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十大文化名片

阳江日报 2018-08-30 09:46

1、六祖惠能

六祖惠能(638-713),云浮市新兴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与孔子、老子并列为东方三圣,中国佛教南禅法门的创立者,禅宗中国化和平民化的主要代表人物。“六祖惠能”是岭南文化十大名片之一。六祖惠能将佛禅义理撷其精要,去其冗繁,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使外来宗教彻底中国化和平民化。其弟子集其语录编为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是佛教经典中唯一一部由中国人撰述而被尊称为“经”的著作,曾被列入中国最有代表性的 10 本哲学著作之中。依托六祖惠能这张名片,新兴县建设了广东禅文化创意产业园,园区内最为突出的是由唐中宗赐名、禅宗三大祖庭之一、被誉为岭南第一圣域的国恩寺。在国恩寺附近,还有新兴温泉,该温泉水是一种具有特殊功效的天然地下高温泉水,为广东独有、世界稀有的硫氢化合物温泉,故有“神仙水”美誉。

2、邓 发

邓 发(1906-1946),原名邓元钊,云浮市云城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前期领导人之一,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邓发于 1922 年参加香港海员大罢工;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省港大罢工和东征战役;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后历任中共香港市委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南方代表、中共广州市委书记、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中央特科驻港负责人;1930年当选中共中央委员,并任中共闽粤赣边区特委书记;1931年任中共苏区中央局成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兼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1934年1月起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在遵义会议上,拥护确立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1936年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1937年 9 月回国后,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兼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主任,同年 12月起,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39年 夏 ,担 任 中 共 中 央 党 校 校 长 。1946 年 4 月 8 日,邓发和博古、叶挺、黄齐生等人一同从重庆返延安时,因飞机失事在吕梁市兴县黑茶山遇难。

3、蔡廷锴

蔡廷锴 (1892-1968),字贤初,云浮市罗定人,著名爱国将领,曾任十九路军军长,抗日民族英雄,被誉为“一代名将”。蔡廷锴以指挥“一·二八”淞沪抗战驰名中外,深受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侨、港澳同胞的拥护和爱戴。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国民党第六集团军总司令,在两广指挥作战。后期对蒋介石的独裁和内战政策表示不满,积极参加民主和平运动。1946年4月在广州与李济深等共同组织“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这一团体后并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1948年成立),为中央负责人之一。1949年2月赴北平,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9 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著有《蔡廷锴自传》。

4、陈璘

陈璘 (1532-1607),字朝爵,号龙崖,祖籍韶关市翁源县,落籍于云浮市云安区,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陈璘一生南征北战,在韶关、湖广、四川、贵州、南澳,乃至朝鲜 (今韩国) 都有赫赫功绩。在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出征朝鲜,统领水师抗倭援朝,中朝联军痛击日军,在露梁海给侵朝日军以歼灭性打击,对战后朝鲜200年和平局面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被列为世界海战史上最著名的八大海战之一。明万历帝赐匾“开拓第一功”,赐联“辟土开疆功盖古今第一人,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陈璘因此战而载入世界军事史,是促进中韩交流的重要历史人物。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访问韩国时,专门肯定了陈璘将军在中韩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云安区作为陈璘落籍和发展的地方,现存有“太保祠”“魁岩石刻”“明城防遗址”等历史遗迹。“陈璘传说”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云浮石材

云浮石材历史悠久,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发展于明清时期和民国初期,兴盛于解放后至上世纪末,壮大于本世纪初。近年来,云浮获得“中国石材基地中心”“中国石材流通示范基地”“中国人造石之都”“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石雕)之乡”等称号。云浮有丰富的石料矿产资源,可供开发利用的岩石有大理石(云石)、石灰石、白云石、花岗岩、石英岩、砂岩等10余种,为云浮石材发展提供了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其中被誉为“世界十大洞穴奇景”之一的蟠龙洞“宝石花”属世间罕见。经过近500年的发展,云浮石材主要分石工艺和石板材,产品涵盖13大系列 23 大门类1000多个品种。石工艺包括石雕、玉雕、石刻和石拼图等四大类,云浮石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云浮党委政府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每年均举办一次石材科技展览会和石文化节,实现了从“买世界”走向“卖世界”,赢得“世界石艺看中国,中国石艺看云浮”的美誉,从“一石惊天”到“点石成金”再到“因石驰名”。

6、“南粤红旗渠”长岗坡渡槽

被誉为“南粤红旗渠”的长岗坡渡槽位于云浮市罗定罗平镇,宽6米,最高处37米,总长10.5公里,其规模和长度在2014年底前一直雄居世界第一,为人类水利史上的奇迹。长岗坡渡槽于 1976 年 11 月动工兴建,1981 年 1 月建成,是在没有机械设备的情况下,用钢钎和铁锤、人力车等土办法建造,是罗定人民以改天换地的豪情壮志发展农业生产的历史见证。该渡槽建成30多年来没有出现过一次渗漏,从未大修,至今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长岗坡渡槽把上游的泷江河、太平河水引入金银河水库,滋润着下游20多万亩农田,解决罗城等8个镇(街)约54万人生产、生活用水。罗定盆地从此变成了 旱 涝 保 收 的“ 天 府 之国”,罗定因此也连续摘取“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长岗坡渡槽精神”充分体现罗定人民敢为人先、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牢记宗旨、无私奉献的为民精神,是“红船精神”在云浮的生动体现和具体实践。

7、磨刀山遗址

位于云浮市郁南县河口镇,磨刀山遗址作为“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填补了岭南地区60万年至8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迹的空白。磨刀山遗址与南江旧石器地点群的发现,将广东有人类活动的历史从距今13万年左右,大幅提前至数十万年前,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与社会影响力,填补了广东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空白,也是中国旧石器考古的重大新进展,是华南史前考古研究的重大突破,意味着广东人类活动史从“马坝人”时代(距今约 13 万年)推至“北京人”时代(距今约 50~80 万年)。现磨刀山遗址考古发掘面积200平方米,出土石制品种类丰富,有石料、石核、石片、石器、断块与碎屑、手斧、手镐、砍砸器与刮削器等各类石制品近 400 件。磨刀山遗址获得“2011—2015年度全国田野考古奖”三等奖,并于 2016 年被评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8、龙龛岩摩崖石刻

龙龛岩摩崖石刻位于云浮市罗定苹塘镇,是广东绝无仅有的一处唐武周年间刻石,2013 年,龙龛岩唐代摩崖石刻被评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龙龛岩摩崖石刻中的《龙龛道场铭并序》刻在西壁靠洞顶处,镌于圣历二年(699),楷书阴刻,高 0.8 米,宽 1.1米,1238字,分41行,每行字数从20余字到30 余字不等,书法近欧体,带北碑风格又糅合南方行楷帖体韵味,还大量使用了六朝碑版俗字,是广东现存年代最早、文字最多的摩崖石刻,也是岭南最早的有绝对年代的石刻,铭序中使用了15个武则天新创文字,其中一字全国仅见,可以作为武周新字行用的断代依据,是文学研究的一个珍贵史料。该刻以年代早、刻字多、保存好而称著于世,历来为金石家所重视,誉为“岭南第一唐刻”。此外,龙龛岩洞内还有明清以来的访碑石刻多题,可辨认的访碑墨书题记100多处。

9、禾楼舞

禾楼舞被称为传统舞蹈中的“活化石”,是南江文化特有的“珍品”。禾楼舞于 2008 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 年 12 月获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禾楼舞是古代南江流域的乌浒人在庆祝丰收、祭祀神灵时跳的一种舞蹈,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少数民族留下的民间艺术瑰宝。该舞动作粗犷,舞者头戴面具,身穿黑衫裙,手执火把禾穗。领舞者手摇铜铃和牛头锡杖,边唱禾楼歌边起舞,祈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禾楼舞有着明显的原生态特征,表现了当时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崇拜,把祭祀仪式与审美娱乐相结合,用歌舞模拟表现对象,对研究古代百越以来的生产生活、信仰和民俗学具有积极的意义,对研究岭南民间舞蹈史具有重要的价值。禾楼舞还先后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东周”和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广东周”表演。

10、云雾山

云雾山,海拔 1140米,是云浮的山祖,有“云浮翡翠”“三罗珠玑”美誉,云浮因此山而得名。云雾山周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富林有岭南四大书院之一的耀德书院和清末首位民选云浮县长陈济坤故居;有“三罗”武装斗争第一枪,云浮县人民政府、粤中独一团和中共云罗阳边区工委等旧址;有陈璘太保庙、军营地、练兵场、校场坪、止戈岩等遗址和有关史迹资料;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塘庙会”“玲珑子母灯”“云利醮会”“龙须席”极具特色。石城有闻名遐迩的托洞腐竹、茶洞豆腐、茶洞擂茶粥等特色美食。云雾山项目被列为省预备和市重点项目,入选 《2017 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2011年以来,市、区持续大力推动,以“禅意、休闲、度假”为发展理念,以“心安云深处”为主题,建设占地面积 8800 亩的大云雾山度假区,致力打造国家 5A 旅游景区和中国禅意山水旅游胜地。

新闻推荐

云浮市商务局部署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 营造风清气正良好局面

本报讯(记者游思明通讯员张嘉懿)近日,市商务局召开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辅导会,对全局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进行安排部署,营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