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新兴人才振兴密码 “乡土博士”为乡村振兴注入智慧动能
鲁俊鹏博士在指导养殖户生产。受访者供图
“如同喂养小孩一样,仔猪的幼期护理、精准营养也很重要。做好护理,仔猪不仅胃肠道好、吸收能力强,而且长大后病少、强壮,养殖户轻松自在。”8月7日,顶着炎炎烈日,刘小艳博士再度来到服务部,向他们普及养殖理念。
13年前,刘小艳辞去广州的工作,来到云浮新兴,加入温氏,带领团队研发高品质兽药与添加剂产品,为农户提供禽畜保健方案。如今已走上管理岗位的她,仍时常走村串户,了解服务部、养殖户需要。
在新兴,有一批像刘小艳这样的人才组成的“乡土博士军团”,活跃在乡村振兴的一线,成为一股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把专业技术转化为农村生产力,将农民培养成“土专家”,极大推动了农业产业现代化,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智慧动能”。
●南方日报记者卞德龙张志超陈梅玉
博士来了:农业龙头企业聚集70名博士
2009年6月,“80后”山东小伙鲁俊鹏从华南农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只身从广州来到簕竹镇,加入温氏生产技术部,从事禽类养殖的生产技术服务和科学研究。
“女友在东莞工作,听说我要去那么边远的地方,当时都哭了。”鲁俊鹏笑着忆起往事。但是最终,他对这份事业的热爱打动了女友,鲁俊鹏来到新兴,扎根农村的同时带领团队做课题研究、上山下乡走访农户、传授最新的养殖技术……
鲁俊鹏多年苦读练就的“一身武功”,在温氏有了充分发挥的舞台。他一方面为养殖户制定生产管理方案,现场进行操作培训,提升养殖技能,另一方面继续进行科研工作,在高效生态养殖小区、疾病防控等科研项目上表现抢眼,承担或完成温氏、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港澳供港优质肉鸡食品安全、矮脚黄鸡养殖管理关键技术均得到推广应用。
“从事农业研究,一定要到乡村去,到田野间,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获得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动力。”鲁俊鹏说。许多人毕业后持着同样的想法,来到新兴,来到温氏。
刘小艳与鲁俊鹏同样在华南农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她已经在温氏工作了13年,从一名技术人员起步,如今已经走上管理岗位,成为集研发生产、品控、销售为一体的经营单位全面工作负责人。
“从事养殖业如何用好兽药?”刘小艳主要从事畜禽健康环保养殖研究,她走村串户,指导人们正确使用兽药,将“动物也需要加强幼期护理和营养调控”的理念灌输到养殖户心中,指导养殖户科学养殖。
以温氏股份为龙头,“乡土博士军团”成为新兴县乡村振兴战略一线的重要力量。在全县企事业单位聘用的70多名博士中,温氏股份聘请的博士就有70名,其中绝大多数是“70后”“80后”,主要从事养殖生产技术研究、生物制药技术研究推广、企业运营管理等。
大显身手:打通产学研助力农村产业升级
烈日炙烤着大地,气温高达35℃,却未影响农户们投入生产的热情。在新兴县簕竹镇榄根村三黄肉鸡场,工人们戴着草帽,正在紧张搭建最新的饲料自动化装置。
穿上防护服,经过喷淋设备消毒后,记者跟随鲁俊鹏走进一间鸡舍,气温瞬降,顿时清凉下来。鸡舍内,在不到1000平方米的场地上,养鸡达3万多只,现场却干燥整洁,并无异味。
鲁俊鹏一边检查鸡舍内的仪器设备,一边介绍鸡舍维持恒温和干燥环境的秘诀:鸡舍内,最新的自动化温控设施确保内部始终处于舒适的恒温状态;自动喂料系统、粪便自动处理系统、水泥漏缝板、风机、水帘等则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养殖,让养鸡变得更加轻松、高效。借助这一系统,1名饲养员可以维持1至2间鸡舍的日常运行与维护。
鲁俊鹏算了一笔账:得益于这套新技术,一间占地约1000平方米的鸡舍,养鸡量从1万只猛增至3万多只,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不久后,榄根村三黄肉鸡场升级改造的19座全自动化鸡舍将优先发包给农村贫困人员。按照配置,鸡场需11名饲养员,年上市肉鸡约28万只,年收入有望超过10万元/人。
就在鲁俊鹏在榄根村三黄肉鸡场现场进行指导的同时,刘小艳也来到服务部,进行现场对接与指导。
“目前养殖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
“加强仔猪的幼期护理并提供精准营养非常重要。在养殖户调拨猪苗或仔猪转群前,用大华农仔猪人工乳兑水进行直接饲喂,转群时应激少且不会掉膘,发病也少。”
针对服务部人员的疑问,刘小艳耐心地讲解原因,提出解决办法,服务部人员频频点头认可。
进入温氏股份以来,刘小艳带领团队,为养殖提供安全绿色高品质兽药和添加剂保健品产品,为健康养殖保驾护航。经过下乡精准指导交流,人们对兽药知识有了更好的了解与应用,减少了猪一病就紧张的局面,提高了养殖效益;同时,刘小艳还仔细记录服务部反映的问题与经验,用于指导兽药研发生产与产品推广,形成了一条共谋发展的良性振兴之路。
有了“乡土博士”的智力支持,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养殖业的“土专家”,走上致富路。
簕竹镇新田村村民温文选便是一个缩影。从部队退伍后,温文选一直有创业梦想,在与温氏股份合作前,他在新兴县做了五六年的运输工作。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2017年他自筹资金,与温氏合作开办起高效化养殖小区,建起了全自动高效化猪舍。目前,温文选的养殖小区养殖规模达到2400头/批次,年上市肉猪2批,一年出栏4800头,今年毛利有望过百万元。
温氏股份独特的“公司+农户(家庭农场)”模式,加上一大批高学历人才组成的“智囊团”,从根本上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留住人才:“这里给我很大的舞台”
新兴地处粤西,相对偏远,但这里不仅能“引得凤凰来”,还能留住凤凰“筑巢、起舞”。在温氏,大多数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都像鲁俊鹏、刘小艳这样,从一、二线城市毕业后来到新兴,多年坚守,在施展个人才华与助力乡村振兴中找到了完美平衡。
是什么让他们甘心在这里扎下根,投身到乡村振兴的第一线?
就在刘小艳加入温氏后不久,同为博士的丈夫也紧随她的脚步来到新兴,在温氏研究院(技术中心)做研究工作。在刘小艳夫妻眼中,温氏提供了专业对口的岗位、给予充分的空间鼓励他们从事研究,同时提供了与付出相匹配的薪酬,解决了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静下心来做科研。“感谢温氏,这里给了我最大的舞台”。刘小艳说。
“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是温氏对我最大的吸引力。”鲁俊鹏有着同样的观点。他坦言,作为一名北方人,毕业时在家乡与新兴县之间做选择时,他有过犹豫,最终让他下定决心的,是温氏对其研究工作提供的全方位支持。加入温氏股份9年间,从最初的基层技术人员到如今的养禽事业部生产技术部负责生产技术的副总经理,鲁俊鹏带领团队,调研的足迹遍布国内乃至世界多地,先后获得温氏股份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在内的奖励23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公开发表的论文、著作、译著等共计19篇。这些研究成果既给了鲁俊鹏学术上的成就感,更成为温氏股份转型升级、走现代化农业之路不可多得的一笔财富。
尊重和善待人才,还体现在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温氏股份作为农业企业的行业标杆,对员工采用多种激励手段,如股权激励机制,极大地提升了企业凝聚力和干部员工的积极性。不仅如此,为解决员工的住房需求,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温氏股份还自建员工安居房,出让给符合受让条件的公司员工。刘小艳等人均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
事实上,在新兴,引入适应乡村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尊重、善待、信任和留住人才,已经成为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共识。新兴先后出台柔性引才等办法,为人才提供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人才计划的实施,为新兴县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打下牢固的基础,推动乡村实现高质量发展。
■观点
广东省政府参事、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
坚持需求导向加强人才引进实效性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三农”工作方向,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广东省政府参事、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才是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第一生产力,“坚持以目标导向来吸引人才、引进人才,才能发挥人才的最大作用,早日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
“以温氏为例,企业需要大量人才,包括农业科技、经营管理、物流运输等多方面的人才都是需要的。而温氏也凭借其自身的条件吸引了众多博士加盟,助力乡村振兴。”
陈鸿宇希望,未来如果能够在引进人才时坚持需求导向,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乡村振兴将会事半功倍,“以温氏为例,企业现在引进的人才除了日常研究之外,也到乡村田间一线指导农民如何养殖禽畜,另外也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常驻在一线对农民进行指导,但如果能专门引进"既熟悉禽畜养殖、又熟悉传授教育"的人才,就可以让一线农民更好更快地掌握养殖方法。”陈鸿宇说,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在挖掘人才时必须要坚持“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加大政策配套力度,打造适应农村发展的人才政策体系,让农村人才集聚效应强起来,实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发人才潜能”的循环,最终助力乡村振兴。
新闻推荐
近日,笔者从新兴县公安局获悉,公安机关成功打掉以傅×彪、傅×山为首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团伙,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1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