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外社区:流动人口的第二故乡

南方日报 2018-07-12 08:35

南外村是新城镇乡村振兴示范村。梁颖摄

盛夏时分,步入新城镇南外社区,茂盛的大树在风中摇曳,这边几名妇女在门前唠家常,那边几个老人在党建长廊享受闲暇时光,在不远处的和谐广场,还有几名孩童在嬉戏打闹,笑声、蝉鸣声、蛙声混成一片……

优美的南外社区是新城镇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数据显示,2010—2016年间,南外社区先后被市、县评为“五好一有”学习型先进社区;市、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示范点并连续三年被省、市、县评为“文明社区”“文明单位”和“无毒社区”。

在全县率先开展试点非户籍委员工作

在南外和谐广场,一个崭新的米黄色牌匾吸引了笔者注意,上边写着“新城镇党建文化园”。南外社区党支部书记陈仲垣告诉笔者,这就是党建文化园,建于2017年初,主要由党建文化、传统文化及特色文化构成。沿着南外绿道从南外牌坊开始由外向内走,可以将文化园建设与沿线金泉、甘卓堂故居、农家博物馆、伏虎堂、尚庙、金台寺等历史遗迹保护使用结合起来,与打造红色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景点整合起来,把党建文化园打造为展示党史园策、教育党员干部、服务基层群众的基地。陈仲垣还介绍,前几日的“七一”党员活动日,新城镇人民政府组织新党员及支部书记在此开展“新党员宣誓和支部书记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并现场参观党建文化园。

除了党建文化园,南外和谐广场还有一道漂亮的景观,那就是文化长廊。南外社区居民甘大爷说:“以前这里是块荒芜的草地,杂草丛生。自从建成南外和谐广场后,很多村民晚上都来这里跳广场舞。”前几年,还增加了颇具特色的文化长廊。

据悉,文化长廊以前是个陈旧的小凉亭,居委会投入人力物力对此进行改造,建成文化长廊。在文化长廊上挂着“和谐、自由、平等、文明”等字样,偶尔还能看见几个老人家在乘凉。

如此和谐的人居环境,又有谁能想到若干年前这里是个环境恶劣、管理混乱、反复整顿的社区呢?据了解,目前南外社区总面积逾64万平方米,下设8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900多人,出租屋众多,暂住人口超过1000人,来自全国11个省份,是县城出租屋和外来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由于外来人口多,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何解决该问题?南外社区创新治理模式,在全县率先开展试点非户籍委员工作,提升社区党组织的组织能力,全面激发党员的活力,实现党建责任层层压实的目标,发挥好党建对农村发展的全方位引领作用,切实解决居民难题。社区党支部委员杨晓勇就是其中的一员。

“我是重庆人,2010年来到新兴工作,而后在新兴安家定居。去年5月成功当选为南外社区党委委员,专门负责外来人口管理有关工作。”杨晓勇说。当问到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的时候,杨晓勇微笑着摇摇头。据其他社区干部反映,杨晓勇当选社区干部一年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通过面对面与外来务工人员直接沟通联系,听取意见,提供服务,不断拉近社区“两委”与市民之间的距离,提升社区“两委”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陈仲垣表示,下一步,南外社区将在乡村振兴规划下把党建文化园升级改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让居民在此安居乐业。

一个流动人员的第二故乡

沿着村道驶入南外社区,笔直的绿道、美丽的池塘等风景应接不暇,与远处郁葱树木,近处烟火人家,构成让人心醉的美景。

陈仲垣表示,目前社区道路基本实现硬底化建设,已告别过去的黄泥路。社区安装了约60盏路灯,已实现道路亮化。此外,社区每天都有保洁员定时清扫,保证道路干净整洁。前几年,南外社区还被评为“宜居社区”示范点。他自豪地对笔者说:“前几日,镇政府已派人到此开展实地调研,提前做好示范村的规划,在上级部门的部署下,南外社区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如今,独特的南外和谐宜居示范社区的优势,科学的绿道建设规划,超常的举措,强大的热情,点燃着南外社区发展的梦想。2016年居委集体经济收入180万,居民(常住)人均收入11886元,现拥有大大小小的民营企业及商铺50多家。

同时,社区文化室占地300多平方米,开设图书4000多册的农家书屋等文化宣传阵地,和谐广场占地3500多平方米,设置篮球场所、乒乓球台、健身器材、中心舞台等。南外社区医疗站占地80多平方米,医务人员多名,社区内所有人员在医疗站看病均免收挂号费。更有社区流动人员服务站,让社区与流动人员的沟通更加便利……一个“值得流动人员作为第二故乡的社区”正在呈现。

然而,时间拨回到十年前,南外社区却是当地有名的问题突出村,由于社区外来人口众多、语言沟通有障碍、缺乏严格的管理机制等,该社区治安发展曾一度受到影响。得益于县、镇领导的高度重视,立足于外来人口复杂的现状,多次深入南外社区开展调研,积极探索社区管理新模式,将外来人口统一纳入社区管理中,开启共谋共建共享共治新格局。

针对社区外来人口多的特点,南外社区发扬“和谐共处”的优良传统,把外来人员作为社区的一员同等对待,享受同等待遇。社区通过落实外来人口在子女入学、医疗、就业等社会保障与本地居民同等待遇的措施等,推动社区服务和居民自治。目前,南外社区已实现了常住人口与暂住人口,在教育、医疗、文化、卫生、就业等方面均享受同等待遇,并形成了制度。

杨晓勇说:“十年前我刚到新兴时,生活环境较差,工作上处处碰壁,但我没有放弃。如今,南外社区环境优美,生活条件改善,就学就医问题也能得到妥善解决,邻里关系和睦,我觉得很满足。这里已经变成我的第二故乡。”

随着全县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南外社区作为新城镇三条示范村之一,争取实现“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这样美好的田园生活画面。新城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持党建引领,规划先行,从产业、生态、文化等方面着手,加快打造美丽宜居乡村,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生态宜居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瞄准“绿色发展引领乡村生态振兴”的目标,新兴县正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把传统文化村落建设成为生态优美、居住舒适、服务齐全的新型农村,努力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掀开美丽乡村建设新篇章

走进南外社区,傍村而建的民居错落有致,笔直宽敞的水泥路干净整洁……行走其中,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在眼前铺开。

南外社区,被称为宜居社区建设的典范。南外建村约有1800多年历史,在南外社区内,因拥有六祖惠能大师闻经悟道的千年古刹金台寺,而被誉为“六祖闻经地”。更因这里独特的南外甘家、陈家、李家三姓传统族人的千年相伴,而被誉为“千年三家巷”。

陈仲垣说,通过深入挖掘传承南外社区传统文化,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开悟结善缘”的千古传奇,以及悠悠岁月粤西乡村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收获那凝聚着先祖们浓厚文化底蕴的“平常心”。同时,南外社区先后诞生了清代新兴武术之乡起源地之一,芳园武术的代表人物武林宗师陈瑞、陈光燕,中共第六大代表,革命先烈甘卓堂等历史名人。名人的传奇或淡雅飘逸,或雄浑壮美,与新兴丰富的旅游资源一道吸引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新城镇相关负责人指出,未来将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着力推动南外社区、庞村、大稳等三条示范村建设,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实施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新兴县坚持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各项工作中,以实施阵地载体建设工程、时代新风弘扬工程、文化惠民乐乡工程、基层精神文明创建工程四大重点为载体,深入实施乡风文明建设,充分梳理传统历史文化脉络,突出乡村风貌和环境整治,推动移风易俗,让文明成为乡村精神家园的最美底色,逐渐走出一条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农村文明创建不仅要注重“面子”,更要重视“里子”。不仅要打造外在环境美,更需要发挥道德的力量,提高村民文明素质,提升村民的内在美。为了让文明之风吹遍全县每个角落,新兴县着力发挥城市对农村的支持辐射和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动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延伸。梁颖

新闻推荐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联席(扩大)会议召开 “八个应、八个尽” 救治救助严重 精神障碍患者

南方日报讯(记者/雷贤辉通讯员/陈德联)7月4日,新兴县在县委常委会议室召开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联席(扩大)会议。县委...

 
相关新闻