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中秋 舞火龙
稔村镇傅姓坊村民在欢呼声中舞动着手工编制的香火龙。冯凯思摄
“舞龙头,养猪大过牛,养牛大过六畜西山象……”中秋节之际,一首特色儿歌《舞龙头》在新兴一些村子里响起,小孩成群结队,手擎手工编制的龙头,龙头插着几炷香火,一边齐声吟唱,一边作揖,讨个彩头,热闹非凡。
如果说孩子群挨家挨户齐唱《舞龙头》只是前奏,那么稔村镇傅姓坊、太平镇悦塘村等地的舞火龙则点燃了中秋传统习俗的高潮。
9月24日晚,突如其来的一场秋雨,并没浇灭村民舞火龙的兴致。19:30开始,稔村镇傅姓坊祠堂前热闹起来了,村民纷纷聚集于此,举行一个“起龙”仪式,齐齐往编扎好的火龙插上香火,摆起香烛祭品,杀鸡洒酒,烧香烛纸钱。
20:30左右,雨停了,云散了,一轮圆月洒下清辉,舞龙开始了。八匹香火马开路,“庆祝中秋”几个字样的牌匾引导,随后跟着的“傅”字样,在小鸟、鱼、鹤等各种编制而成香火动物的伴随下,火龙开始穿村过寨。火龙分为龙珠、龙头、龙身、龙尾,中间用绳子串联起来,村里的青壮少年纷纷出动,力气大的舞龙头、背香火马等,力气小的少年舞龙身,一条长长的舞火龙队伍至少有150人。
村民纷纷在家恭候着火龙的经过,火龙一到,他们可以从龙身上拔下一炷香火,插在自家的门口或厅堂神龛上,祈求火龙今年能给自己带来好运。
期间,舞龙队会选择在一个较开阔的地方,伴着烟花的绽放,进行一场舞火龙表演,表演包括“拜四门”“游龙”“翻架”“抢球”“团龙”等情节。整个舞火龙活动持续了约1小时。
21:30左右,舞火龙活动结束时,舞龙队将仍在燃烧中香火龙送到祠堂边上的池塘里,称之为“送龙”,待火星熄灭,再将其打捞上岸。
舞火龙中“龙”是由村民自制而成的,每年中秋节的前几天,村里编扎火龙的手工艺人就开始砍竹,用竹篾扎成龙骨架,用水浮莲搓成绳,缠绕在龙骨架上,扎成一条龙的模样,最后再插满香火,称“香火龙”。傅姓坊的不少村民从十几岁开始舞香火龙,主要通过舞龙手“言传身教”的方式,让舞龙技艺得以传承。他们不但能舞龙,还能扎龙,由村中老人将编扎技艺传授给年轻一代。
目前,舞火龙已被列入新兴县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链接
舞火龙已有130多年历史
稔村镇傅姓坊舞火龙已经有130多年历史,相传清朝年间,新兴不少地方天灾连连,瘟疫流行。一天晚上,一老者梦见一公一母两条浑身有火的龙在村庄上空翱游,所到之处,灾祸即消,瘟疫尽除。第二天,老者便组织村民按照梦中的火龙模样,用稻草扎了一公一母两条巨龙,龙身插满香火,一路敲锣打鼓,燃烧鞭炮,到各家各户窜游。说来神奇,自此之后,村里五谷丰登,人畜兴旺。于是这一习俗就代代流传下来。
冯凯思
新闻推荐
无惧“山竹”,他们奋战一线转移群众、抢险抗灾 风雨中的坚守与感动
消防官兵活跃在救灾复产一线。资料图片天堂镇自来水厂工作人员对五一村水源管道进行紧急维修,保障市民生活用水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