工作纵向深入发展。
“横向辐射”是指通过教师群体中的“教坛新星”“骨干教师”“名优教师”等先进分子以“传、帮、带”和“教-学-研-练”相结合方式引领周围相对后进的教师发展,最终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这种校本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尊重教师个性,分层级、分类别、分时段,根据教师教龄长短、心理特征和知识构成等多种要素,实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实施横向示范带动,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观模示范,即构建重点培养对象学习资源中心,通过观模重点培养对象的教育教学案例和研修成果,让其他学员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理念和科研成果;同时通过观课议课活动对重点培养对象的公开课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评价,促使重点培养对象和非重点培养对象互动学习,共同提高。二是开设“名师大讲堂”的活动,让重点培养对象为全校教师开设专题研修讲座,针对学习研修和教育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讨,展示各方面的学习心得体会和研究成果。三是要全面推行集体备课,按照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的要求,使重点培养对象与非重点培养对象之间的经验、思想得到综合性的研讨和交流,共同提高备课质量。四是要着力开展“青蓝工程”,让重点培养对象和非重点培养对象参照研究生培养模式,依托学习资源中心的大量资源为两者的个别学习与个性化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与环境,促使重点培养对象横向示范带动,持续发力辐射全校;促使非重点培养对象寻找差距,稳步跟进。
4.落实四项程序
即在实施“教师梯度发展校本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按照“研修学习——实践应用——提炼升华——成果展示”的程序,针对各个渐进式的环节,分别对培养对象设置不同层次的研修计划、研修内容和研修要求,以内需激励研修,以任务驱动发展,以创新培育素养,以成果检验效能,并形成滚动式的良性循环机制,创造性地推进“教师梯度发展校本人才培养”。
5.推行五种方法
即在“教师梯度发展校本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突出培养对象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促使培养对象运用“在做中学、在学中练、在练中用、在用中思、在思中悟”五种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培养对象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知行并进。
6.组织六项评价
任何人都有一定的惰性,大多数人只会做别人检查、督导、评价的事情。教师也不例外。因此,在实施“教师梯度发展校本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要设计出科学有效的培养评价体系,对培养对象的理论素养、教育技能、教研能力、教学质量、示范能力、创新能力等六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协调推进和全过程监测,对培养过程实施定量评价,对培养结果实施定性评价。一方面有利于整个培养过程研判和调控,另一方面有利于激励培养对象保持热情和积极性,以保证整个培养过程顺利、科学、有效地进行。
四、“教师梯度发展校本人才培养”的保障条件
“教师梯度发展校本人才培养”的保障条件是整个培养系统当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些学校因为保障条件落实不到位,而导致“教师梯度发展校本人才培养”培养工作虎头蛇尾、难以善终,或徒有其表、流于形式。正如有学者指出:“校本培训必须有一套完善的保障机制,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六个方面:思想观念保障、目标计划保障、组织管理保障、考核激励保障、经费条件保障、制度建设保障”②。
因此,学校在充分发挥自身主体作用的前提下,要进一步依靠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民间团体,保障“教师梯度发展校本人才培养”的条件的落实。尤其在资源配备和使用方面,一要盘活物质资源,解决好培养工作必需的图书、设备、场室等方面的配置,让培养对象在宽裕、和谐的环境下发展和成长;二要扩充财力资源,通过政府拨款、学校自筹、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让培养对象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消除疑虑心和窘迫感;三要激活人力资源,通过恰当评价、奖勤罚懒等方式调动培养对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培养对象产生价值认同和体验成功;四要丰富人脉资源,即在培养过程中逐步积累和开发校内、校外的人脉资源,为培养对象学习和发展搭建各种平台和创造必要条件,拓展培养对象成长和发展的空间;五要挖掘信息资源,建立和完善培养对象“学习资源中心”,以保障“教师梯度发展校本人才培养”工作所需的各种信息资源,并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使得培养对象在“传、帮、带”和“教-学-研-练”中创造性地发展。
【参考文献】
①《论人的活动价值取向及其辩证特性》(何志玉、龚振黔,《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第四期);
②《校本研修实施的保障》(蒋文贵,《学校管理》2009年第六期)。
【说明】本文是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教育科研重点项目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为2016ZQJK035。
【作者简介】谭光锋,中学高级教师,广东省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名校长/名教师讲堂“讲座教授”。
新闻推荐
罗定市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六大引水工程修复完毕
本报讯(记者梁湛华通讯员张伟华)记者近日获悉,罗定市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各大引水工程已修复完毕,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